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第2单元1论语十则内容摘要:

【答案】 这种思想和儒家提倡的安贫乐道的思想一致。 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封建统治者利用它要求被剥削的人民安于贫困,以巩固封建制度;另一方面,在这个基础上,形成发展了 “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重视和坚守民族气节、革命气节的优良传统。 没有 “ 于我如浮云 ”的精神,就做不到富贵不淫;没有 “ 不改其 乐 ” 的精神,也就做不到贫贱不移。 前一方面的影响是消极的;后一方面对于我们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有积极作用。 7 .读过 “ 颜渊问仁 ” 一则,你对 “ 仁 ” 有什么样的认识。 在这个性张扬的今天,你认为 “ 克己复礼 ” 还值得提倡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 仁 ” 是一个具有动态标准的道德理想。 孔子曾对不同的学生问 “ 仁 ” 给予了不同的回答。 这则明显是对颜渊而言的,强调 “ 仁 ” 要求克制私心私欲,用 “ 礼 ” 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针对的是个人修养的问题。 虽然孔子强调用 “ 礼 ” 来约束 “ 自身 ” 的言行,以达到 “ 复礼 ” 的目的,在主张个性张扬的今天,似乎不切合实 际,但是提倡约束自己、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在今天看来,依然有其积极的意义。 子曰: “ 君子食 无求饱, 居无 求安,敏于事孔子说: “ 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 而①慎于 言,就有道 而② 正 焉,捷,说话小心谨慎,到有道德的人那里去修正自己的道德行为, 可谓好学也已。 ”这样可以说是喜欢学习了。 ” 无: 副 词,不,不要。 安: 安逸、舒适。 敏: 敏捷,勤快。 ① 而: 连词,表并列。 ② 而: 连 词,表顺承,可不译。 就: 靠近,到。 有道: 有道德的人。 正: 修正  自己的道德行为 。 已: 通 “ 矣 ” ,句末语气助词。 ( 以上 “ 学而 ” 篇 ) 子曰: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 而 立, 四十孔子说: “ 我十五岁时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 而不 惑, 五十 而 知能遇事不疑惑,五十岁能知道上天的意旨、自然 的秉赋、天命, 六十 而 耳 顺,七十人生的责任和义务等,六十岁便能听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 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能随心所欲,也不会越出规矩。 ” 有: 连词,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相当于 “ 又 ”。 立: 自立。 孔子说 “ 立于礼 ”。 “ 自立 ” 就是自己能够自觉地按照周礼的要求来处事。 不惑: 遇事不疑惑。 天命: 这里的 “ 天命 ” 含有上天的 意旨、自然的秉赋、人生的责任和义务等多重含义。 耳顺: 一听人言语,便能辨别真假是非,隐其恶,扬其善,无所违逆。 一说,能听进不同的意见。 从: 遵从。 踰: 越过。 矩: 规矩。 子曰: “ 由。 诲女 知之 乎。 知之 孔子说: “ 子路呀。 我教诲你的你知道了吗。 知道的 为 知 之,不知 为不知, 是 知也。 ”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 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 ” 由: 孔子学生子路的名。 乎: 表疑问,句末语气助词,吗。 是: 代词,这,不同于现在的判断动词 “ 是 ”。 知: 同 “ 智 ” ,聪 明、明智。 也:句末表判断。 ( 以上 “ 为政 ” 篇 ) 颜渊、季路 侍。 子曰: “ 盍 各 言颜渊和子路侍立在孔子身边。 孔子说: “ 何不各人说说 尔 志。 ” 子路曰: “ 愿车马衣轻裘 与朋友自己的志向呢。 ” 子路说: “ 我愿意把我的车马衣服拿出来与朋友 共 敝之 而无憾。 ” 颜渊曰: “ 愿 无 伐共同享用,坏了也不抱怨。 ” 颜渊说: “ 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 善, 无 施 劳。 ” 子路曰: “ 愿② 闻 子 之 志。 ”好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 ” 子路说: “ 希望听听老师的志向。 ” 子曰: “ 老者 安之, 朋友 信之, 孔子说: “  我的志向是  老人使他安于我的奉养,朋友使他信任我, 少者 怀之。 ”少年人使他怀念我。 ” 颜渊: 孔子的弟子颜回,字子渊。 盍: 何不。 敝: 名词作动词,坏,破。 憾: 恨,抱怨。 伐: 夸耀、炫耀。 施: 表白。 ① 愿: 愿意。 ② 愿:希望。 子: 古代对人的尊称,这里指老师孔子。 安、信、怀: 都是使动用法。 ( 以上 “ 公冶长 ” 篇 ) 子曰: “ 知之者 不 如好之者, 好之者孔子说: “ 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 ;爱好它的人, 不如乐之者。 ”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之: 代词,一般认为指学问。 者: „„ 的人。 子曰: “ 知者 乐水,仁者 乐山;知者 动,仁者 静;孔子说: “ 智者喜爱水,仁者喜爱山;智者活跃,仁者安静; 知者 乐,仁者寿。 ”智者快乐,仁者长寿。 ”乐: 喜爱。 动: 活跃。 ( 以上 “ 雍也 ” 篇 ) 子曰: “ 饭疏食、 饮水, 曲肱 而枕之, 乐亦在孔子说: “ 吃粗粮,喝白水,弯起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 其 中矣。 不义而 富 且贵, 于 我 如 浮云。 ”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在我看来就像浮云一样。 ” 饭: 动词,吃。 疏食: 粗粮。 饮  y236。 n  :喝。 肱  ɡ ōn ɡ  : 由肩膀到胳膊肘这一块,泛指胳膊。 义: 名词作动词,合乎道义。 子曰: “ 君子 坦荡荡, 小人长 戚 戚。 ”孔子说: “ 君子心胸开朗而宽 广,小人经常局促忧愁。 ” 坦: 开朗、直率。 荡荡: 宽广、宽阔。 长: 总是,常常。 戚戚: 忧愁、哀伤。 ( 以上 “ 述而 ” 篇 ) 颜渊问 仁。 子曰: “ 克 己 复颜渊问什么是 “ 仁 ”。 孔子说: “ 克制自己,使言行都回复 礼 为 仁。 一日 克己复礼, 天下到周礼上,就是仁。 一旦做到了这一点,天下人 归仁 焉。 为 仁 由 己,而由人乎哉。 ”就会称赞你是个仁人了。 实行仁德全在于自己,还能靠别人 吗。 ”克: 克制、约束。 一日: 古今异义词,古义,一旦,表示假设;今义:一天。 归: 称许、赞许。 哉: 多用反问语气。 颜渊曰: “ 请问 其 目。 ” 子曰: “ 非 礼颜渊说: “ 请问实行仁德的纲目。 ” 孔子说: “ 不合乎礼 勿视, 非 礼 勿听, 非礼勿言, 非礼 勿动。 ”不要看,不合乎礼不要听,不合乎礼不要说,不合乎礼不要做。 ” 颜渊曰: “ 回虽 不敏, 请事 斯 语矣。 ”颜渊说: “ 我虽 然资质迟钝,让我照这些话去实践吧。 ” 其: 代词,代 实现仁的措施。 目: 纲目,具体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