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1章静电场章末小结课件内容摘要:
弧形轨道平滑连接,圆弧的圆心为 O,半径 R= ,轨道所在空间存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的大小 E= 104N/C,现有质量 m=、电荷量 q= 10- 4C的带电体 (可视为质点 ),从 A点由静止开始运动,已知 sAB= ,带电体与轨道 AB、 CD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假定带电体与轨道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 求: (g取 10m/s2) • (1)带电体第 1次运动到圆弧形轨道 C点时的速度; • (2)带电体最终停在何处; • (3)带电体从开始运动到停止的整个过程中产生的热量。 规范解答: (1) 设带电体到达 C 点时的速度为 v ,从 A 到 C 由动能定理得 qE ( s AB + R ) - μmgs AB - mgR =12m v2, 解得 v = 10m/s。 (2) 设带电体沿竖直轨道 CD 上升到最高点 F 的最大高度为h ,从 C 到 F 由动能定理得 - mgh - μqE h = 0 -12m v2, 解得 h =53m 在最高点,带电体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 Ff m a x= μq E = 4N , 重力 G = mg = 2N , 因为 G Ff m a x, 所以带电体最终静止在 C 点上方与 C 点的竖直距离53m 处. • (3)解法一:整个过程中产生的热量等于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即 • Q= μmgsAB+ μqEh • 代入数据解得 Q= • 解法二:整个过程中电势能的减少量转化为重力势能和内能,即 • Q= qE(sAB+ R)- mg(R+ h) • 代入数据解得 Q=。 答案: (1)1 0m/s (2) C 点上方离 C 点的竖直距离为 53 m 处 (3) 触 及 高 考 • 1.本章知识是高考的热点,考查频率较高的是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变化,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等知识点,尤其是与力学知识的结合构成力电综合题,能力要求较高,以计算题形式出现。 • 2.对库仑定律、电场强度、电场线、电势、电势能、等势面、平行板电容器等的考查,通常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对概念理解要求较高。 • 3.本章知识与生产技术、生活实际、科学研究联系密切,如静电屏蔽、尖端放电、示波器原理、静电分选器、直线加速器等都可以成为新情景命题素材,要密切关注。 考 题 探 析 • (2020全国卷 Ⅱ , 14)如图,两平行的带电金属板水平放置。 若在两板中间 a点从静止释放一带电微粒,微粒恰好保持静止状态。 现将两板绕过 a点的轴 (垂直于纸面 )逆时针旋转 45176。 ,再由 a点从静止释放一同样的微粒,该微粒将 ( ) • A.保持静止状态 • B.向左上方做匀加速运动 • C.向正下方做匀加速运动 • D.向左下方做匀加速运动 解析: 两板水平放置时,放置于两极间 a 点的带电微粒保持静止,带电微粒受到的电场力与重力平衡。 当将两板逆时针旋转 45176。 时,电场力大小不变,方向逆时针偏转 45176。 ,受力如图,则其合力方向沿二力角平分线方向,微粒将向左下方做匀加速运动。 选项 D 正确。 • 答案: D • (2020安徽理综, 23)在 xOy平面内,有沿 y轴负方向的匀强电场,场强大小为 E(图中未画出 ),由 A点斜射出一质量为 m、带电量为+ q的粒子, B和 C是粒子运动轨迹上的两点,如图所示,其中 l0为常数。 粒子所受重力忽略不计。 求: • (1)粒子从 A到 C过程中电场力对它做的功; • (2)粒子从 A到 C过程所经历的时间; • (3)粒子经过 C点时的速率。 • 解析: (1)WAC= qE(yA- yC)=。20xx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1章静电场章末小结课件
相关推荐
2、说,我国有哪些传统的节日。 过这些节日时有哪些风俗。 然后出示课题重阳节的传说,并引导学生交流对这个课题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课文写了什么事。 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画出要求认识的字,借助注音认识生字,记住本课要求会认的字。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指名朗读:和和睦睦仙鹤 掷出 侵袭说说:怎样记住这些生字。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4、感知课文大意
选取 • (1)电源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要大于电路中的实际电流。 • (2)用电器的额定电流应大于或等于通过它的实际电流。 • (3)电压表和电流表的量程不能小于被测电压和电流的最大值。 4 . 电路的选取 (1) 伏安法测电阻时,电路有内外两种接法:当RVRxRxRA时选电流表外接法;当RVRxRxRA时选电流表内接法。 (2) 滑动变阻器调控电路有限流和分压两种接法;限流式调节电流、电压范围小
(1) 把金属丝接入电路中, 用伏安法测金属丝的电阻 R ( R =UI)。 电路原理如图所示。 (2) 用米尺测出金属丝的长度 l,用螺旋测微器测出金属丝的直径 d ,算出横截面积S ( S =π d24)。 (3) 由电阻定律 R = ρlS,得 ρ =RSl=π d2R4 l=π d2U4 lI,求出电阻率。 • 2.实验步骤 • (1)用螺旋测微器在导线的三个不同位置上各测一次,并记录。
力 )、涡旋电场力等,其大小也不同。 • (2)电动势是标量,电源内部电流的方向,由电源负极指向正极。 (3) 公式 E =Wq是电动势的定义式而不是决定式, E 的大小与 W 和 q 无关,是由电源自身的性质决定的,电动势不同,表示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不同,例如:蓄电池的电动势为 2V ,表明在蓄电 池内移送 1C 的电荷时,可以将 2J 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2 .
: E a = E b > E c ; r b > r a > r c 6 .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所得路端电压 U 随电流强度 I 变化的图象如图 5 所示,由图象可知,电池的电动势 E = __________ V ,内电阻 r =__________Ω. 图 5 答案: 0 ; 0 7 . 某同学按图 6 所示电路进行实验,实验时该同学将变阻器的滑片 P
各个电阻的倒数之和。 1/R=1/R1+1/R2+1/R3+ 对两个电阻并联有: R=R1R2/( R1+R2) ④电流分配: I1/I2=R1/R2 I1/I=R1/R ⑤ n个相同电池( E、 r)并联: En = E rn =r/n 再由学生 讨论 下列 问题: ① 几个相同的电阻并联,总电阻为一个电阻的几分之一; ② 若不同的电阻并联,总电阻小于 其中最小的电阻; 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