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规模化牧场饲养管理制度标准汇编(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物质采食量达到 ㎏。 粗蛋白 640—720 克,钙达 35—38 克,磷达 24—25 克。 培育目标:达到 1415 月龄参加配种,参配体重 360380 ㎏以上,注重体尺增长。 保持适宜膘 情 ,体况评分 分。 注意观察发情,做好发情记录,以便适时配种。 青年牛饲养管理要点 按月龄和妊娠情况进行分群管理,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6 月龄预产前 60 天、预产前 60 天 预产前 15 天、预产前 15 天 分娩。 各阶段青年牛日粮供给特点: 16 月龄 预产前 60 天牛:日粮干物质 进食量控制在 1112 ㎏,以中等质量的粗饲料为主。 混合精料每头日 ㎏,日粮粗蛋白水平1213%。 预产前 60 天 预产前 15 天牛:日粮干物质进食量控制在 1011㎏,以中等质量的粗饲料为主,日粮粗蛋白水平 14%,精补料每头日3 ㎏。 该阶段奶牛的饲养水平近似于成母牛干奶前期。 本资料来 自 预产前 15 天 分娩牛:采用高营养浓度日粮饲养方式,日粮干物质进食量 1011 ㎏,日粮粗蛋白水平 %。 精补料每头日 ㎏左右。 做好发情、配种、妊检等繁殖记录。 根据母牛体况、胎儿发育阶段,按营养需要掌握精料供给量 ,防止过肥。 产前采用低钙日粮,减少苜蓿等高钙饲料喂量,控制食盐喂量。 注意观察牛只临产症状,做好分娩前的准备工作。 以自然分娩为主,掌握适时、适度的助产方法。 后备牛饲养标准见下表: 024月龄后备牛饲养标准 月龄 体重 ( kg) 干物质 采食量 (体重 %) 干物质 采食量 ( kg) 粗蛋白 % 代谢能 ( MCl) 净能 (干物质) 粗饲料 % 实施方案 02 50 1 18 3 010 牛奶 (代乳料) 、开食料 23 80 18 3 1015 犊牛料、苜蓿草 36 140 40 犊牛料、苜蓿草 612 250 14 4050 14%粗蛋白( CP) TMR; 13%粗蛋白( CP) TMR 1315 360 13 50 13%粗蛋白( CP) TMR 1623 500 2 50 %粗蛋白( CP) TMR(限饲 1011kg 干物质 /天) 24 580600 10 5560 围产期 TMR 成母牛的饲养管理 成母牛饲养管理总则 本资料来 自 按奶牛不同的泌乳阶段和生理阶段分群管理 ,制定各阶段的饲养管理方案。 采用合理的饲养工艺,为各泌乳阶段奶牛提供营养平衡、精粗比例合理的高质量日粮。 注重奶牛卫生保健,为奶牛创造干净、干燥、舒适的环境。 根据 DHI 报告对牛群实施科学有效的饲养管理。 拴系式饲养方式 运动场面积要求 成母牛: 2025 平方米 /头;育成牛: 1520 平方米 /头 ;犊牛: 510 平方米 /头; 近年来逐渐推行的是散栏式饲养方式,散栏式牛舍可分为房舍式、棚舍式和荫棚式三种。 房舍式适用于北方,气温在零下 18 度 到零上 26 度地区;棚舍式适合于气候暖和的地区;荫棚式适合于天气热而雨量又不多的地区。 做好成母牛的乳房保健和肢蹄护理。 保证充足、新鲜、清洁的饮水供应,冬季防止结冰,夏季防止水温升高。 成母牛不同泌乳阶段的生理规律 泌乳阶段奶牛的生理规律,可以用泌乳、体重、干物质采食量三条曲线来描 述,如下图。 本资料来 自 奶牛产后( 40- 60)天达到产奶高峰。 峰值产奶决定整个泌乳期产量,峰值增加 1 ㎏,全期增 加 200-300 ㎏。 群体中头胎牛的高峰奶相当于经产牛的 75%。 干奶期饲养、奶牛体况、产后失重影响峰值奶量。 干物质采食量变化曲线 奶牛临产前 7—10 天,由于生理变化,干物质采食量下降 25%。 由于泌乳高峰出现在产后 40—60 天,而干物质采食量高峰发生在产后 70—90 天,此阶段奶牛处于能量负平衡,表现为产后体重下降。 合 理的饲养管理可提高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减少产后失重及降低发病率,利于产后发情。 影响奶牛干物质采食量的因素为: 日粮水分:以 4555%为宜,当高于 50%时,每高出 1%,干物质采食量( DMI)下降体重的 %。 本资料来 自 饲料品质,优质牧草可以提高干物质采食量( DMI)。 全天候采食与全混日粮 TMR 可以提高干物质采食量( DMI)。 清洁的饮水可以提高干物质采食量( DMI)。 体重变化曲线及体况评分 奶牛产犊前体况处于 ~ 分,由于泌乳早期动 用体储备维持较高产奶量的需要,造成体重下降。 泌乳早期体损失不应 超过 50~70 ㎏。 产后 90~ 100 天奶牛体况降到最低谷(约在 分),随着产奶量 的变化和奶牛采食量的增加,体重开始恢复。 奶牛在泌乳中期体重应得到恢复, 200 天时体况应达到 3 分。 停奶前达到适宜体况 ~ 分,并在整个干奶期得以保持。 各阶段体况变化与评分情况如图示 :见《中国奶牛饲养标准》(修订第二版,20xx)。 奶牛改良 改良目标 3 . 7 52 . 82 . 62 . 52 . 733 . 33 . 7 5 3 . 7 5 3 . 7 522 . 533 . 540 3 4 10 16 20 32 44 48 52泌乳周体况评分(BSC) 本资料来 自 生产性能:初产牛 305 天产奶量 8000Kg 以上,经产牛 305 天9000Kg 以上;乳脂率 %以上,乳蛋白率 %以上。 体型结构:整体呈楔形,体深、强壮度好,后 躯 容积大,四肢健壮,整体楞角分明。 初产牛体高 140cm 以上。 乳用特征:乳腺发达,乳静脉粗大、弯曲;乳房前伸后延,呈浴盆状;四乳区匀称,乳头大小适中,乳流速快。 其他性能:适应性强,耐粗饲,繁殖率高,无遗传性疾病。 实施方案 核心群的建立 根据改良目标的要求,选择在群成年母牛的 80%和适 当比例的优秀青年母牛作为核心群。 每年 10 月将全场成乳牛及后备牛按谱系进行分类,结合外貌鉴定、 DHI 报告,对全场牛只优劣进行分析排队,从而确定核心牛群。 选配 根据个体母牛性状,选择最适宜的公牛进行配种,以期得到符合要求的、品质优良的后代。 选配时应考虑公母牛的体型、生产性能和亲缘关系等。 选配原则 根据改良目标,巩固优良特性,改进不良性状,依据个体亲合力和种群配合力进行选配。 选用公牛的质量应高于与配母牛的质量。 即公牛生产性能和外貌等级要高于与配母牛的等级。 本资料来 自 优秀公、母牛采 用同质选配,品质较差母牛采用异质选配。 但是要避免相同缺陷或不同缺陷的交配组合。 一般近交系数应控制在 6%以下。 选配方法 同质选配 是 以巩固、提高、扩大优良性状, 并稳定地遗传给后代为目的而采取的一种选配方法。 异质选配是应用 不同的优良性状相互补充,以期获得双亲不同优点兼备的后代。 亲缘选配:指根据家畜间的亲缘关系来进行选配。 利用近交是亲缘选配的一种形式。 生产性状采用加强型选配,体型性状采用改进型选配。 后备母牛选择 选择方法 系谱选择 系谱选择 是根据所记载的祖先情况,估测来自祖先各方面的遗传性。 按系谱选择后备母牛,应考虑来源于父亲、母亲及外祖父的育种值。 特别是产奶量这一 性状 的选择,不能单一以母亲的产奶量高低作为唯一选择标准,乳脂率、乳蛋白率等性状应父、母同等考虑。 奶牛谱系是牛群管理的基础资料,它包括奶牛编号、出生日期、花片图谱、生长发育记录、繁殖记录、生产性能记录等。 本资料来 自 按生长发育选择主要是以体尺、体重为依据。 主要指标包括:初生重, 6月龄、 12月龄、第一次配种( 15月龄)及头胎牛的体尺、体重。 具体参数 应符合下表要求。 后备牛各阶段选育目标 月令 体高 cm 腹围 cm 体重 kg 备注 初生 35 6 106 165 175 12 123 200 330 15 127 210 380 头胎 139 226 543 按体型外貌选择 根据后备牛培育标准对不同月龄的后备牛进行外貌鉴定,对不符合标准的个体及时处理。 鉴定时应注重后备牛的乳用特征、乳头质地、肢蹄强弱、后躯宽窄等外貌特征。 选留标准 犊牛健康、发育正常,无任何生理缺陷,初生重 35Kg 以上; 系谱清楚,三代系谱中无明显遗传疾病。 母亲生产性能:头胎牛 305 天产奶量在 7000Kg以上, 经产牛 305 天产奶量在 8000Kg 以上。 初产牛女儿选择以系谱资料为主。 育成牛、青年牛满足各阶段生长发育指标,繁殖机能正常。 不合格后备牛及时进行筛选淘汰。 体型线性鉴定技术 本资料来 自 体型线性鉴定是根据奶牛体型性状的生物学特点,对各部位体型性状进行线性评分,经过计算,从而对奶牛体型外貌进行等级评定的一种方法。 详见《 中国荷斯坦牛体型线性鉴定规程》。 奶牛群改良方案( DHI) DHI 报告内容 分娩日期 母牛产犊的年月日。 泌乳天数 指本胎次泌乳的天数。 胎次 母牛现胎次。 HTW测定日奶量,是以公斤为单位的牛只日产奶量。 HTACM校正奶量,是以泌乳天数和乳脂率校正计算产奶量。 即:将实际产量校正到产奶天数为 150 天,乳脂率为 %,以便比较不同泌乳阶段牛只的泌乳性能。 PREVM上次奶量,是以公斤为单位的上个测奶日该牛的产奶量。 产奶持续力 当前产奶量 /前次产奶量 100。 平均泌乳天数 泌乳牛的平均泌乳天数。 F%乳脂率,是测定日送检奶样的乳脂率。 P%乳蛋白率,是测定日送检奶样的乳蛋白率。 F/P乳脂、 乳 蛋白比例,这是该牛在测试日奶样乳脂率与乳蛋白率的比值。 SCC体细胞计数,单位为 1000,是每毫升样品中体细胞的数量。 MLOSS牛奶损失,这是计算产生的数据,用于确定奶量的损失。 本资料来 自 PRESCC前次体细胞计数,单位为 1000,上次样品中体细胞数。 LTDM累计奶量,这是计算产生的数据,以公斤为单位,基于胎次及泌乳天数,用于估计该牛只本胎次产奶的累计总量。 LTDF累计乳脂量,这是计算产生的数据 , 以公斤为单位,基于胎次及泌乳天数,用于估计该牛只本胎次生产的脂肪总量。 LTDP累计蛋白量,这是计算产生的数据 , 以公斤为单位,基于胎次及泌乳天数,用于估计该牛只本胎次生产的蛋白总量。 PEAKM峰值奶量(高峰奶),以公斤为单位的最高的日产奶量,是以本胎次前几次产奶量比较得出的。 PEAKD峰值日,表示产奶峰值发生在产后的多少天。 305M305 天奶量,是计算产生的数据,以公斤为单位,如果泌乳天数不足 305 天则为预计产量,如果已完成 305 天产奶量,该数据为实际奶量。 DueDate预产期,根据牛场提供的繁殖信息,计算出的下胎预产期。 DHI 报告分析 通过体细胞数( SCC)高低、变化,反映生产管理中的问题。 体细胞造成的奶损失计算公式以及与胎次相关的奶量损失见表 1 和表2。 本资料来 自 表 1 体细胞对胎次奶量损失 名 称 体细胞数( SCC)导致 305 天奶量损失 体细胞数( SCC)(万 /ML) 一胎牛 二胎牛以上 15 0 0 180 360 270 550 360 725 100 454 900 表 2 线性体细胞计数与相关的奶量损失 体细。20xx年规模化牧场饲养管理制度标准汇编(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员将根据情况报中心主任和有关部门领导。 支出审核制度 为严格执行财务审批 “一支笔 ”,规范支出审核方法和程序,特制定本规定 一、 “结算中心 ”审核人员必须首先审核报账单位印鉴的真实性。 二、 “结算中心 ”审核人员必须审 核报账单位的资金来源和运用的性质,做到专款专用。 三、 “结算中心 ”审核人员应审核报账单位支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四、 “结算中心 ”审核人员对报账单位原始凭证的 “三性
重视过瘤胃蛋白和中性洗涤纤维等的需要量。 奶牛的营养需 要也可参照料奶比 1: 34。 以下为每产 1 千克 4%标准乳的营养需要和不同产奶量的营养需求。 每产 1 千克 4%标准乳的营养需要 表 项目 表 干物质 DM( kg) 表 奶牛能量单位( NND) /kg 表 粗蛋白( CP)( g) 表 钙( Ca)( g) 表 磷( P)( g) 表 胡萝卜素( mg) 表 营养需要 表 表 表
上市( 1)境内上市公司作为第一大股东:尚不可操作,关键取决于上市部的意见。 ( 2)境外上市公司作为第一大股东:取决于境外是否有相关规定,审核 关注发行人的独立性、业务的相关性。 实际控制人在服刑期间虽然首发管理办法没有规定,但认为实际控制人的要求应比高管更为严格,因此,不符合发行上市条件。 合伙企业持股问题由于目前合伙企业开户问题尚未解决,因此,对于合伙企业 持有股份的公司申请上市
法硕-民法框架 民法法的概念(民法的概念 民法的含义)2、民法的调整对象(民法的调整对象 人身关系及其特征 财产关系及其特征)3、民法的渊源(民法渊源的含义 制定法 习惯)1、民法概述 4、民法的适用范围(民法对人的适用范围 民法在空间上的适用范围 民法在时间上的适用范围)5、民法的基本原则(民法基本原则的含义 平等原则 自愿原则 公平原则 诚实信用原则 禁止权利滥用原则)6
按照公司制定的考核制度实行 考核、奖惩 ; 3. 海外 、 海洋及各油田分部的经理 及工 程技术人员国内工作部分 都 必须遵照 171。 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87。 的规定 进行技术服务工作,禁止出现 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和操作规程的 行为 ; 4. 国外工作部分 应该 学习 、 熟悉所在国有关爆炸物品的 法律政策 ,建立适应的管理、操作模式 ; 5. 维护 本部门 的生产设施 、
复制的受控文件必须由办公室登记编号,并加盖 “ 受控 ” 印章。 外来文件的控制 收到外来文件的部门,需识别其适用性,并控制分发以确保其有效性。 各部门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负责收集与产品有关的国家、行业、地方、国家标准及法律、法规 等的最新版本,由办公室负责统一编号、加盖受控印章,由办公室负责分发到相关部门使用,并把旧标准收回。 各部门要把上述标准及其他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外来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