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十项策略内容摘要:

2、下,必须充分明确和全面把握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规定的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目标,特别是关系到语文知识能力、方法习惯上的目标。 在教学每一课时,教师必须在教学行为中体现当前的教学目标、较长一个阶段的教学目标和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总目标。 为了达到各层次上的教学目标,教师应致力于解决学生当前存在的疑难问题,着眼于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和爱好的培养,注重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运用能力。 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主要是培养阅读的兴趣,在阅读过程中识字、学词。 识字、学词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通过朗读和借助图画阅读来了解重要词句的意思,积累好词佳句,可视为完成了低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 在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中, 3、还存在教学目标无法实现或无法全面、彻底实现的情况,即教学目标不到位。 比如,学生还没有把课文中的字、词、句、段朗读正确,就要求他们读出感情来,这显然是不现实、不科学的。 将课文读正确,谈何容易。 每个字的字音要读正确,不仅指生字字音,包括多音字、轻音、儿化、变调等,都要读正确;要不丢字,不添字,不颠倒字,不重复字句;还要读出停顿如此繁多的学习目标,完成起来并非易事。 “读正确”尚且达不到,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来,这只能导致教学目标不到位。 教学目标越位的情况也有。 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不应过度关注和严格要求学生对课文“形成理解” ,实际上,使学生掌握重点词句,大概了解课文意思就可以了。 很多教师不满足于较为“ 5、特点。 二、在教学内容上,处理好教科书和其他教学资源的关系语文教学内容即课文中存在很多空白和不确定性;不同教师从教学内容中挖掘出的内涵不同,教法也有不同。 以往的语文阅读教学习惯于一篇篇地分析课文内容,很多时候都在进行无效劳动,学生所得有限,教学内容或过于简单,或过于空泛,造成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低下。 在教学内容的确立上,应依标扣本,即依据课程标准,紧扣教科书。 在备课时,教师对教学内容应作进一步筛选和取舍,要做到教学内容简约适度。 一篇课文值得教学的东西太多了,我们必须采取“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的态度。 第一,要以课文为载体,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教师钻研教科书,应将重点放在钻研课文的语 6、言形式和表达方法上,而不是放在怎样进行繁琐的分析上。 第二,不能只满足于教教科书上的内容,要有资源意识,要丰富课程内容。 教师在用教科书教的基础上,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还要让学生多学一点,多读一点,多练一点。 在教教科书上做减法,压缩教的时间,精减教学过程,腾出时间指导学生读与教科书相关的文章和书籍。 三、在能力培养上,处理好多元解读和阅读导向的关系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真感受、真体验,这是课程标准所倡导的。 使学生通过阅读获得独立见解,培养其独立阅读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这是语文阅读教学必须完成的任务,完成这一任务的重要途径就是倡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多元解读。 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处理学生多元解读和教师阅读 7、导向的关系时存在偏差,即让学生随心所欲地解读,导致解读过程不着边际,甚至笑料百出。 比如,某位教师教学麻雀一课(课文主旨是赞美勇敢的力量、爱的力量) ,课上有个学生说“:麻雀这样做太冒险了。 ”教师不加点拨、诱导,顺着话说:“是啊,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再比如,某位教师让学生展开想象:“武松打死老虎后,人们怎么说,怎么做。 请同学们畅所欲言。 ”有学生说“:我要是店家,我就说武松啊,你要不是喝了我的酒,能打死老虎吗。 这打死老虎的奖金得分我一半。 ”教师说“:你的胃口还不大,只要一半。 ”有学生说:“如果我是皇帝,我就给武松封官,奖他一幢别墅、四位美女。 ”教师不置可否,接着又问:“老百姓又会 9、钻研教科书是必要的,只有正确解读才能正确地教。 现在有些教师不大关注课文的内涵和意蕴,而是急于寻找参考资料,从网上搜寻现成的教案拼凑到一起,这是非常盲目且不负责任的。 教师一定要认真筛选教科书内容,要突出语言的训练,在理解课文方面不要低估学生的认知水平,在达到理解目标时不要脱离课文的语言而进行架空的分析。 在筛选内容时,要少而精,要符合教学目标,难易适度。 总之,在钻研教科书时,一定要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编者的编辑意图,把内容、语言、写法结合起来体会;既要“得意”又要“得言” ,一定要抓住语言文字这一主线。 比如,景美情深的课文就可以“以读代讲” ;有的课文语言上有特点,就要引导学生品味课文的语言;有的 10、课文在句式、构段上,在整篇课文的表达方法上有特点,我们就要在这些方面下工夫。 五、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部分和整体的关系首先,阅读教学要重视和提高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能力。 整体把握能力是有层次的。 小学低年级要求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中年级要借助各种训练方法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高年级要让学生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其次,就单篇课文的教学来说,是从部分再回到整体。 “部分”的阅读是根据简明教学目标,让学生抓住重点难点进行自读。 自读一定要以课文的语言为抓手,以训练学生品味、积累、运用语言为目的。 然后回到“整体”上,是指小学高年级学生能把握课文的主题,对课文形成深刻的印象,提 11、高他们的语言运用水平,把课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还要习得课文的写法,对于那些适合朗读和背诵的课文,要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或者背诵传达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情。 六、在教学策略上,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预设”是教师课前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进行的设计;“生成”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对教学的目标、内容、过程、方法进行的调整以及教师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和科学的调控方法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新思路,还包括学生提出出人意料的想法和非常有价值的问题等。 “预设”是前提, “生成”是关键。 “预设”要尽可能符合教科书的内容、学生的情况和教师的实际,特别是“预设”的目标,应当贴近学生的最近 13、有紧迫、速度快的意思,但文中没有快的意思。 ”教师没有反驳学生的观点,而是说:“小船当时走得确实不快,作者的心情确实很放松,而文中用的是逼近 ,而不是靠近 ,看来这值得我们推敲。 请大家翻开书,再认真读读相关的部分,思考一下再发言。 ”学生认真、充分地重读了课文。 之后有的学生说“:再读课文,我想通了,我觉得逼近这个词用得非常准确,因为河面变窄了,榕树看起来又高又大,有气势逼人的感觉。 ”教师说:“好,你能联系上下文思考,这是很好的读书方法。 ”还有学生说:“以前我们学过一篇课文叫小站 ,其中有这么一句话, 迎面是逼人而来的山崖和巨石, 山崖和巨石可以说是逼人而来,高大茂盛的榕树一下出现在面前,不也 14、可以说是逼人而来吗。 巴金爷爷当时心情非常迫切,急切地想看到大榕树,这里用逼近表达了作者的急迫心情。 ”教师充分肯定学生“:你抓住这个词语,体会到了作者的心情。 ”这位教师善于抓住问题又善于因势利导,依靠学生群体的智慧解决了疑问,同时找到了读书的方法。 七、在学习方式上,处理好自主学习和教师指导的关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体现在学生自主阅读、潜心阅读、自读自悟上。 教师要让学生沉下心来认真地读课文,尽量依靠学生自己来感悟理解,能悟出多少是多少,鼓励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 自主学习应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但绝不是说不要教师的指导,不要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自主学习和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没有优劣之分,只有运用得恰 16、组织引导,学生愿意学什么,就学什么,愿意说什么,就说什么,愿意怎么学,就怎么学等情况的发生。 八、在阅读技能上,处理好精读、略读和浏览的关系精读、略读和浏览是三种阅读技能,也是三种阅读方法,这三种阅读方法的训练要贯穿在整个小学阶段。 精读是培养学生感受和理解课文的能力,在阅读过程中习得阅读方法;略读是粗略的、不做深究的阅读,是引导学生运用在精读中习得的方法,通过较快的阅读来粗知课文大意;浏览是指一目十行地看,甚至要跳看,浏览除了用于平时的消遣阅读,还有一个功能是用很快的速度捕捉到自己需要的有用信息。 在整个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中,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应逐渐培养学生精读的能力,教会他们阅读的方法;通过略读让学生读更多的东西,进一步培养和提高他们整体把握的能力;培养高年级学生浏览的力,通过指导学生读更多的文章、资料甚至整本书,来培养学生寻找、整合所需信息的能力。 我们不仅要改变阅读教学方法,而且要增加教学容量,增加略读、浏览的内容。 九、在综合能力培养上,处理好学读和学写的关系语文教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