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4课柳永词两首内容摘要:

是一种和乐可唱 、 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初起时称 “ 曲子 ”“ 杂曲子 ”“ 曲子词 ” , 后来也称作 “ 乐府 ” (如《 东坡乐府 》 )、 “ 长短句 ” (如 《 稼轩长短句 》 )或 “ 诗余 ” (如 《 草堂诗余 》 )等。 它的特点是 “ 词有定格 , 句有定数 , 字有定声 ”。 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 , 叫 “ 词牌 ” , 如 “ 沁园春 ” 就是词牌。 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 、 句数和平仄声韵。 • 词的标题和词牌是有着严格区别的,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乐词的主要内容。 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这是依照字数多少来划分的。 小令的字数在 58字以内;59字至 90字,为中调;长调为 91字以上。 例如辛弃疾的 《 清平乐 村居 》 共 46字,属于小令; 《 蝶恋花 》 共 60字,则为中调;《 念奴娇 赤壁怀古 》 则属于长调。 • 豪放派和婉约派是宋代词坛上的两大流派,其作品分别表现出不同的风格。 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是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词中抒写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体裁较狭窄,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间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 婉约派的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 (2)古代诗歌意象的特殊内涵 • ①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 , 品格的高尚 ,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 , 一片冰心在玉壶。 • ② 对月思亲 ——引发离愁别绪 , 思乡之愁。 如:小楼昨夜又东风 ,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③ 以杨柳表惜别。 如: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 ④ 以蝉喻品行高洁。 如: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 ⑤ 以菊花象征坚贞高洁的品质。 如:宁可枝头抱香死 , 何曾吹落北风中。 • ⑥ 以梅花代表傲霜斗雪 、 不怕打击挫折 、纯净洁白的形象。 如: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 ⑦ 以松象征坚贞高洁 , 如:愿君学长松 ,慎勿作桃李。 • ⑧ 以莲表爱情。 如:雾露隐芙蓉 , 见莲不分明。 • ⑨ 以梧桐象征凄凉悲伤。 如:梧桐更兼细雨 , 到黄昏 , 点点滴滴。 • ⑩ 杜鹃鸟是凄凉哀伤的象征。 如:杨花落尽子规啼 , 闻道龙标过五溪。 • ⑪ 以鹧鸪鸟表达离愁别绪。 如:江晚正愁余 , 山深闻鹧鸪。 • ⑫ 鸿雁代表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如:人归落雁后 , 思发在花前。 • 本课设计两课时 • 第一课时 (讲读 《 望海潮 》 ) • 1. 吃透文本 • 《 望海潮 》 词的上片写杭州城的富庶与美丽 , 下片写西湖的美丽和热闹 , 以赞美的口吻收束全词。 • 2. 设疑激智 • (1)词的上片是如何赞美杭州的。 • 开头三句 , 入手擒题 , 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 首先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 、 历史的悠久 , 揭示出所咏主题。 三吴 , 旧指吴兴 、吴郡 、 会稽。 钱塘 , 即杭州。 此处称 “ 三吴都会 ” , 极言其为东南一带 、 三吴地区的重要城市 , 字字铿锵有力。 其中 “ 形胜 ”“ 繁华 ” 四字为点睛之笔。 • 自 “ 烟柳 ” 以下,便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 “ 烟柳画桥 ” ,写街巷河桥的美丽; “ 风帘翠幕 ” ,写居民住宅的雅致。 “ 参差十万人家 ” 一句,转弱调为强音,表现出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 “ 云树 ” 三句,由市内说到郊外,只见在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远远望去,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 一个 “ 绕 ” 字,写出长堤迤逦曲折的态势。 “ 怒涛 ” 二句,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 “ 天堑 ” ,原意为天然的壕沟,这里用来形容钱塘江。 “ 市列 ”三句,只抓住 “ 珠玑 ” 和 “ 罗绮 ” 两个细节,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 “ 珠玑 ”“ 罗绮 ” 又皆妇女服用之物,暗示出杭州声色之盛。 “ 竞豪奢 ” 三个字明写肆间商品琳琅满目,暗写商人比夸争耀,反映了杭州这个繁华都市穷奢极欲的一面。 • (2)下片重点描写西湖 , 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描写的。 • 先写湖山之美。 词人先用 “ 清嘉 ” 二字概括 , 接下去写山上的桂子 、 湖中的荷花。 柳永在这里以工整的一联 , 描写了不同季节的两种花。 “ 三秋桂子 , 十里荷花 ” 这两句确实写得高度凝炼 , 它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了出来 , 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 羌管弄晴 , 菱歌泛夜 ” , 对仗也很工稳 , 情韵亦自悠扬。 “ 泛夜 ”“ 弄晴 ” , 互文见义 , 说明不论白天还是夜晚 , 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 着一 “ 泛 ” 字 , 表示那是在湖中的船上。 “ 嬉嬉钓叟莲娃 ” , 是说吹羌笛的渔翁 、 唱菱歌的采莲姑娘都很快乐。 “ 嬉嬉 ” 二字 , 则将他们的欢乐神态 , 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绘。 这几句生动地描画出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卷。 • 接着词人写达官贵人在此游乐的场景。 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一派煊赫声势。 笔致洒脱,音调雄浑,仿佛令人看到一位威武而又风流的地方长官,饮酒赏乐,笑傲于山水之间。 “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 是这首词的结束语。 凤池,即凤凰池,本是皇帝禁苑中的池沼。 魏晋时中书省地近宫禁,因以为名。 “ 好景 ” 二字,将如上所写和不及写的,尽数包拢。 意谓召还朝廷之日,会将好景画成图本,献与朝廷,夸示于同僚,谓世间真存如此一人间仙境。 • 词作最后直接称赞孙何的执政能力和与民同乐的作风,并预祝他早日被召回京城。 词的最后两句虽然有粉饰升平的味道,却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北宋初年繁荣奢靡的社会现实。 • (3)如何认识柳永对杭州的歌颂。 • 据罗大经 《 鹤林玉露 》 记载 , 这首词是柳永呈献给旧友孙何的作品 , 孙何当时任两浙转运使 , 驻守杭州。 词中 “ 千骑拥高牙 ”之句 , 是指孙何而言。 由于是呈献杭州长官之作 , 词中不免对当时的杭州作夸张描写 , 也免不了要以恭维应酬的话语作结。 但是 , 更主要的是 , 透过 “ 竞豪奢 ” 这样的表面现象 , 读者还可以看到 “ 市列珠玑 ,户盈罗绮 ” 的盈实富庶 , “ 羌管弄晴 , 菱歌泛夜 ” 的轻快欢欣 , 以及 “ 乘醉听箫鼓 ,吟赏烟霞 ” 的风流潇洒。 “ 烟柳画桥 ”“ 重湖叠 ” ,并非天然生就,而是劳动人民治理河山、改造自然的结果。 “ 云树绕堤沙 ”“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 ,也无一不是劳动人民辛勤的双手造就。 当时,柳永对此大加赞赏,并引以为自豪。 今天,我们读这样的词 作,从词里所提供的画面可以感受到祖国河山的壮美以及古代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增强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 的赞语由来已久,从这首词可以看出,这并非溢美之词。 • (4)《 望海潮 》 这首词是投赠之作 , 这一写作目的对于它的内容和表现手法有什么样的影响。 • 作者对于杭州的自然风景的秀美 、 壮丽和市井的繁荣 、 奢华身临目睹后 , 充满了新鲜感和惊喜 、 艳羡之情 , 所以能敏锐地捕捉山川 、 城市的特点 , 加以详细 、 具体地描绘。 词中所描写的山水美和都市的生活景象 , 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北宋前期的社会历史面貌。 但因为他的写作目的是为了求得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