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人教版语文选修过小孤山大孤山内容摘要:

过澎浪矶,即使无风,浪也很大,澎浪矶大概因此而得名吧。 昔人诗有“舟中 估客 莫 漫狂 ,小姑前年嫁彭郎”之句,传者 因 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 然 也。 晚泊沙夹,距小孤一里。 微雨,复以小艇游庙中,南望彭泽、都昌诸山,烟雨空濛,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 徙倚 久之而归。 方立庙门,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 庙祝云,山有栖鹘甚多。 • 译文 : 古人有诗:“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传说的人说小孤山的庙里有彭郎像,澎浪矶庙里有小姑像,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这天晚上,(我的船)就停在沙夹,距小孤山大约一里远。 天下着雨,(我)又乘小艇到小孤山的庙中浏览。 向南远望,彭泽、都昌一带山峦,烟雨迷茫,沙鸥和白鹭时隐时现。 登山临水浏览名胜可算登峰造极了,徘徊了很长时间才回去。 刚到庙门口站着,有一只健美的老鹰正在追逐水鸟,掠过江面东南方向飞去,非常壮观。 守庙的人说,山上栖息着很多老鹰。 二日早,行未二十里,忽风云腾涌,急系缆。 俄 复开霁,遂行泛 彭蠡 口,四望无际,乃知太白“开帆入天镜”之句为妙。 始见庐山及大孤。 大孤状 类 西梁 ,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 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 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 乃 可饮。 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 晚抵江州。 州治德化县,即唐之浔阳县,柴桑、栗里,皆其地也;南唐为奉化军 节度 ,今为定江军。 岸上赤而 壁 立,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 泊湓浦,水亦甚清,不与江水乱。 自七月二十六日至 是 ,首尾才六日,其间一日阻风不行,实以四日半溯流行七百里云。 译文 : • 第二天早晨,(船)行不到二十里,忽然风起云涌,(于是)急忙系上揽绳。 不一会儿,天又转晴,(船又)继续前行。 泛舟到彭蠡口,四面望去,没有边际,这时我才领会李白“开帆入天镜”这句诗的妙处。 这时才看到庐山和大孤山。 大孤山的样子象西梁山,虽然比不上小孤山那样秀丽,但是小孤山的旁边,很有几块沙洲和初生的芦苇;大孤山的四周却是茫茫无际的江水,远望它象浮在水面上一样,也是一种奇观呀。 长江从湖口分出一支成为南江,是江西路一带水域。 (这一段)长江的水很浑浊,每逢要汲用江水时,都需用杏仁来澄清,过一个晚上才能喝。 南江的水却很清,两江的水合流处象用绳尺划分过一样,不相混淆。 晚上到达江州,州府设在德化县,就是唐代的浔阳县。 柴桑、栗里,都属于江州地面;南唐时由奉化军管辖,现在是定江军。 岸上的土是红色的,象墙一样起直立着,东坡先生所说的“舟人指点岸如赪”,说的就是这个。 (船)停泊在湓浦口,水也是很清的,不和江水相混。 从七月二十六日到今天,前后才六天,其中有一天因为风阻(船)不能行,实际用了四天半的时间,逆水而上,航行了七百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