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人版)语文必修三 4.2《兰亭集序》课时训练(含答案)内容摘要:
2、首发语词;人,人们。 抱负、志向。 这次集会的诗文。 其余各句古今同义。 答案:能表现作者认为“人生可痛”观点的一组是()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老之将至,所之既倦俯仰之间,已为陈迹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A. B.C. D.解析:表现人生之短;表现人的不同生活方式;表现年老来临,兴致不再;表现时间之短,美景易失;表现人难免一死;表现人应该正确看待人生。 排除即可。 答案:成第 69 题。 桃花涧修禊诗序宋濂浦江县北行二十六里,有峰耸然而葱蒨者,玄麓山也。 山之西,桃花涧水出焉。 乃至正丙申三月上巳,郑君彦真将修禊事于涧滨,且穷泉石之胜。 相帅向北行,以壶觞随。 约二里所,始得涧 3、流,遂沿涧而入。 水蚀道几尽,肩不得比,先后累累如鱼贯。 又三里所,夹岸皆桃花,山寒花开迟,及是始繁。 又三十步,诡石人立,高可十尺余,面正平,可坐而箫,曰凤箫台。 又六七步,奇石怒出,下临小洼,泉冽甚,宜饮鹤,曰饮鹤川。 又五六步,水左右屈盘,始南逝,曰五折泉。 又四十步,从山趾斗折入涧底,水汇为潭。 潭左列石为坐,如半月,其上危岩墙峙,飞泉中泻,遇石角激之,细沫散潭中,点点成晕,真若飞雨之骤至,曰飞雨洞。 洞傍皆山,峭石冠其巅,遥望见之,病登陟之劳,无往者。 还至石潭上,各敷茵席,夹水而坐。 呼童拾断樵,取壶中酒温之,实髹觞 中。 觞有舟,随波沉浮,雁行下。 稍前有中断者,有属联者,方次第取饮。 时轻飙东来,觞盘旋 4、不进,甚至逆流而上,若相献酬状。 酒三行,年最高者命列觚翰 ,人皆赋诗二首,即有不成,罚酒三巨觥。 众欣然如约,或闭目潜思;或拄颊上视霄汉;或与连席者耳语不休;或运笔如风雨,且书且歌;或句有未当,搔首蹙额向人;或持卷授邻坐者观,曲肱看云而卧。 皆一一可画。 已而诗尽成,杯行无算。 迨罢归,日已在青松下。 又明日,郑君以兹游良欢,集所赋诗而属濂以序。 濂按韩诗内传,三月上巳,桃花水下之时,郑之旧俗,于溱、洧 两水之上招魂续魄,执兰草以祓除不祥。 今去之二千载,虽时异地殊,而桃花流水,则今犹昔也。 其远裔能合贤士大夫以修禊事,岂或遗风尚有未泯者哉?为吾党者,当追浴沂之风徽,法舞雩之咏叹,庶几情与境适,乐与道俱,而无 5、愧于孔氏之徒。 无愧于孔氏之徒,然后无愧于七尺之躯矣,可不勖哉!濂既为序其游历之胜,而复申以规箴如此。 他若晋人兰亭之集,多尚清虚,亦无取焉。 郑君名铉,彦真字也。 (选自明代散文名篇选读)【注】髹(:漆制的酒杯。 觚()翰:指纸笔。 觚,古人用以书写的木简。 翰,毛笔。 溱、洧(溱水和洧水,郑国的两条水名。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危:行无算 无算:石级解析:A 项,“危”,高;C 项,“无算”,无法计算;D 项,“陟”,跋涉。 答案: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真若飞雨之骤至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B.甚至逆流而上 集所赋诗而属濂以序C.且穷泉石之胜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D.而桃花 6、流水,则今犹昔也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解析:A 项,“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 项,“而”:连词表修饰;表承接。 C 项,“且”:连词,并且;副词,将近,将要。 D 项,“则”,连词,表转折;动词,是,就是。 答案:正确的一项是()点明了桃花涧得名的由来,还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桃花涧四周的景象。 桃花涧的修禊雅集布设了一个赏心悦目、优雅秀丽的自然背景,也是作者“情与境适”的内心感受的自然流露,是情与景的和谐交融。 第取饮的记叙,丝毫没有流露出作者对物情的体味,这正是作者清虚无为的人生态度的一种体现。 各具特点又相映成趣,与桃花涧的自然景致融合为一幅优雅、快乐、和谐、美好的画面,人情物态各尽其妙。 解析: 7、C 项,“丝毫没有流露出作者对物情的体味”错。 答案:1)又三里所,夹岸皆桃花,山寒花开迟,及是始繁。 (2)郑君以兹游良欢,集所赋诗而属濂以序。 (3)其远裔能合贤士大夫以修禊事,岂或遗风尚有未泯者哉?答案:(1)又走了三里左右,两岸都是桃花,山里寒冷花开得晚,到这时候才繁盛。 (2)郑君因为这次游玩很欢乐,收集这次所赋的诗句并且嘱托我作序。 (3)后裔尚且能集合贤人大夫来进行修禊活动,况且遗风未泯的人呢?参考译文:浦江县向北走二十六里,有座山高耸而葱茏茂密,就是玄麓山了。 山的西面,桃花涧的水从那里流出来。 到了元顺帝十六年三月初一,郑铉将要在涧边进行修禊活动,并且尽情游览山泉怪石的美丽景色。 出发时,成 8、群向北走,带着酒壶和酒杯。 大约走了二里远的地方,才遇到涧流,于是沿着山涧而行。 流水把道路侵蚀得无一完整,不得不侧着身子走,先后紧紧相连像鱼群一样。 又走了三里左右,两岸都是桃花,山里寒冷花开得晚,到这时候才繁盛。 又走了三十步,怪石像人一样站着,高约十尺多,面平整,可以坐下来吹箫,叫作凤箫台。 又走六七步,怪石突出,下面是一口小泉,泉水很冷冽,适合用来给鹤饮用,叫作饮鹤川。 又走五六步,水流左右弯折,才向南消逝,叫作五折泉。 又走四十步远,从山脚弯曲进入涧底,水流汇进水潭。 水潭左边有一排石头列成座位,形状像半圆的月,在那上面高石像墙一样峙立,飞流的泉水从中间泻下,遇到石头的角被激起,水滴散入水潭中,一点 9、点地形成光晕,真的就像飞雨突然到来,这里叫作飞雨洞。 洞的旁边都是山,又高又陡的石头冠盖在山巅。 远远地能望见它,因为一路上的劳累,没有人前去。 回到石潭上,各自铺上坐蓐,围着水流坐下。 叫童仆拾来断木枯柴,取来酒壶来温酒,倒进漆制的酒杯。 酒杯有托盘,随着水流漂浮,像雁一样向下。 往前,有中断(取走)的,有对对联的,按次第取来饮用。 这时候微风从东面吹来,酒杯盘旋不进,甚至有的逆流而上,碰撞时像相互敬酒。 酒过三巡,年纪最大者命令摆列纸笔,要求每人赋诗两首,如果没有完成的,罚酒三大杯。 众人高兴地答应了,有的人闭目深思;有的人手捧着脸颊看晴空;有的人跟旁边坐的人窃窃私语;有的人拿起笔像疾风骤雨,一边写一边吟唱 11、不愧于作孔夫子的门生。 不愧于作孔夫子的门生,然后才不愧于作七尺男儿,不值得勉励吗!我为游览美景作序之后,又重申这样的箴言。 其他的像兰亭集序,多崇尚道家的清静无为,也没什么可取的。 郑君名铉,字彦真。 三、进文化名人”的宣传橱窗,同学们已搜集到下列材料。 请你据此写一段王羲之简介。 (不超过 70 字)再就人物言行、品质或贡献的某一点进行评价。 (不超过 40 字)王羲之,因官至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 生于公元 321 年,卒于公元 379 年,东晋书法家,字逸少。 原籍在琅邪,后长期居住在会稽山阴。 王羲之年幼时不善言辞,人们不大看重他。 13 岁时,去拜见一位大名士,这位大名士看出他将来必非等闲之辈,极力 12、赞扬。 长大后,王羲之极善言谈,为人耿直、率真。 一次太尉郗鉴派门生向王导求女婿,王家子弟听说有人来择婿,都显得很矜持。 但王羲之坐在东边的胡床上,露着肚皮吃东西,似乎没这回事似的。 郗鉴非常赏识王羲之,于是将女儿嫁给了他。 王羲之对书法造诣极深。 兰亭集序是他的代表作。 从文学角度看,是千古绝妙的好文章。 从书法的角度看,它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集序中的名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是对东晋时人们漠视生命、崇尚虚无的思想的有力纠偏。 解析:人物简介一般包括人物生卒年月、字号、官职、性情和影响。 人物评价要紧扣人物的思想、品行、言行,要恰如其分。 答案:(1)人物简介:王羲之(321379),字逸少, 13、东晋书法家,琅邪人。 曾官至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 为人耿直、率真。 对诸体书法造诣极深,兰亭集序是其代表作。 (2)人物评价:王羲之年幼不善言辞,长大后极善言谈,这告诉人们不能以老眼光看人。 或:“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体现了王羲之对生命的珍视。 用比较工整的语句(如排比)概括王羲之在书法史上的主要贡献。 要求:符合原意;不超过 30 字。 在书法史上,王羲之是一位富有革新精神的大书法家。 他早年从卫夫人学书,后改变初学,草书学张芝,楷书学钟繇,在书法上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中晚年时,他不满当时用笔滞重、结体稚拙的局面,锐意改革,书风大变。 他对楷书的结构、点画等加以变革,使楷书趋于匀称俊俏,挺拔多姿;他开创了今草,其草书用笔多变,流畅而富有韵致,比起前人有了质的飞跃;他的行书婉转灵动,俊逸妍美,从此行书取得了与篆、隶、楷、草并列的地位。 解析:此题既考查了散句变整句,又考查了压缩语段、修辞的使用和词语的选用,还与对标点符号的理解有关联,综合性强。 作答时,要根据内容要求“概括王羲之在书法史上的主要贡献”和形式要求“工整的语句(如排比)”,先找准内容要点,再选择。 答案:王羲之变革了楷书,发展了草书,确立了行书的地位。(鲁人版)语文必修三 4.2《兰亭集序》课时训练(含答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