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三年级下册《春天的雨点》教学设计01内容摘要:
3、过质疑、读书、讨论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段落和重点词语,体验老师对达丽玛的爱,感受达丽玛的变化。 教学过程:一、导课点题:背诵杜甫春夜喜雨 ,说说春雨的特点(细无声)。 教师总结春雨特点,导出课题。 “今天,一起学习春天的雨点这篇课文,感受一个像春雨一样美丽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不顺的句子多读几遍,读后标出自然段序号。 (时间上要保证)2、指名学生分 4 部分(见教参)读课文。 其他思考课后思考题 2:课文讲述了什么时间、什么地方的哪几件事。 谁是主要人物。 课文读完后,教师首先出示学生读不好或读错的词语卡片,全班正音(不一定出示所有的生字词语,这样更有针对性) 4、 ,然后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思考题,教师相机板书(上课溜号/补课/送回家/等老师) ,指导学生把 4 个部分按自然段找出来理清课文思路。 三、抓住重点段、句,品读感悟。 1、默读质疑:默读课文,划出读不明白的地方与小组同学交流。 小组长梳理共同不理解的问题。 2、全班交流,教师梳理问题。 重点问题板书出来,非重点问题鼓励学生合作解决(词语可以相机解决,但有些词语要联系上下文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理解:暗暗发誓、抑制、消融)。 课文第一部分不是重点,如果学生提出“游荡” 、 “竭力” 、 “渴望”等词,就可以引导默读第一部分,联系上下文(第一自然段)说一说就行了。 课文第二、三、四部分是理解朗读的重点。 如果学生提 6、出来了生:老师的嗓子沙哑了。 师:达丽玛看到了生:老师的嘴唇发干了。 达丽玛望着老师善良的面容,认真的表情,心中暗暗发誓:生齐读:再也不能在课堂上让心跑向大草原了。 她把老师讲的每一句都印在了心里达丽玛被老师感动了,你们被感动了吗。 老师认真讲课的样子你看到了吗。 同位分角色练读 614 段,看看谁通过读能把当时的情景再现出来。 (指名读,大家评价,在评价中加深对老师的感动)。 交流第二处:(出示 15、16、17、18、19 段)学生读出受感动的句子然后说出为什么受感动(老师冒雨送达丽玛回家,达丽玛身上干干的,而老师却被淋湿了,说明老师多么爱护自己的学生)。 指名分角色读读这几段,体会一下。 老师总 7、结:乌罕娜老师不顾疲劳为达丽玛补课,已经让达丽马感动了一次;补完课后,又冒着绵绵春雨把达丽玛送到家,达丽玛再次被感动了,默读 20 自然段,从哪些词语看出达丽玛的感动呢。 找一找画出来。 全班交流画出的词语。 最后一句话可以用比较句子的方法让学生体会达丽玛感情(见课本 20 页)。 然后指导朗读,画出的词语要重读。 (3)整体感悟。 自由读课文 120 段,看看达丽玛有什么变化,说说她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相机板书:挂念小动物暗暗发誓不理小动物老师的爱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段话(课题)的含义,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过程:一、复习课文内容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件及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尽在 9、不要太大):从乌罕娜老师不顾疲劳给达丽玛讲课,对达丽玛的表现感到激动,最后冒雨送她回家,达丽玛从不听讲到关心老师,最后给老师送伞。 在绵绵的春雨中,师生互相感受着对方的爱,也互相把爱送给对方,她们的爱就像滴滴春雨(教师在黑板上相应位置画雨点)一样滋润着彼此的心田,让人感到温暖、幸福。 3、有感情(配乐)朗读课文最后两段。 4、谈谈自己的想法。 5、学生积累好词佳句。 (朗读、背诵、抄写)第三课时可以解决生字,做小练笔或一些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上课溜号(15) 、留下补课(614) 、送回家(1520) 、送伞(21、22) 春天的雨点 爱像春雨滋润心田乌罕娜 补课 忘记疲劳 送伞看、听 激动 不理小动 11、备课的思路。 对于本课设计希望老师根据本班学生情况作相应调整。 这篇课文备完后,我有一些感触,想与大家分享。 第一,要有知难而上的精神。 往往有这样的习惯。 老师们在上公开课的时候,一般都要选一些“好上”的课文。 所谓“好上”就是课文要短一点,简单一点,整装一点,美一点,录像资料能找到一点等等。 反之,长课文、难课文、没有课件展示的课文都成为谁也不愿啃的硬骨头,就像春天的雨点。 这也是我为什么选择它来备课的原因。 无从下手也要下,虽然费了不少脑细胞,备备停停,停停备备,可谓痛苦挣扎。 只要不放弃,就会走出死胡同。 所以,奉劝大家,越是别人不敢上的课文,就越要尝试一下,只要努力过,就一定会有回报。 第二,要用“心”。(北师大)三年级下册《春天的雨点》教学设计01
相关推荐
2、:突然发作;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贬义。 “贡献”指拿出物资、力量、经验等献给国家或公众,或对国家或公众所做的有益的事;“奉献”形容恭敬地交付,呈献。 “微漠”表示淡漠,多指抽象事物;“微弱”表示小而弱,衰弱、虚弱,多指力量、呼吸等动态的事物。 答案:)诸葛真是长歌当哭,如泣如诉,让人潸然泪下。 在目前情况下,我们也不能袖手旁观。 国出力,有的是机会与条件,因为远的不说
立直角坐标系 . 根据测量的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然后用平滑的曲线把这些点连接起来,即得到如图 1 - 4 - 2 所示的 v - t 图象 . 图 1 - 4 - 2 三、误差分析 1 . 利用平均速度来代替计数点的瞬时速度自身会带来系统误差 . 为减小误差,应取以计数点为中心 的较小位移 Δ x 来求平均速度 . 2 . 若采用分段测量计数点间的位移 x ,会使测量误差增大 .
2 电动自行车绕图所示的 400米标准 跑道运动 , 车上的车速表指针一直指 在 36 km/h处不动。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 的是 ( ) BCD运动过程中 , 车一直具有加速度 40秒钟 , 此 40秒内的平均速度等于零 解析: 速度是矢量 , 不仅有大小 , 还有方向。 电动车运动过程中车速表指针一直指在 36 km/h处不动 , 只能说明其速度大小保持不变 ,
活泼得多; 苯酚能与金属钠的反应吗。 苯环使 OH上的 H更容易电离。 2 + 2Na 2 + H2 ↑ O N aO H2)与浓溴水反应 OH + 3Br2 OH Br Br Br ↓+3HBr (可用于苯酚定性检验与定量测定) ①浓溴水与苯酚在苯环上发生取代反应。 这说明羟基对苯环产生了影响,使取代更易进行。 ②溴取代苯环上羟基的邻、对位。 ③ 不能 用该反应来分离苯和苯酚
方法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 ( 1) 条件判断法: 接触面之间有压力、粗糙且有相对运动趋势 . ( 2) 假设法: 假设两物体间无静摩擦力,看物体是否相对滑动,判断思路如下: ( 3) 力的作用效果判断法: 如果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摩擦力,则必有相应的作用效果:平衡其他作用力或改变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可据此确定有无静摩擦力 . ( 4) 相互作用判断法: 利用力的相互作用性,若甲对乙有静摩擦力
3、单都会遇到以下的问题:老师们制作的菜单在幻灯片播放过程中,如果点击相应链接可以实现菜单功能。 但如果无意中点击链接以外的区域时,自动播放下一张幻灯片,使得精心设计的菜单形同虚设。 也就是说,此时菜单根本就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原因很简单,默认情况下,幻灯片的切换方式是单击鼠标时换页。 解决办法:找到了症结,问题的解决就轻而易举了。 在编辑状态下,点击菜单所在的幻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