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2章恒定电流专题复习课件内容摘要:

(1) 把金属丝接入电路中, 用伏安法测金属丝的电阻 R ( R =UI)。 电路原理如图所示。 (2) 用米尺测出金属丝的长度 l,用螺旋测微器测出金属丝的直径 d ,算出横截面积S ( S =π d24)。 (3) 由电阻定律 R = ρlS,得 ρ =RSl=π d2R4 l=π d2U4 lI,求出电阻率。 • 2.实验步骤 • (1)用螺旋测微器在导线的三个不同位置上各测一次,并记录。 • (2)将金属丝两端固定在接线柱上悬空挂直,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接入电路的金属丝长度 l(即有效长度 ),反复测量三次,并记录。 • (3)依照图中所示的电路图用导线把器材连好,并把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至最大。 • (4)电路经检查确认无误后,闭合开关 S。 改变滑动变阻器滑动触头的位置,读出几组相应的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 I和 U的值,记入表格内,断开开关 S。 • (5)拆除实验电路,整理好实验器材。 • 3.数据处理 • (1)金属导线直径的读数 • ①特别小心半刻度是否露出。 • ②因螺旋测微器的精确度为 ,可动刻度上对齐的格数需要估读,所以,若以毫米为单位的话,最后一位应出现在小数点后的第三位上。 • ③把三个不同位置的测量值求平均值作为直径 d。 • (2)金属丝长度的测量 • ①应测量接入电路中的有效长度; • ②因为用的是毫米刻度尺,读数时要读到毫米的下一位; (别忘记估读 ) • ③ 把 3次测量平均值作为长度 l。 (3) 电阻 R 的测量值确定 方法一,平均值法:可以将每次测量的 U 、 I 分别计算出电阻,求出电阻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方法二,图象法:可建立 U - I 坐标系,将测量的对应 U 、I 值描点作出图象,利用图象斜率来求出电阻值 R。 (4) 将测得的 R 、 l、 d 的值,代入电阻率计算公式 ρ =RSl=π d2R4 l中,计算出金 属导线的电阻率。 4 . 误差分析 (1) 长度测量、直径测量造成的偶然误差。 (2) 电压表、电流表读数造成的偶然误差。 (3) 通电后电阻丝的温度变化对电阻率的影响引起的误差。 (4) 由测量电路图可知,电流表示数 I 偏大,由 ρ =π d2U4 lI可得导致 ρ 的测量值偏小。 • 5.注意事项 • (1)测量导线的长度时应当测量连入电路的导线的有效长度 (而不是金属丝的总长度 )。 • (2)由于被测金属导线的阻值较小,为了减小测量误差,应选用电流表外接法。 • (3)闭合开关 S之前,一定要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处在有效电阻值最大的位置。 • (4)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