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第2单元2老子五章内容摘要:
说说 “ 以柔克刚 ” 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韬光养晦, “ 守雌 ”“ 贵柔 ”“ 知足 ” ,这样就能持久而有韧性,保全自己并转化劣势。 (2) 后发制人、骄兵必败、哀兵必胜、胯下之辱、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十年不鸣一鸣惊人、大勇若怯、能屈能伸等。 (3) 清醒冷静的理智态度,是一种中国式智慧。 5 .你是如何看待老子在第八十章中表达的 “ 小国寡民 ” 思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有 积极的方面。 老子主张 “ 小国寡民 ” 的出发点在于追求淳朴的民风。 他向往一种美好的境界:没有军队和战争,没有贵族和国王,社会有条有理,大家都平等自由。 这种思想显然有着积极的因素。 (2) 有消极的方面。 要求社会退回 “ 结绳记事 ” 的原始状态,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要求人们 “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显然是荒唐可笑的。 这种思想反映了没落贵族阶级知识分子在社会经济发展洪流和新生事物面前消极退缩的心情。 道 可 道, 非 常 道;名 可 名,可以言说的道理,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理;可以叫出的名称, 非 常 名。 就不是永恒不变的名称。 道: 第一、三个 “ 道 ” ,指的是自然规律、自然法则。 第二个 “ 道 ” 是名词作动词,言说、说出。 名: 第一、三个 “ 名 ” 字是名词,名称、称呼。 第二个 “ 名 ” 字是名词作动词,叫出。 非常: 古今异义词,古义:就不是永恒不变的;今义: ① 特殊的, ② 十分。 无,名 天地 之始;有, 名 万物之母。 以 “ 无 ” 来命名天地万物之始;以 “ 有 ” 来命名万物之母。 无: 天地万物发生的最原始状态。 有: 天地万物发生的根子。 故 常 无,天地万物发生的最原始状态是永恒的, 欲以 观 其 妙;所以说 “ 常无 ” ,从它可以观察宇宙的微妙之处;万物从根子萌 常 有, 欲以观 其 徼。 发成形,这也是永恒的,所 以说 “ 常有 ” ,由此可以推知万物的极限。 故: 相当于后世的发语词 “ 夫 ” ,无义。 欲以 之 观其妙: 本句省略代词 “ 之 ” ,代 “ 常无 ”。 妙: 形容词作名词,微妙之处。 徼: 边界。 此 两者,同出 而 异 名, 同常无和常有,同出一源,只是名称不同罢了,本质是一样的, 谓 之 玄。 玄 之 又 玄, 众 妙之 都是玄妙的道理。 玄妙啊玄妙,这是探求一切奥妙的 门。 门径。 玄: 深远,指的是宇宙最博大精深的道理。 众妙: 一切奥妙。 门: 门径。 ( 一章 ) 天下 皆 知 美 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天下人都知道美好的东西是美的,就知道丑了;都知道 善 之 为善, 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 难易相善的东西是善的,就知道恶了。 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相反 成,长 短 相形, 高 下 相倾, 音 声 相和,相成,长和短互相映衬,高和下互相充实,音和声互相呼应, 前后相 随。 前和后互相随从。 之: 放在句中,调谐音节,无实在意义。 斯: 则,就。 恶: 指丑。 故: 所以。 相倾: 相向、相对。 声: 简单的 发音。 音: 声组合起来,形成一定组织和节奏就叫音。 和 h232。 :应和。 是以 圣人 处 无为因此,圣人顺应自然的规律来做事, 之 事,行不 言 之 教。 不刻意去做,顺应自然施行教 化,不强行制定违背自然规律的指令。 万物作焉 而 不 为始。 生 而 不 有, 为 而 不万物自然生长而不为其始原。 万物生成而不占有,虽起了推动作用,却 恃, 功成 而 弗居。 夫 唯 弗 居,是以不以为恩泽在己,万物兴旺而不居功。 正因为不居功,因此 不 去。 才永远不会失去。 是以: 因此,所以。 处无为之事: 指顺应自然的规律来做事,不刻意去做。 行不言之教: 顺应自然施 行教化,不强行制定违背自然规律的指令。 作: 生长、兴起。 始:始原。 有: 占有。 夫: 发语词,无义。 居: 居功。 去: 失去。 ( 二章 ) 绝 圣 弃 智, 民 利 百倍;绝仁弃绝一切智慧、聪明,人民会有百倍之利;弃绝仁 弃义, 民 复孝慈; 绝巧 弃 利,盗贼无有。 义,百姓才能回复孝慈;弃绝机巧和私利,才会没有盗贼。 绝: 弃绝。 圣: 通达,聪明。 复: 回 复,回归。 此三者, 以 为 文 不 足,这三点,光作为原则提出是不够的, 故 令 有所 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 学所以还要使百姓有所依从:保持纯朴,减少私欲,抛弃学问, 无 忧。 才会没有忧虑。 文: 原则。 属: 依从。 见: 显露、表现。 素: 未染色的丝。 少: 形容词用作动词,减少。 绝学: 古今异义词, 古义:抛弃学问;今 义: ① 失传的学问, ② 高明而独到的学问。 ( 十九章 ) 天下 莫 柔弱于水, 而攻 坚强 者,莫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了,而攻克坚强的东西,没有什么 之 能胜。 其 无 以 易 之。 能胜过它。 因为 没有什么可以改变它柔弱的本性。 天下莫柔弱于 水: 即 “ 天下莫于水柔弱 ” ,状语后置句。 莫之能胜: 即 “ 莫能胜之 ” ,为宾语前置句。 无以: 没有用来 „„ 的。 易: 改变。 弱之胜强, 柔之胜刚,天下 莫 不 知,弱能够胜强,柔能够胜刚,天下人没有不知道这个道理的, 莫 能 行。 是以圣人云: 受 国 之 垢,但却没有人照此去做。 所以圣人说:承受得起国家耻辱的人, 是谓社稷主; 受 国不祥, 是 为天下王。 这样才能称作一国之君;承受得起国家灾难的人,这样才能称作天下之王。 正 言 若 反。 这些是至理名言,但会被世俗误解,听起来倒像是反话了。 是以: 因此、所以。 受: 承担、承受。 垢: 耻辱。 谓: 称作。 是: 这样,代词。 不祥: 灾祸。 若: 像。 ( 七十八章 ) 小 国 寡 民, 使有 什伯之器国家小,人民少,拥有各式各样的器具 而不 用,使 民 重 死 而不远徙。 虽 有舟而不使用,使百姓对死亡看得很重而不愿迁移。 即使有船 舆, 无所 乘之; 虽有 甲 兵, 无所 陈 之。 和车,却没有人去乘坐;虽然有各种兵器, 却没有人去使用。 。20xx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第2单元2老子五章
相关推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文章首先指出这是 “ 未知根本事由 ” 的表现。 在作者看来
了一些盐。 加盐之后, 美,便 自念 言: “ 所以 美者,缘有味道鲜美,于是自言自语说: “ 之所以饭菜变得鲜美了,是 盐 故,少 有 尚 尔,况 复多 也。 ” 愚人无盐的原因,很少的一点尚且如此,更何况再多一些呢。 ” 愚人没 智, 便 空食盐。 食 已 口 爽, 返为其有什么智慧,于是空口吃盐。 吃完后觉得味道很差,反倒遭受 患。 譬 彼 外 道, 闻 节饮食 可 以了痛苦。
农 叙《西厢》, 末语 云: “ 知 者龙洞山农在给《西厢记》所作序言的结尾处说: “ 聪明的人 勿 谓 我 尚 有童心可也。 ” 夫童心者,真心也, 若不要认为我还保持有童心就行了。 ” 所谓童心,就是真心,若是 以 童心为不可, 是 以 真心为不可也。 认为童心是不可保留的,那就是认为真心是不可保留的了。 夫童心者, 绝 假 纯 真, 最所谓童心,就是没有一点虚假,纯粹是真实的
,终于悟到了一个真理:欲无杂草,必须种上庄稼。 32 • 这个故事让人明白:欲无必有,欲有必无。 那么,要心中有真善美,必远离假恶丑。 这必须经过选择、鉴别和心灵的 巷战 ,才会让一个退出,另一个占据。 提示 无 与 有 是两个抽象的概念,材料中要 无草 ,则要 有庄稼 , 这是含义深刻的比喻,草喻生活中的假恶丑,庄稼喻真善美 ,此类题目审题时要注意 化抽象为具体 ,这样一来,思路就开阔了。
【答案】 这种思想和儒家提倡的安贫乐道的思想一致。 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封建统治者利用它要求被剥削的人民安于贫困,以巩固封建制度;另一方面,在这个基础上,形成发展了 “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重视和坚守民族气节、革命气节的优良传统。 没有 “ 于我如浮云 ”的精神,就做不到富贵不淫;没有 “ 不改其 乐 ” 的精神,也就做不到贫贱不移。 前一方面的影响是消极的
2、电池电压是 2 伏;家庭照明电压为 220 伏;对人体安全的电压是:不高于 36 伏;工业电压 380 伏。 6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导体如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那么电阻就越大,而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 7电阻(R)的单位:国际单位:欧姆() ;常用的单位有:兆欧(、千欧( 1 兆欧=10 3 千欧;1 千欧=10 3 欧。 8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