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北师大版语文必修三第2课离骚节选内容摘要:

方和圆能够互相通融。 哪有曲和直能够一概相安啊。 ( 7)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我心里受着委屈压抑着自己的意志啊,我忍受着别人强加的罪过而蒙受着屈辱。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保持清白之志,为正直的道路而死啊,本是前代的圣人所看重的。 悔 相道 之不察兮, 延伫 乎吾将 反。 回朕车以 复路 兮,及行迷之未远。 步 余马于 兰皋 兮,驰 椒丘 且焉止息。 进不入以 离 尤兮,退将复修吾 初服。 观察、选择道路 久久 久立 返回 回原路 缓行,使动用法 长坐兰草的水边高地 长着 椒树 的山冈 通“罹” 未出仕前服装,指原先志向 ( 8) 悔 相 道之不察兮, 延伫 乎吾将 反。 我后悔选择道路时没有看清啊,久久伫立而决心返回。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掉转我的车马返回原路啊,要趁着这迷途未远赶快罢休。 ( 9) 步 余马于兰皋兮, 驰 椒丘且 焉止息。 赶着我的马车缓缓地走上长满兰草的水边高低,疾驰到长着椒树的山丘上,暂时在这里休息。 进不 入 以 离 尤兮,退将复修吾 初服。 进仕朝廷不被君王接纳反而遭受祸殃啊,我要退回故乡重新修饰当初穿过的衣裳。 ( 4)读第一段,把握作者思想情感的变化,体味作者执著追求理想、勇敢捍卫尊严的人格魅力。 整体感知,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 5)请同学们读第二段,找出表现作者心理的词语以及所领起的内容。 悔:相道不察 上文是 “ 九死未悔 ” ,这里是 “ 悔相道之不察。 “ 悔 ” 与 “ 不悔 ” 是否矛盾。 整体感知,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不矛盾。 ① 这里的 “ 悔 ” 根据课文内容不是真正的后悔 , 而只是一种自我反省:是否是当初没有看清道路 , 应该返回呢。 作者这里并没有否定自己的理想 , 并没有怀疑自己的追求 ,是 “ 路漫漫其修远兮 , 吾将上下而求索 ” 的具体体现; “ 延伫 ”“ 步 ”“ 止息 ” 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忧疑 、 彷徨 、 苦苦思索的诗人形象。 上文是 “ 九死未悔 ” ,这里是 “ 悔相道之不察。 “ 悔 ” 与 “ 不悔 ” 是否矛盾。 整体感知,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不矛盾。 ② 作者由 “ 悔 ” 生 “ 退 ” , “ 退 ”的目的是 “ 修吾初服 ” , 是为了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 , 进一步完善自我 , “ 制芰荷以为衣兮 ,集芙蓉以为裳 ”“ 高余冠 ”“ 长余佩 ”“ 佩繁饰 ” , 之后 , 作者不仅回到了 “ 九死未悔 ” 的境界 , 而且感情更加深沉 , 意志更加坚定 , 信仰更加明确 , “ 民生各有所乐兮 , 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 岂余心之可惩 ” ,让我们看到一位百折不挠 、 宁死不屈的硬汉子形象。 高 余冠之 岌岌 兮, 长 余佩之 陆离。 芳 与 泽 其 杂糅 兮,唯 昭质 其犹未亏。 制 芰荷 以为衣兮,集 芙蓉 以为裳。 不吾知 其亦 已 兮, 苟 余情其 信芳。 荷花 荷花 不知吾 完 只要 确实 美好 形容词用做动词 高耸的样子 形容词用做动词 修长的样子 芳香 污垢 混杂 光明纯洁的本质 ( 10)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我要把碧绿的荷叶裁成上衫,把洁白的荷花缀成下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没人知道我也就罢了,只要我的内心是真正地芬芳。 ( 11)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要把头上的冠戴加得高而又高,要把项下的环佩增得长而又长。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芳香和污垢纵使会被人混淆呀,只我这清白的精神是丝毫无恙。 忽 反顾 以 游目 兮,将往观乎 四荒。 佩 缤纷 其繁饰兮, 芳菲菲 其 弥章。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 修 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 惩。 回头看 放眼四望 指辽阔大地 繁多 芳香浓烈 更加明显。 章,通“彰” 美好 受创而改变 ( 12)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我忽然又回过头来放开眼界,打算往东西南北去四处观光。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我的花环是参差而又多趣呀,馥郁的花气啊会向四方远飏。 ( 13)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人生各有各的乐趣啊,我独爱美而且习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即使被肢解我也不会改变啊,难道我的志向是可以因为受挫而改变的吗。 我长叹息地禁不住要洒下眼泪,我哀怜着人民的生涯多么艰苦。 我虽然是爱好修洁而自制花环,在清早做成,晚上便已被人折毁。 不怕他就毁坏了我秋蕙的花环,我又要继续着用白芷花来替代。 说到头是我自己的情愿而心甘,纵使是死上九回我也不肯悔改。 怨恨君心荒唐啊,始终不能体察民心。 你周围的侍女嫉妒我的丰姿,诽谤我好做淫荡之事。 世俗本来善于投机取巧啊,违背规矩而任意改变措施。 参考译文 违背准绳而随意歪曲啊,竞相把苟合取悅于人奉作法度。 我忧郁失意啊,我孤独地遭受着今世的穷困。 宁愿突然死去而魂离魄散,也不肯同乎流俗,屈节卑躬。 鹰和隼不能够和凡鸟同群,原来是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哪有方和圆能够互相通融。 哪有曲和直能够一概相量。 我委曲着情怀,抑制着意气,我忍受着谴责,排遣着羞耻。 伏清白之志而死忠贞之节,本是前代的圣人之所称许。 后悔选择道路时没有看清啊,我久久伫立而想返回。 转过我的车马返回原路,要趁着这迷途未远赶快罢休。 把马辔解了,让它在兰皋逍遥,在椒丘上驰驱,暂时休息。 我不想再上前者以遭受祸殃,我要退回故乡修理我的旧衣。 我要把碧绿的荷叶裁成上衫,把洁白的荷花缀成下裳。 没人知道我也就罢了,只要我的内心是真正地芬芳。 要把头上的冠戴加得高而又高,要把项下的环佩增得长而又长。 芳香和污垢纵使会被人混淆呀,只我这清白的精神是丝毫无恙。 我忽然又回过头来放开眼界,打算往东西南北去四处观光。 我的花环是参差而又多趣呀,馥郁的花气啊会向四方远飏。 世上的人们任凭他各有所好,而我的习惯是专于爱好修洁。 就把我车裂了我也不肯变更,难道我的心还会怕受人威胁。  结构图示 第一段 诗人形象: 忧国忧民、修身洁行社会现实 风俗伤败、群奸肆虐灵修荒唐、群小构陷心态:余心所善、九死未悔 第二段 退隐的闪念 回车复路退修初服爱国的决心 好修为常体解未变 第二课时 整体感知,体味作者的思想情感。 ,找出谇,替,悔(退),往观等字,并概括所节选两段的主要内容。 “惠纕”“揽茝”遭嫉,被贬,反映出怎样的现实。 ,对自己遭受的不公正的待遇,作者是否一味哀怨。 作者报以怎样的态度。 “九死未悔”,这里是“悔相道之不察”。 “不悔”与“悔”是否矛盾呢。 君不圣相空贤苦求美政感天地 信见疑忠被谤高扬蛾眉观四荒 合作探究: 一首诗是一个心灵活的雕塑,那么,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请从外部、内部两个角度来把握。 首先,他有着突出的外部形象的特征。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 其次,他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格。 第一,他是一位进步的政治改革家,主张法治(“规 矩”“绳墨”),主张举贤授能。 第二,他主张美政,重视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作用(“哀民生之多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