20xx年金土木建设集团管理制度汇编(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施工组织设计制度 JTMGLZD11 总 则 为了 使施工组织设计既符合传统意义上技术性文件的要求,又符合管理体系标准的项目质量计划的要求,也符合《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 GB/T50326— 20xx)的项目施工管理性文件的要求,力求使三者有机结合,现根据本企业实际,制订本制度。 施工组织设计是对工程建设项目在施工准备和整个施工过程中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在时间、空间和过程上,在技术、管理和组织上,作出的全面、合理和符合好、快、省、安全要求的规划;是指导一个拟建工程进行施工准备和组织施工的基本的技术经济文件;是将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落实到具体工程项目,确保 满足顾客需求、增强顾客满意的纲领性文件。 施工组织设计根据其所处阶段不同,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投标前编制的“项目管理规划大纲”式的施工组织设计,简称“施工大纲”(即:技术标书);另一类是签订工程承包合同后编制的“项目管理实施规划”式的施工组织设计,简称“施工规划”。 在名称上以满足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的规定或习惯,不求统一,在不同的使用场合下,不产生混淆也可都称“施工组织设计”,但在编制程序和内容上要求满足本制度的规定。 施工大纲是为了满足编制投标书和签订工程承包合同的需要而编制的。 其主要特性是规 划性的,其追求的主要目标是中标和经济效益。 施工规划是为了满足施工准备和施工过程的管理需要而编制的。 其主要特性是作业性的,其追求的主要目标是施工效率和效益。 施工大纲 (即:技术标书 ) 施工大纲作用 (1)是作为投标人的项目管理总体构思,指导项目投标,显示投标人的技术和管理方案的可行性与先进性,以利于竞争取胜; (2)是作为中标后详细编制可操作性的施工规划的依据。 编制施工大纲应收集以下资料: (1)招标文件及发包人对招标文件的解释。 (2)企业管理层对招标文件的分析研究结果。 (3)工程现场情况; (4)发包人提供的信息和资料; (5)有关市场信息和社会调查资料; (6)企业法定代表人的投标决策人意见。 施工大纲的编制 学习招标文件和图纸→进行调查研究→产品实现过程的策划→编制设计图预算→ 施工方案选择和主要施工机械选用→编制施工进度计划、确定开、竣工日期→绘制施工平面图→确定标价及主要材料用量→设计主要技术组织措施→编制施工大纲→批准大纲。 编制责任 由于标前设计以适应经营的需要,追求中标和承包后的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属于控制性、战略性决策。 由 经营科组织的合同评审小组经过投标前的初步策划,确认顾客要求的基础上编制,经总工程师批准,作为投标书的一个组成部份。 (1)编制前,首先应熟悉招标文件,明确招标单位的要求,针对投标书要求的内容进行编制,从而作出有竞争力的投标决策,确保技术标书与经济标书的一致性。 (2)力求简明扼要,突出目标,结合工程实际,有针对性,满足招标文件的需要,具有竞争性,体现企业实力和信誉。 施工大纲应包括下列内容: (1)项目概况。 (2)项目实施条件分析。 (3)项目投标活动及签订施工合同的策略。 (4)项目管理目标。 (5)项目组织结构。 (6)质量目标和技术方案; (7)工期目标和施工总进度计划; (8)成本目标。 (9)项目风险预测和安全目标。 (10)项目现场管理和施工平面图; (11)投标和签订施工合同。 (12)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 施工规划 施工规划是以施工大纲的总体构思和决策意图为指导,按施工程序编制的。 它具体规定各项管理业务的目标要求、责任分工、管理方法、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要求,把履行施工合同贯穿到施工规划中,作为项目管理人员的行为指南。 施工规划的内容 程概况 (可列表说明 ) (1)工程名称、代号、建设地点、总规模、设计单位、生产能力、总投资; (2)工程组成、面积、结构、造价等; (3)工程特点、场地环境特点、地质水文特点、施工条件、气候条件、地震烈度等;(施工条件:如水、电、通讯、交通道路、场地拆迁情况、障碍物清除情况、平整情况;建筑场地四周情况 (相邻建筑物情况 );劳动力、材料 (预制品、商品砼 )、建筑机械和运输工具等物资的供应情况;业主可提供的临时设施条件、有关技术协作条件等;) (4)项目管理的特点和总体要求(参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制订); ①项目 经理部的组织机构图表; ②各职能部门 (或职能人员 )的职责分工; ③拟建立的主要规章制度和责任制及落实规划; ④内部承包规划和合同管理规划。 (1)工程承包合同目标:工期、质量(列出单位工程、分部、分项工程质量目标表)、成本、安全目标; (2)拟投入的最高人数和平均人数(与网络图对应图),劳动力使用计划; (3)主要物资供应计划、施工机械供应计划、检测器具需求计划; (4)各分包、外协计划; (5)施工程序。 (1)施工流向和施工顺序; (2)施工阶段划分; (3)施工 方法和施工机械的选择; (4)检验试验计划; (5)安全施工设计和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的内容及方法; 具体编制方法和要求见本制度第四章。 (1)按合同工期,编制施工总进度计划图及说明。 (2)采用工程网络计划技术编制工程施工进度网络图,明确关键线路和关键工序,进行风险分析,制订相应的控制措施。 具体编制方法和要求见本制度第五章。 (1)劳动力需求计划; (2)主要材料和周转材料需求计划; (3)机械设备需求计划; (4)预制品订货和需求计划; (5)大型工具、器 具需求计划(用标注说明)。 具体操作要求,详见《施工准备工作制度》。 进行施工平面图布置时,应合理利用施工现场场地,充分考虑方便运输、吊装,减少场内物资的二次搬运,确保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以利于施工进度目标的实现。 并以此作为施工现场管理的依据。 需要指出的是,施工现场平面管理是一个动态的管理,施工平面图也要按各阶段的需要进行持续改进和调整。 施工总平面图比例较大,有许多地方难以表达清楚,因此应配注必要的说明,并列出现场管理规划。 具体编制方法和要求见本制度 第六章。 (1)保证进度目标的措施 (2)保证质量目标的措施 (3)保证安全目标的措施 (4)保证成本目标的措施 (5)保证季节施工的措施 (6)文明施工的措施 各项措施在包括技术措施、经济措施、合同措施的同时,应突出质量管理体系的保证作用。 具体编制方法和要求见本制度第七章。 为了确保合同目标和成本目标的实现,要对施工项目各阶段可能发生的社会、经济、环境、自然等各类风险进行预测和识别,编制风险管理规划,采取风险控制和转移措施。 施 为预测未来和正确决策提供依据,确保信息的收集真实、准确,传递及时、整理规范,对其分析、利用的管理到位。 主要信息包括: (1)法律、法规、市场、自然条件等信息; (2)工程概况信息(包括建设、监理等各单位的信息); (3)施工信息(施工记录、施工技术资料等); (4)项目管理信息(各项指标、资源、管理等信息)。 指标计算和分析 项目管理”施工规划”评价指标体系 (1)劳动生产率:施工项目劳动生产率、劳动力不均衡系数; (2)工程质量:分项工程优良率、单位工程质量指标; (3)降低成本:降低成本 额、降低成本率; (4)施工安全:事故频率控制指标; (5)机械使用:施工机械完好率、施工机械利用率; (6)临时工程:临时工程投资比例、临时工程费用比例; (7)三材节约:节约钢材、木材、水泥的百分比; (8)工期:施工准备期、部分投产期、单位工程工期、工期节约效益。 施工规划的编制依据 (1)项目管理施工大纲; (2)设计文件及图纸会审记要; (3)现场勘察资料及地区条件勘察资料,市场调查及地区技术经济调查资料; (4)施工合同。 施工规划的编制和审批 : (1)谁负责施工谁编制。 (2)在充分的现场调查研究、收集编制依据和图纸会审的前提下。 (3)经过相关方对于施工方案进行策划、优化达成共识的的基础上。 单位或单项工程的施工规划 ,应由项目部在施工环境调查和设计交底及图纸会审之后,组织参加施工的各方进行施工规划策划,策划过程执行本企业《产品实现过程策划制度》,根据策划结果,由项目技术负责人为主进行编写,对于工程分包部分,可由专业分包单位技术人员编写后,项目技术负责人汇编。 施工规划编制后,经项目经理签字、项目总部审核、经总工程师批准、建设方 (或 监理工程师 )签认。 施工规划的编制程序见图 所示。 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是在施工前,根据现有的和可能争取到的条件,按规定的要求把各种生产要素有效地结合起来的方案。 制订和选择施工方案的基本内容是: (1)施工方法的确定; (2)施工机械的选择; (3)施工顺序的安排; (4)流水施工的组织。 施工方法的确定。 编制时首先要根据工程特点,寻找哪些项目是主要项目,以便选择施工方法有针对性,能解决关键问题。 主要项目随工程的不同而异,不能 千篇一律。 同一类工程的基础、结构各有不同的主要项目,应分别对待。 图 3。 5 施工规划编制程序图 选择施工方法时应当遵循的原则 (1)方法可行,条件允许,可以满足施工工艺要求; (2)符合国家颁布的施工验收规范和质量评定标准的有关规定; (3)尽量使用那些经过试验鉴定的科学、先进、节约的方法, 尽可能进行技术经济分析。 (4)要与选择的施工机械及划分的施工 段相协调。 (1)土石方工程:采用机械开挖方法,放坡要求,石方的爆破方法及所需机具、材料、排水方法及所需设备、土石方的平衡调配。 进行调查研究、获取 编制依据 确 定 施 工 部 署 施工组织设计策划 撰写施工方案 估算工程量 编制施工进度计划 编制运输量计划 编制材料需要量计划 编制机械设备需求量计划 编制生产临时设施计划 编制劳动力需求量计划 编制生活临时设施计划 编制临时供水、电计划 审 核 计算技术经济指标 设计施工总平面图 (2)砼及钢筋砼工程:模板类式和支模方法,隔离剂的选用,钢筋加工、运输和安装方法,砼搅拌和运输方法,砼的浇筑顺序,施工缝位置,分层高度,工作班次,振捣方法和养护制度等。 (3)特殊项目:如采用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高耸、大跨、重型构件,以及水下、深基和软弱地基项目等,应单独选择施工方法,阐明工艺流程,需要的平面、剖面示意图,施 工方法,劳动组织,技术要求,安全注意事项,施工进度,资源需要量。 施工机具的选择 施工机械选择应遵循“切实需要,实际可能,经济合理”的原则,具体考虑以下几点: (1)技术条件。 包括技术性能、工作效率、工作质量、能源耗费、劳动力的节约、使用安全性和灵活性、通用性和专用性、维修的难易程度和耐用程度等。 (2)经济条件。 包括原始价值、使用寿命、使用费用、维修费用等,如要是租赁机械应考虑其租赁费。 (3)要进行定量的技术经济分析比较,以使机械选择最优。 施工程序安排 观规律性。 以保证质量、优化工期、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进行综合考虑统筹安排。 要有合理的施工流向。 在确定施工流向时应满足以下要求: ①技术上是合理的 ,能够保证质量 ,便于成品保护; ②注意经济节约 ,减少工料消耗 ,使成本最低。 ③使工期最短 ,要施工速度带来经济效果。 ④要适应主导工程的合理施工顺序。 、调试,生产和使用前的准备、以及交工验收。 前有准备、后有收尾,这才是周密的安排。 流水段划分 划分流水段的目的是 适应流水施工的要求,主要考虑的问题有: (1)有利于结构的整体性,尽量利用伸缩缝或沉降缝,在平面上有变化处,以及留槎而不影响质量处。 线性工程可依主导施工过程的工程量为平衡条件,按长度比例分段。 (2)分段就尽量使各段工程量大致相等,以便组织等节奏流水,使施工平衡、有节奏。 (3)段数的多少应与主导施工过程相协调,以主导施工过程为主,形成工艺组合,工艺组合数应等于或小于施工段数。 因此,分段不宜过多,过多则可能延长工期或使工作面狭窄;过少则因无法流水而使劳动力或机械设备停歇窝工。 (4)分段的大小应与劳动组织相 适应,有足够的工作面。 以机械为主的施工 对象应考虑机械的台班能力,使其能力得以发挥。 (5)施工段的划分还与质量检验批相关联,应得到监理工程师的认可。 施工进度计划 施工进度计划是施工组织设计的核心,表示各项工程的施工顺序和开竣。20xx年金土木建设集团管理制度汇编(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