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河渠书》1)教案设计内容摘要:

3、1、文言实词:一词多义:陆行载车,水行载舟: 载:乘随山浚川,任土作贡 任,任随、随同为逆河,入于勃海 逆,相向迎受,九河同受一大河之水,将其导入海诸夏艾安,功施于三代。 艾(),治理。 施,延续,延伸辟沫水之害 辟:避秦以为然,卒使就渠 就:修,造于是天子使汲黯、郑当时兴人徒塞之 人徒:普通人与罪徒未易以人力为强塞,塞之未必应天 应天:与天意相应,相符合抵蜀从故道,故道多阪,回远。 回:回环曲折今穿褒斜道,少阪,近四百里。 今:如果褒之绝水至斜,间百余里。 绝:渡水且褒斜材木竹箭之饶,拟于巴蜀。 拟:比自河决瓠子后二十余岁,岁因以数不登 登:丰收天子既临河决,悼功之不成 悼:怜惜古今异义害中国 6、,水之为利害也。 倒装句,谓语“甚哉”倒装了。 难句翻译现场1、于是禹以为河所从来者高,水湍悍,难以行平地,数为败,乃厮二渠以引其河。 参考译文:禹认为黄河上游地势告,水流湍急汹涌,难以在平地使顺利通过,多次泛滥冲毁堤坝,于是分开两渠来疏引黄河水流。 翻译指导:本句要落实这样几点:“河”是黄河;“所从来者”,“从来”是水从上游来;“厮”是分开的意思;“以”表示目的,翻译成“来”。 “引”是疏引,疏导。 另外,课本的译文没有把“于是”翻译出来,应该翻译为:这个时候。 2、而韩闻秦之好兴事,欲罢之,毋令东伐,及使水工郑国间说秦,令凿泾水自中山西邸瓠口渠,并北山东注洛三百余里,欲以溉田。 参考译文:韩国听说秦国喜 8、随从人员自将军以下都背负柴薪,填塞决口。 翻译指导:本句的翻译要点是:文言词语:“用事”“临”“已”(通“以”);句式:“用事”后省略“于”等。 译文中“于是”也要补出来。 4、甚哉,水之为利害也。 参考译文:水的为利为害太大了。 翻译指导:本句翻译注意全句的倒装,翻译的时候要把谓语放在正常的位置上,同时,要注意“为利害”包含着两方面的意思就可以了。 疑难追踪探究1、司马迁为什么要写河渠书。 在司马迁生活的汉武帝时代,当时对中国人民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莫过于黄河水灾。 司马迁一方面考察了大禹治水的事迹,自称“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遂至于会稽太湟,上姑苏,望五湖;东闚洛汭、大邳,迎河,行淮、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