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0课《庄子故事两则教》导学案内容摘要:
2、公元的 369公元前 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 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 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 气势壮阔。 庄子共33 篇,分内篇、外篇、杂篇。 内篇 7 篇为庄子所作,外篇 15 篇和杂篇 11 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阉,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 3、史纲)。 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 ”(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 哲学的文学”。 三、突破语言关1学生自读课文,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翻译。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1)惠子相梁 ( 相:名词用作动词,做宰相。 )(2)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 国:国都、京城。 )(3)非梧桐不止 (止:栖息)(4)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安:疑问代词,怎么)(5)于是鸱得腐鼠 (于是:在这时,与现代汉语中表意不同。 ) (6)鱼出游从容 (从容:安闲自由;现在多指“在危险面前冷静不慌忙”。 )(7)是鱼之乐也 (是:这。 )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 5、。 学生讨论明确:惠子相梁中,惠子利欲熏心,薄情寡义,以自己的心思猜度庄子,却不知庄子清高自守,视爵禄如“腐鼠”,避之惟恐不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惠子好辩,重分析。 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 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 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教师总结:庄子心境旷达,视荣华富贵如敝屣,他有着高雅的生活情趣。 秋水一文所宣扬的是庄子一贯的思想,即人的生死、寿夭、祸福、穷通、贵贱、贫富、得失、成败等等都是完全相对的东西,并且是人力所不能左右的,应一切顺其自然。 庄子鄙视功名富贵, 6、追求快乐自由便是这种思想支配下的心灵选择。 3美点寻踪,欣赏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1)学生涵泳品味文章的美点并交流。 惠子相梁这则故事富有趣味。 情节出人意料。 朋友来贺,不喜却疑;搜捕在即,不躲自迎;义愤填膺,泰然相答;委婉相叙,一针见血。 人物形象鲜明。 惠子利欲熏心,庄子清高自守。 比喻巧妙贴切。 巧借鹩鹌故事尖锐地批评了惠子的卑劣。 描摹生动传神。 鸱卫护“腐鼠”,丑态十足,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轻松闲适,诗意盎然。 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让人读后会心一笑而沉思良久。 五、布置作业(一)、达标训练1、庄子故事两则,均选自(庄子 秋水)。 庄周,是( 战国)(朝代)哲 8、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二)、能力提高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题目。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岸渚崖之间,不辨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 庄子秋水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秋水 时 至:(按季节时令而发洪水)(2) 以 天下之美为尽在己:(认为)(3)东面而视:(面朝东)(4)而 轻 伯夷之义者:(轻视)2、下列句子中的“于”与“至于北海”的“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C ) 译句子“我之谓也”译为 :(这是说的我啊。 ) 4、本选段主旨为:(不要自以为是,不要有点成就就沾沾自喜,不要坐井观天,须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要虚怀若谷。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0课《庄子故事两则教》导学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