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人墓碑记内容摘要:

2、,终于让刘邦逃脱,放虎归山,铸成大错。 其实项羽真正注重的不过是一个名,他企图“名正言顺地爬上帝王的宝座。 其人不可一概抹杀,其“义”却不足为训。 在我国历史上,另外还有一大批志士仁人,他们舍生取义,为国为民,不务虚名,不图私利,他们跟项羽有着很大不同。 我们接着将要学习的五人墓碑记会加深我们对“义”的认识和理解。 (二) 给生字注音,并指名朗读课文。 阉 ) 简要提供课文有关人物的材料1、时代背景明朝万历年间,用政治暴力兼并民田的情况愈演愈烈,江南是全国首富之区,情况更加恶劣。 明神宗朱翊钧连年发动对外战争,大事营建宫殿,为搜括财物,他大兴矿税,通都大邑,都设税监,税监又滥用群小,布满城乡,竭力榨取、掠夺 4、笔太监,执掌要职;后来他又兼掌特务机关东厂,加紧镇压人民和官员中的反对派,实行阉党专政。 熹宗初年,东林党人在朝任职的人还较多,他们一再上疏熹宗,反对魏忠贤,反对横征暴敛,反对专制统治,要求任用贤能,关心民生,允许知识分子公开讲学,议论朝政。 这些主张是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和要求的,但是由于熹宗的包庇,东林党人的斗争都遭到失败。 在朝的东林党主要人物,有的被革职、贬谪,有的被逮捕酷刑致死。 江南广大人民深受阉党之害,同情并支持东林党人。 因此,当阉党在天启六年以莫须有的罪名,逮捕东林党人周顺昌时,一场广大人民群众反抗阉党的暴动就爆发了。 2、周顺昌简介周顺昌(1584 一 1626),字景文,号蓼洲,苏州吴 5、县人。 万历四十一年中进士,任福州推官(掌管州中刑狱的官)。 后来进入吏部,任文选司员外郎(掌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事),他虽掌管人事大权,但仍极清廉正直。 后来离京回南方时,只有“行李一肩,都门叹为稀有”。 他为人正直、清廉,关注民间疾苦。 像他这样的人,人民欢迎,阉党不容,被魏忠贤列名东林点将录(阉党捕人的黑名单)。 天启五年(公元 1625 年),被迫害的“六君子”之一魏大中被捕路过苏州,当时请假家居的周顺昌激于大义,竟与魏“周旋累日”,还把女儿许配魏的孙子。 在谈话中,切齿痛骂阉党。 这事被缇骑报告魏忠贤,周顺昌终于被革职。 周顺昌被罢官后,阉党仍不罢手,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 原江苏巡抚周起元被 6、罢官时,周顺昌曾为文送他,其中有赞美周起元,斥责阉党的话。 魏忠贤获悉此事后,指使东厂特务罗织罪名,借机陷害。 天启六年三月周顺昌被逮到北京,在狱中被拷打得体无完肤,仍痛骂魏忠贤如故。 同年六月十七日被拷死狱中,年四十三岁。 到崇侦元年才得到昭雪,谥忠介。 3、五义士简介周顺昌被捕时,群众万余人尾随。 一向好打不平的商人子弟颜佩韦,高举着香火,沿途呼喊:“有愿替周吏部说话的,跟我来。 ”他情愿自己去代周顺昌吃官司。 市民马杰也一路敲梆子,号召群众。 当阉党爪牙缇骑威胁群众时,马杰破口大骂魏忠贤,杨念如、沈扬也上前仗义陈词,不许东厂缇骑逮捕周顺昌。 缇骑恼羞成怒,拔出利剑,扬言要割掉马杰的舌头,聚观的市民鼓噪起来, 7、堤骑更加凶横,首先举剑扑击沈扬、杨念如。 这时周顺昌的轿夫周文元也怒不可遏,夺取了缇骑的武器,同堤骑扭打起来,结果额头受伤。 聚观的市民一见缇骑动武伤人,就一起鼓噪围攻,吓得缇骑们东逃西窜,有的爬上树顶,有的躲到厕所里,有的逃上屋顶。 其中两个缇骑被群众打死。 颜佩韦等五人过去互不相识,而且除周文元外,其他四人同周顺昌也毫无交往,完全是激于义愤才自发参加斗争的。 五人被捕后,对自己的作为,理直气壮,毫不隐讳。 七月中,苏州城里布满警卫,戒备森严,就在阊门外吊桥上,五位壮士大骂魏忠贤及其亲信毛一鹭,从容就义。 临刑时,几万市民含泪同五人诀别。 事后,为了抗议杀害五人,苏州市民曾倡议拒用天启钱达十个月之久。 群众斗 9、识的士大夫知识分子,重视发现和推举有操守的学者,组织了爱国社团复社,成为复社的领袖。 在文学上,针对当时士大夫空疏不学的弊病,他提出“兴复古学”的主张,同时强调“居今之世”,必须“为今之言” ,“各为有用”。 他写过不少抨击时政的文章,内容充实,风格朴质。 曾编辑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 著有七录斋集等。 (四) 讲读第一段1、 诵读。 2、 学生提出难词难句,教师解答。 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魏阉是对魏忠贤的贬称。 魏忠贤专权时,其党羽阿谀奉承,在各地多有建生祠以媚者。 魏忠贤死后,其生祠陆续被废。 “五人”即葬于已废的魏阉生祠之址。 3、 学生翻译。 五(个)人,(是)周公蓼洲被(阉党)逮捕时,为正义所激奋而死于这 10、件事的。 到了现在,(吴)郡的贤士大夫向当权的人请示,就清理魏阉已废的生词的旧址来安葬他们,并且在他们的墓门立碑,来表扬他们的事迹。 啊,也真是盛大的事啊。 4、 教师小结。 本段写五人死因及立碑缘起。 先总述五人激于义而死,然后写死后建墓立碑经过。 段末以赞颂小结,突出此举之盛。 五人原来是市井细民,草野之士,地位卑微,行事普通,而他们死后墓葬时,却十分显耀。 清除权重一时的宦首魏忠贤生词的原址为墓地,其身份显赫可见;还要“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其为人所敬重由此可见。 墓地之择,立碑之举,葬仪之隆,可谓“盛矣”。 (五) 讲读第二段1、 诵读。 2、 学生提出难词难句,教师解答。 3、 学生翻译。 五人的牺 11、牲,距离现在修墓安葬在这里,时间不过十一(个)月罢了。 (在)十一个月当中,那些富贵的人,官运亨通的人,他们患病而死,死了而埋没不足称道的,也太多了,何况(在)乡间的没有声名的人呢。 唯独(这)五(个)人光明显耀,什么缘故呢。 4、 教师小结。 (1)“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说明魏阉失败之速。 (2)以众人之死与五人之死作对比,突出五人之伟大。 “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 况草野之无闻者欤。 独五人之皦皦,何也。 ”作者有几方面的对比。 有什么作用。 以“众”和五人的数量悬殊作比,以“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 与野莽无闻之士 13、张溥是东林党后期组织复社首领之一,追述当年东林党人反对魏阉的斗争,故称东林党为吾社。 按:张溥组织复社,在崇祯年间。 崇祯初酝酿,崇祯六年(1633)在苏州虎丘举行大会。 五人墓碑记作于天启年间,复社尚未正式成立。 张溥早年继东林之志曾组织过爱国社团应社,后与郡中名士张采等联合匡社、则社等众文社,合并成为复社。 故从广义来说,“吾社”是有“东林党 ”及“复社”性质;但如直接释“ 吾社”为“复社”或“东林党”,似为不妥。 关于“复社”,吴伟业有复社记事一文,记张溥、张采及社中诸人活动。 至复社之名则取兴复绝学之义。 (3)缇骑:缇(帛桔红色。 缇骑,服桔红色服的骑士,本为皇帝(及贵官)出行时的前导或随从,担任警备 14、,后来用为逮捕犯人的禁卫吏役的通称,如明锦衣卫校尉,清步兵衙门番役皆是。 按:秦设中尉,掌京师治安,皇帝出行,在驾前先导,戒备非常。 汉武帝太初元年更名执金吾,下有缇骑二百人,后汉相承。 以服桔红色,乘马,故称缇骑。 此文中指魏阉捕人的差役。 (4)以大中丞抚吴者:指以大中丞的身分巡抚吴郡的人。 巡抚,官名。 句中“抚”字作动词用。 中丞,本汉官职名。 汉御史大夫下设两丞,一称御史丞,一称中丞。 中丞居殿中,故以为名。 东汉以来,御史大夫转为大司空,以中丞为御史台长官。 明初设都察院,其中副都御史职位相当御史中丞,并常以副都御史或亷都御史官衔出任巡抚。 此文中指应天巡抚毛一鹭。 按:课本注释云:“以大中丞职衔做江苏巡抚的 16、重迭堆积。 故释为“依次重迭相连之貌”为宜。 3、 学生翻译。 我还记得周公被逮捕,(是)在丁卯年三月十五日。 我们(复)社(里那些)道德品行可以作为读书人表率的人替他伸张正义,募集钱财送他起行,哭声震天动地。 (闭党爪牙)红衣马队按着剑把上前,问道:“谁在哭。 ”大家不能忍受,把他们打倒(在地上)。 这时以大中丞官衔作苏州巡抚的是魏阉的私党,周公的被捕(是)由他主使的;苏州的老百姓正在痛恨(他),于是趁他严厉地高声呵叱(的时候),就呼叫着追赶(他)。 中丞躲到厕所里才逃脱了。 不久,(他)以苏州老百姓暴动(的罪名)向朝廷请示,追究(这件事),斩了(这)五(个)人,(他们名)叫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就是现在并埋在坟墓里的人。 4、 教师小结。 本段追述五人为周顺昌声义及死难经过。 点明起事时间,着重描叙斗争情况。 由阉党凶残激起群情愤怒,痛击缇骑;当权者捕杀为首的五人,并点出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