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导学案内容摘要:

2、日政策由削弱日本转变为( )日本,具体表现为减免战争赔偿、发还拆迁的工业设备、提供资金和物质,尤其是( )的战争物质订货,刺激了日本经济的恢复。 3. 20 世纪 50 年代以后,日本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经济高速发展, ( )年代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日本政府随即提出了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 要点三: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 1961 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 )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标志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2. 不结盟运动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 )的崩溃。 3. 20 世纪 70 年代,不结盟运动在政治上提出反对美苏两国的( ) ,在经济上提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冲 3、击了两极格局。 【合作探究】一、 疑难解剖1. 什么是世界多极化趋势。 所谓多极化,它是相对于美国和苏联的两极,产生了另外可以独立的成为一种力量的国家或者集团。 具体来说,就是西欧联合成为一极,日本崛起为一极,第三世界国家以中国、印度、巴西等国为代表尤其是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中国作为一极,合起来形成六七股力量,这就是多极。 多极化趋势的形成,其根本条件是经济的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相对独立的外交思想并在国际社会有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美国,1894 年工业总产值就跃居世界第一位,一战后提出建立国际联盟,华盛顿会议上取得与英国同等的海军军备权,早就成为世界上的一极,更不用说二战后经济军事力量远远超 5、,经济迅速恢复之后高速增长,创造了世界史上的奇迹,20世纪 80 年代超越苏联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企图谋求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参与领导世界,但是日本对二战的反省不够诚恳,亚洲很多国家不会轻易相信日本。 中国,毛泽东时代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并初步实现了工业化,1971 年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邓小平时代改革开放,国力蒸蒸日上。 中国对外是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获得第三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支持,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 印度,独立后尼赫鲁为印度制定了走中间道路的方针,经济上国营经济和私营经济共同发展,建立了齐全的工业体系,发展速度很快,在南亚的影响力很大。 但是,印度国内矛盾错综复杂,且具有地区霸权主 6、义倾向,要想成为世界大国,还得假以时日。 2. 欧洲历来是战争的策源地,二战后为什么却走上了联合的道路。 欧洲发生的大规模战争有 1618间的三十年战争、1701间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40间的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 1756间的七年战争、1792853间的克里米亚战争、1859间意大利统一和 1864间德意志统一的王朝战争、 1914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1939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这些战争使个别国家暂时获得了一些利益,但是从长远和整体来看,对交战双方都是损害,具有长远眼光的欧洲思想家思考只有欧洲的联合才能互相伤害。 主宰欧洲大陆的国家要么是法国,要么是德国,而两大国争夺的是资源和市场,于是就有从 7、资源整合角度思考进行联合,各方共享资源和市场,这样就失去了争夺的原动力。 欧洲煤钢联营、欧洲原子能联营、欧洲经济共同体就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之下成立的。 美国出于对抗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需要,建立北约,促进了西欧的联合。 同时,美苏争霸威胁欧洲安全,西欧也需要团结起来,遏制新的战争的爆发,以免再次波及备受战争折磨的欧洲。 二、感受时代阅读下列材料,思考相应问题:1979 年 11 月,自民党干事长大平正芳在竞选自民党总裁的政纲中也提出建立“环太平洋共同体”构想,即所谓“大平构想”。 大平当选自民党总裁就任首相后,为了贯彻其“构想” ,于 1979 年 3 月成立了由政府有关部门的高级官员和大学的学者 8、组成的首相私人咨询机构日本环太平洋合作研究小组。 该研究小组于同年 11 月发表了环太平洋合作构想中间报告 ,提出环太平洋合作五项课题:1 ,增进相互了解, 2,加强海洋开发和资源方面的合作;进对外投资;当时,对日本提出的这一环太平洋经济合作构想持积极态度的,只有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两国。 国际关系史第 10 卷想一想:日本提出“环太平洋共同体”构想的条件是什么。 目的有哪些。 其实质是什么。 【知能演练】一、基础检测1. 奠定欧洲联合经济基础的第一个事件是A.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B. 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C. 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 D.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2资本主义阵营分化的标志性事件是A. 1951 10、D. 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7.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1961 年 9 月 1 日至 6 日,首届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 25 个国家作为正式成员参加会议,3 个国家作为观察员列席会议。 会议通过了不结盟国家的国家和政府首脑宣言。 宣言指出:“只有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新殖民主义的各种表现形式都被消除之后,持久和平才能实现”;不结盟国家“决意协同作出努力来制止各种新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统治的一切形式和表现”;它宣布与会各国全力支持阿尔及利亚、安哥拉、突尼斯、古巴以及其他为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而斗争的各国人民。 宣言要求各大国签订全面彻底的裁军条约,以缓和国际紧张形势;认 11、为“现在的军事集团不时引起国际关系恶化”, “不结盟国家应该参与有关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问题的解决。 宣言要求消除殖民主义遗留下来的经济不平衡状态,废除国际贸易中心的不等价交换,稳定原料和初级产品价格;并建议立即建立联合国基本发展基金。 宣言还要求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会议决定把这个宣言送交联合国。 (1)将材料概括成五个要点。 (2)简要分析不结盟运动兴起的有利国际环境。 二、提高训练1. 欧洲走向联合最重要的一个政治成果就是A. 促进了西欧经济的高速发展 B. 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C. 化解了法德之间的矛盾 D. 分化了资本主义阵营21946 年 9 月 19 日,丘吉尔发表演讲,说 12、欧洲国家再相互厮杀下去,终会有一天重新回到黑暗的中世纪去。 办法只有一条,那就是:“重建欧洲大家庭,或尽我们所能地给它提供一个机构,使欧洲大家庭得以在和平、安全和自由中安居。 我们必须建立一种类似欧洲合众国的组织”。 上述材料表明丘吉尔主张A. 建立联合国 B. 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C. 巩固英国的世界霸权 D. 欧洲应该联合起来31955是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期,在“赶超先进工业国家”口号的带动下,日本大量引进美国和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生产技术,争相扩大投资,扩建新企业,采用最新技术设备,迅速形成电机、电子、汽车、石油化工、合成纤维和合成树脂六大新兴工业部门,并推动机械工业、有色金属、水泥、 14、”的概念产生于战后 50 年代。 最早使用“第三世界”这一术语的是法国的一位人口统计学家和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索维。 1952 年,他在一篇题为三个世界,一个星球的文章中指出,当时除了两个对抗的世界,即资本主义世界与共产主义世界之外,还有一个第三世界。 索维最初是借用法国大革命之前社会存在的“三个等级”的概念,将第三世界界定为相当于“第三等级” ,指的是一种“被忽略、待开发、具有革命潜力的力量”。 那么,索维所说的“第三世界”是指A. 中国 B. 法国C. 相对落后的民族国家 D. 早期资本主义国家61974 年 2 月 22 日,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借用了国际上已流行的第一、第二、第三世 15、界的术语,明确而完整地提出了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观点。 他说:“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 中间派,日本、欧洲、加拿大,是第二世界。 咱们是第三世界。 ”“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 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 拉丁美洲是第三世界。 ”毛泽东划分三个世界的意图是A. 搞好同美国的关系 B. 孤立美苏拉拢第二世界C. 借第三世界力量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D. 答问题材料一 我们卷人了战争,没有和平。 我们四分五裂,没有团结。 我们看到周围的人生活空虚,没有充实的内容;我们看到许多工作需要完成,却没有人手去做。 尼克松就职演说(1)尼克松就职演说中的“战争”是什么。 当初发动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 1969 年 7 月 25 日,尼克松在关岛对记者就美国在亚洲的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