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第4辑)(含答案)内容摘要:

2、君言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3、题目“鲍子难客”中的“难”,解释为什么。 你对鲍氏之子的话如何看待。 (4 分)参考答案:1附和也一同相似2.老天爷对百姓有恩德啊;不像你所说的;仅仅因为力量大小有别、智慧高下不同而互相制约。 斥。 【译文】齐国姓田的(权臣)出行前在厅堂设宴祭祀路神, (一起吃饭的)幕僚有上千人。 宴席上有敬献鱼和大雁的,姓田的看了,于是感叹道:“老天对民众很厚道啊。 生长五谷,孕育鱼和鸟,用来享用。 ”所有食客高声附和。 鲍家男子年龄二十岁,在幕僚中排列在次等的位置,进言道:“不是您说的那样。 天地万物和我们人类并存,种类不同而已。 种类没有什么贵贱之分,只是因为大小、智力不同而互相制约,互相成为食 4、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 (4 分)A. 畜一红马( ) B. 公不许 ( ) C. 之万怪之 ( ) D. 比公乘之 ( )(6 分) 有军人见而爱之,遣人来买,公不许。 此乃劣马,故退之。 盖此马愿从主也。 3韩愈的马说中认为,由于没有伯乐,所以千里马得不到重用,本文中的“军人”识马却驾驭不了马,这是为什么。 说说你的理解。 (4 分)_ 参考答案:1、) B. 公不许 (同意 、 答应)C. 之万怪之 (对感到奇怪) D. 比公乘之 (等到)(2) (1)有一个军人看见非常喜爱,派人来买,张之万不答应。 (2)这匹马是劣马,于是退回来。 (3)原来是这匹马希望跟随主人。 3、因为军人虽识马 5、,但他没有摸熟马的脾气、习性,不能以其道策之。 【译文】张尚书张之万,养了一匹红马,非常神勇,曾经日行千里,却没有气喘吁吁。 有一个军人看见非常喜爱,派人来买,张之万不答应。 那人一定要买,张之万无奈,于是让那人牵了去。 没过几天,马被送了回来,张之万很奇怪,询问缘故,那人说:“刚刚骑上去,就被马掀了下来。 连连换了几个人,都被掀了下来。 这匹马是劣马,于是退回来。 ”张之万求之不得,于是退回了钱收回了马。 等到张之万乘马时,非常温驯,和以前一样。 原来是这匹马希望跟随主人。 十五、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 13 题。 (14 分)韩魏公知北都 ,有中外亲 献玉盏一只,云耕者入坏冢 而得,表里无纤瑕可指,真绝宝也。 7、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坐客皆愕然。 _非故也,何罪之有。 _3 “吏将伏地待罪”的原因是什么。 本文表现了韩魏公什么样的品质。 (4 分)参考答案:1 【答案】(1)说。 获得,得到。 (2)答谢。 (3)对说。 【评分】每空 1 分,共 4 分2 【答案】(1)把玉盏放在上面,并准备用它来劝说所有客人饮酒。 (2) 不一会儿一个武官不慎碰倒了桌子,玉盏摔得粉碎。 (3)(你)不是故意的,有什么罪呢。 【评分】每句 2 分,共 6 分。 意思对即可。 3 【答案】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 待人宽厚,能宽容别人的过错等。 【评分】每问 2 分,共 4 分。 意思对即可。 十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8、(14 分)承拙斋家传张惠言(清)承君名任,字是常,自号拙斋先生。 父兑,以孝闻,事在郡志。 拙斋学于宜兴杭生,通五经四子书,泛览百家,为诗、古时文,然以躬行为务。 补学生员,九试于乡,不得举。 以所学授生徒,终其身。 作爱吾庐记以自述,其辞曰:“爱吾庐者,拙斋先生读书处也。 破屋数椽,不蔽风日;方庭侷武,无佳葩奇卉,可从娱目。 有书数千卷,先生昼夜讲习其中。 有四子一孙,各授一经,日与辨析疑义。 使为歌诗文辞,点笔以为乐。 役使无童仆,客有至者,则延入,蔬食相对,与之论古圣贤,若晤之几席也。 先生以致知格物为基址,以身体力行为堂奥,以惩忿窒欲为墙垣,以推己及人为门户,以书策吟咏为园囿。 保吾墨,全吾真,处而安焉,入 10、考答案:1.任用,选拔领,邀请告诉,对说好处2.爱吾庐是拙斋先生读书的地方。 让儿孙写作诗歌文章,以圈点批改为乐趣。 处在这个地方就心思安宁,进入(房屋)就怡然自得,这些都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 3.博览群书,身体力行安贫乐道,不慕荣利教诲子孙,乐此不疲凭借读书授课,意在修养身心勤奋著书热情好客。 【译文】承君,名任,字是常,自号拙斋先生。 他的父亲叫承兑,因为孝顺闻名乡里,从事编写地方志的工作。 承拙斋在宜兴向杭生老师学习,精通五经四书,广泛地涉猎诸子百家,写诗歌、八股文等,并且把亲自做事当作自己的追求。 补学生员,参加了九次乡试,都没有考中。 借所学的知识教授学生,终老一生。 作爱吾庐记来自我表述,文章的内容 11、是:“爱吾庐是承斋先生读书的地方。 有几间破旧的房屋,不能遮蔽风雨、太阳;庭院 狭小,没有奇葩异卉可以娱乐眼睛。 有书几千卷,先生在房屋中昼夜讲习。 有四个儿子一个孙子,分别授予一部经书,每天和他们辨析所学文章中的问题。 让他们写诗歌文辞,以圈点他们的文章为乐趣。 没有童仆使唤,有到爱吾庐的人,就请进来,用粗陋的饭食招待,相对而坐,与他们谈论古今圣贤之人,就像在几案边会晤一样。 先生用穷究事物的原理获得知识作为地基,用身体力行来登堂入室,用惩戒怨恨、遏制欲望为院墙,用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为门户,用读写书策、吟咏诗歌为花园。 保全我没有受到尘俗玷污的本性,处于这个地方就心情安定,进入这个地方就自得其乐,这些是没有必要向其他人说的。 ”他的乐趣就是这样。 他常常对学生说:“文章、诗歌的词句文法都是小技艺,对身心有何好处。 读圣贤书,难道就像这样吗。 ”他的儿子承志,进京参加会试。 临行前,承拙斋告诉他:“立身行事要有羞耻之心,这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在得失之间,要慎重对待。 ”承志的兄弟都恭顺谨慎、努力学习,这都是他们的父亲教的。 承拙斋写有四书质疑录 拙斋集若干卷,八股文若干篇。 享年六十六岁,在嘉庆三年三月十五日去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