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第3单元-第9课《再别康桥》导学案(含答案)内容摘要:

2、和北京大学。 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 1921 年赴英国留学,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 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1921 年开始创作新诗。 1922 年返国后在报刊上发表大量诗文。 1923 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 加入文学研究会。 1924 年与胡适、陈西滢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任北京大学教授。 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时任翻译。 1926 年在北京主编晨报副刊诗镌 ,与闻一多、朱湘等人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影响到新诗艺术的发展。 1927 年参加创办新月书店。 次年新月月刊创刊后任主编。 并出国游历英、美、日、印诸国。 1930 年任中华文化基金委员会委员,被选 3、为英国诗社社员。 同年冬到北京大学与北京女子大学任教。 1931 年初,与陈梦家、方玮德创办诗刊季刊,被推选为笔会中国分会理事。 同年 11 月 19 日,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机坠身亡。 著有诗集志摩的诗 、 翡冷翠的一夜 、 猛虎集 、云游 ,散文集落叶 、 巴黎的鳞爪 ,小说散文集轮盘 ,戏剧卞昆冈 (与陆小曼合写) ,日记爱眉小札 、 志摩日记 ,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等。 他的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 、 想飞 4、、 我所知道的康桥 , 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徐志摩留学美国,1920 年又赴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他邂逅了林徽音,他以一个特别生的资格,随意选科听课,度过了一年多真正悠闲自在的日子。 据他后来回忆,这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 这首诗记下了诗人 1928 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 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 7 月底的一个夏天,他在英国哲学家罗素家中逗留一夜之后,事先谁也没有通知,一个人悄悄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 遗憾的是他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桥在默默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 康桥的一 6、音字形辨识青荇( )漫溯( )长篙( )满载( )河畔( )斑斓( )斓 斑驳“斑斓”指灿烂多彩,多用于书面语。 “斑驳”指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种颜色,花花搭搭的。 荡漾 动荡“荡漾”指(水波)一起一伏地动。 “动荡”指波浪起伏;比喻局势、情况不稳定。 二、按段落概括全诗1、实写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别康桥的情景2、写岸边柳树倒映康河的情景3、4、5、6、诗人有幻想回到现实7、呼应开头三、想象画面美(B 级)1、第二部分岸边柳树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夕阳照射下的柳枝,镀上一层妩媚的金色,那金色的柳枝随风摇摆,影子倒映在水中,像一位美丽的新娘。 2、3、4、5、这几段在感情上的层次是怎样的。 四、问题导航(C 级) 8、( )波澜( )志摩,是 派诗人,除 再别康桥外,他的 一诗也很有名。 康桥今天称为_,徐志摩曾在那里留学。 1925 年和 1928 年,他出国途经英格兰,两次重访母校。 本诗是他 1928 年故地重游后在归国的轮船上写的。 3.再别康桥全诗四行一节,每一节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每句基本上六七字(间有八字句) ,参差变化中见整齐,具有建筑美。 每节押韵,逐节换韵,追求音节的波动和旋律感。 如“轻轻” “悄悄”等叠词的反复运用,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使诗歌具有音乐美。 你能说说本诗的绘画美体现在哪里吗。 七、教学反思:熟读全诗体会诗歌的韵律美理解全诗体会诗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学习诗歌了解本文的表现手法有哪些八、 10、征手法变现作者的孤独和迷惘的心情,用丁香表现那种愁怨。 再别康桥表现的是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其中用优美的景物和拟人的手法将作者对康河的无限欣喜和眷恋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4、 “轻轻的”和“悄悄的”意思一样,但用在诗里表现的就不一样了, “轻轻的”表现出作者去见康河就像去见好朋友一样,想要给康河惊喜,此时的作者怀着美好的愿望和期盼。 “悄悄的”离开康河表现出作者此时的心情是哀伤无奈之情,不忍心打搅康河只能够静静的一个人离开。 5、各抒己见。 例如雨巷好:好在它用了象征的手法,并且全文透出一种朦胧的的感觉,让人更觉伤感。 再别康桥好:好在里面作者那整齐的句式和优美的韵律,并且能让人感觉到美丽的画面。 还有作者依依惜别之情跃然纸上。 第五大题答案分析这首诗韵律很美,诗里有重复得手法是诗读着感觉很美。 另外,这首诗通过了一个小小的举动表现了日本女子的温柔,“撒杨娜啦”就是“再见”的意思更表现出作者的不舍之情。 第六大题答案参考答案:莱(山(槁(载(畔(衅(斓(耻谰言(澜(然、我是一片云 节诗,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 诗人使用了色彩绚丽的词语给人带来视觉上美的享受。 还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 “荡漾” “招摇”“揉碎” “漫溯” “挥一挥”等,使画面具有流动的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