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人员考试材料总结小抄内容摘要:

等试验,而过 ,水理及力学试验土样,需过 2 毫米筛;击实试验土样,需过 5毫米筛。 按规定过筛后,取出跔数量的代表性试样,然后分别装入容器内,标以标签。 标签上应注明工程名称、土样编号、过筛孔径、用途、制备日期和人员等,以备各项试验之用,若含有多量粗砂少量细粒土 (泥砂或粘土 )的松散土样,应加水润湿松散后,用四分法取出代表性试验,若系净砂,则可用匀土以代表性试样。 4 为配制一定含水量的试样,取过 2 毫米筛的足够试验用的风干土 15 千克,按 骤计算所需的加水量,然后将所取土样平铺于不吸水的盘内,用喷雾设备喷洒预计的加水量,并充分拌和,然后装入容器内盖紧,润湿一昼夜备用(砂类土浸润时间可酌量缩短 )。 5 测定湿润土样不同位置的含水量 (至少二个以上 ),要求差值不大于177。 1%。 6 对不同土层的土样制备混合试样时,应根据各土层厚度,按比例计算相应质量配合,然后按本规程 扰动土的制备工序。 31 用人工取土器 测定砂性土或砂层密度 :①如为湿润的砂土:试验时不需要使用击实锤和定向筒。 在铲平的地面上、细心挖出一个直径较环刀外径略大的砂土柱,将环刀刃口向下,平置于砂土柱上,用两手平稳地将环刀垂直压下,直至砂土柱突出 环刀上端 约 2cm时为止。 ②削掉环刀口上的多余砂土,并用直尺刮平。 ③在环刀上口盖一块平滑的木板,一手按住木板 ,另一只手用小铁锹将试样从环刀底部切断,然后将装满试样的环刀转过来,削去环刀刃口上部的多余砂土,并用直尺刮平。 ④擦净环刀外壁,称环刀与试样合计质量 m1 ,精确至。 ⑤自环刀中取具有代表性的试样测定其 含水量。 ○ 6干燥的砂土不能挖成砂土柱时,可直接将环刀压人或打入土中。 32 用电动取土器测定元机结合料细粒土和硬塑土密度 ①装上所需规格的取芯头。 在施工现场取芯前,选择一块平整的路段,将四只行走轮打起,囚根定位销钉采用人工加压的方法,压入路基土层中。 、松开锁紧手柄,旋动升降手轮,使取芯头刚好与上层接触,锁紧手柄。 ○ 2将电瓶与调速器接通,调速器的输出端接人取芯机电源插口。 指示灯亮,显示电路已通;启动开关,电动机工作,带动取芯机构转动。 、根据土层含水量调节转速 ,操作升降手柄,上提取芯机构,停机,移开机器。 由于取芯头圆筒外表有几条螺旋状突起,切下的土屑排在筒外顺螺纹上旋抛出地表,因此,将取芯套筒套在切削好的土芯立柱上,摇动即可取出样品。 ③取出样品,立即按取芯套筒长度用修土刀或钢丝锯修平两端,制成所需规格土芯,如拟进行其他试验项目,装人铝盒,送试验室备用。 ④用天平称量土芯带套筒质 m1,从土芯中心部分取试样测定含水量。 33 承载板法求得土基回弹模量 ( 1)用千斤顶开始加载,注视测力环或压力表,至预压、稳压 1min,使承载板与土基紧密接触,同时检查 百分表的工作情况是否正常,然后放松千斤顶油门卸载,稳压1min,将指针对零或记录初始读数。 ( 2)测定土基的压力一变形曲线。 用千斤顶加载 ,采用逐级加载卸载法,用压力表或测力环控制加载量 ,荷载小于 0. 1MPa时,每级增加 0. O2MPa,以后每级增加。 为了使加载和计算方便 ,加载数值可适当调整为整数。 每次加载至预定荷载后,稳定 1min,立即读记两台弯沉仪百分表数值,然后轻轻放开千斤顶油门卸载至 0,待卸载稳定 1min 后,再次读数,每次卸载后百分表不再对零。 当两台弯沉仪百分表读数之差小于平均值的 30%时,取平均值。 如超过 30%,则应重测,当回弹变形值超过1mm 时 ,即可停止加载。 ( 3)各级荷载的回弹变形和总变形,按以下方法计算:回弹变形 L=(加载后读数平均值一卸载后读数平均值)179。 调弯沉仪杠杆比总变形 L ‘ =(加载后读数平均值一加载初始前读数平均值)179。 调弯沉仪杠杆比( 4)测定汽车总影响量 a。 最后一次加载卸载循环结束后,取走千斤顶,重新读取百分表初读数 ,然后将汽车开出 10m 以外,读取终值数,两只百分表的初、终读数差之平均值乘弯沉仪杠杆比即为总影响量 a。 ( 5)在试验点下取样,测定材料含水量。 取样数量如下:最 大粒径不大于 5mm,试样数量约 120g;最大粒径不大于 25mm,试样数量约 250g。 最大粒径不大于40mm,试样数量约 500g。 ( 6)在紧靠试验点旁边的适当位置,用灌砂法或环刀法或其他方法测定土基的密度。 7 计算 34 承载比 (CBR)试验试验步骤(室内) ( 1)试样准备 :将具有代表性的风干试料,用木碾捣碎,但应尽量注意不使土或粒料的单个颗粒破碎。 土团均应捣碎至通过 5 毫米的筛孔。 用 38 毫米筛筛除大于 38 毫米的颗料,并记录超尺寸颗粒的百分数,将已过筛的试料按四分法分成 4份。 每份质量 6 千克,供击实试验和制试件之用。 在预定做击实试验的前一天,取有代表性的试料测定其风干含水量。 步骤 1 称试筒本身质量 (m1),将试筒固定在底板上,将垫块放入筒内,并在垫块上放一张滤纸,安上套环。 2 将 1 份试料,按 II2 规定的层数和每层击数,求试料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 3 将其余 3 分试料,按最佳含水量制备 3 个试件,将一份试料平铺于金属盘内,按事先计算得的该份试料应加的水量均匀地喷洒在试料上。 用小铲将试料充分拌到均匀状态,然后装入密闭容器或塑料口袋内浸润备用。 浸润时间:重粘土不得少于 24h,轻粘土可缩短到 12h,砂土可缩短到1h,天然 砂砾可缩短到 2h 左右。 制每个试件时,都要取样测定试料的含水量。 注 :需要时,可制备三种干密度试件。 如每种干密度试件制 3 个,则共制 9个试件。 每层击数分别为 50和 98次,使试件的干密度从低于 95%到等于 100%的最大干密度,这样, 9个试件共需试料约 55 千克。 .4 将试筒放在坚硬的地面上,取备好的试样分35 次倒入筒内 (视最大料径而定 )。 按五层法时,每层需试样约 900 克 (细粒土 )1100克(粗粒土 );按三层法时,每层需试样 1700 克左右, (其量应使击实后的试样高出 1/3筒高12 毫米 )。 整平表面,并稍 加压紧,然后按规定的击数进行第一层试样的击实,击实时锤应自由垂直落下,锤迹必须均匀分布于试样面上,第一层击实完后,将试样层面“拉毛”,然后再装入套筒,重复上述方法进行其余每层试样的击实,大试筒击实后,试样不宜高出筒高 10 毫米。 .5 卸下套环,用直刮刀沿试筒顶修平击实的试件,表面不平整处用细料修补。 取出垫块,称试筒和试件的质量 (m2)。 6 泡水测膨胀量的步骤如下: (1)在试件制成后,取下试件顶面的破残滤纸,放一张好滤纸,并在上安装附有调节杆的多孔板,在多孔板上加 4块荷载板。 (2)将试筒与多孔板一起放入槽内 (先 不放水 ),并用拉杆将模具拉紧,安装百分表,并读取初读数。 (3)向水槽内放水,使水自由进到试件的顶部和底部。 在泡水期间,槽内水面应保持在试件顶面以上大约 25 毫米,通常试件要泡水 4昼夜。 (4)泡水终了时,读取试件上百分表的终读数,并用下式计算膨胀量:膨胀量 =泡水后试件高度变化 /原试件高 (=120 毫米 )*100 () (5)从水槽中取出试件,倒出试件顶面的水,静置 15min,让其排水,然后卸去附加荷载和多孔板、底板和滤纸,并称量 (m3),以计算试件的温度和密度的变化。 贯入试验 (1)将泡水试验终了 的试件放到路面材料强度试验仪的升降台上,调整偏球座,使贯入杆与试件顶面全面接触,在贯入杆周围放置 4块荷载板。 (2)先在贯入杆上施加 45N 荷载,然后将测力和测变形的百分表的指针都调整至零点。 (3)中荷使贯入杆以件,记录测力计内百分表某些整读数 (如 60)时的贯入量,并注意使贯入量为250*102毫米时,能有 5 个以上的读数。 因此,测力计内的第一个读数应是贯入量 30*102毫米左右。 结果整理 35 粗集料压碎试验操作步骤。 试验准备 1 采用风干石料用 ㎜和 ㎜标准筛过筛,取 ㎜~ ㎜的试样 3 组各 3000g,供试验用。 如过于潮湿需加热烘干时,烘箱温度不得超过100℃,烘干时间不超过 4h。 试验前,石料应冷却至室温。 2每次试验的石料数量应满足按下述方法夯击后石料在试筒内的深度为 100 ㎜。 在金属筒中确定石料数量的方法如下: 将试样分 3次 (每次数量大体相同 )均匀装入试模中,每次均将试样表面整平,用金属棒的半球面端从石料表面上均匀捣实 25 次。 最后用金属棒作为直刮刀将表面仔细整平。 称取量筒中试样质量 (m0)。 以相同质量的试样进行压碎值的平行试验。 试验步骤 1 将试筒安放在底板上。 2 将要求质量的试样分 3 次 (每次数量大体相同 )均匀装入试模中,每次均将试样表面整平,用金属棒的半球面端从石料表面上均匀捣实 25 次。 最后用金属棒作为直刮刀将表面仔细整平。 3 将装有试样的试模放到压力机上,同时加压头放入试筒内石料面上,注意使压头摆平,勿楔挤试模侧壁。 4 开动压力机,均匀地施加荷载,在 10min 左右的时间内达到总荷载 400kN,稳压 5s,然后卸荷。 5 将试模从压力机上取下,取出试样。 6 用 ㎜标准筛筛分经压碎的全部试样,可分几次筛分,均需筛到在 1min内无 明显的筛出物为止。 7 称取通过 ㎜筛孔的全部细料质量 (m1),准确至 1g。 8 计算 石 料 压 碎 值 按 式(T03161)计算,精确至 %。 39。 10 100amQ m 式中: 39。 aQ —— 石料压碎值(% ); m1—— 试验前试样质量(g); m0—— 试验后通过 ㎜筛孔的细料质量 (g)。 7 报告 : 以 3 个试样平行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压碎值的测定值。 1 取有代表性的天然含水量或风干土样进行试验,如土中含大于 ,应将风干土样用带橡皮头的研杵研碎或用木棒在橡皮板上压碎,过。 取 筛下的代表性土样 200克,分开放入三个盛土皿中,加不同数量的蒸馏水,土样的含水量分别控制在液限 (a 点 )、略大于塑限 (c 点 )和二者的中间状态(b点 )。 用调土刀调匀,盖上湿布,放置 18h 以上。 测定 a点的锥入深度应为 20(。 )毫米。 测定 c 点的锥入深应控制在 5 毫米以下。 对于砂类土,测定 c 的锥入深度可大于 5毫米。 2 将制备的土样充分搅拌均匀,分 层装入盛土杯,用力压密,使空气逸出。 对于较干的土样,应先充分搓揉,用调土刀反复压实,试杯装满后,刮成与杯边齐平。 3 当用游标式或百分表式液限塑限联合测定仪试验时,调平仪器,提起锥杆 (此时游标或百分表读数为零以 ),锥头上涂少许凡士林。 4 将装好土样的试放在联合测定仪的升降座上,转动升降旋钮,待锥尖与土样表面刚好接触时停止升降,扭动锥下降旋钮,同时开动秒表,经 5秒时,松开旋钮,锥体停止下落,此时游标读数即为锥入深度 h。 改变锥尖与接触位置 (锥尖两次锥入位置距离不小于 1厘米 ),重复 步 骤,得锥入深度 h h h3允许误差为 ,否则,应重作,取 h h2平均值作为该点的锥入深度 h。 6 去掉锥尖入土处的凡士林,取 10 克以上的土样两个,分别装入称量盒内,称质量 (准确至 ),测定其含水量ω ω 2(计算至 %)。 计算含水量平均值ω。 7 重复本规程 ,对其它两个含水量土样进行试验,测其锥入深度和含水量。 8 用光电式或数码式液限塑限联合测定仪测定时,接通电源,调平机身,打开开关,提上锥体 (此时刻度或数码显示应为零 )。 将装好土样的试杯放在升降座上, 转动升降旋钮,试杯徐徐上升,土样表面和锥尖刚好接触,指示灯亮,停止转动旋钮,锥体立刻自行下沉, 5秒时,自动停止下落,读数窗上或数码管显示锥入深度。 试验完毕,按动复位按钮,锥体复位,读数显示为零。 :在二级双对数坐标纸上,以含水量ω为横坐标,锥入深度 h 为纵坐标,点绘 a、b、 c 三点含水量的 hω图,连此三点,应呈一条直线。 如三点不在同一直线上,要通过 a点与 b、 c 两点连成两条直线,根据液限 (a 点含水量在 hpω L图查得 hP,以此 hp再在 hω图上的 ab 及 ac两直线上求出相应的两个含水量,当两个含水量的差值小于 2%时,以该两点含水量的平均值与 a 点连成一直线。 当两个含水量的差值大于 2%时,应重做试验。 在 hω图上,查得纵坐标入土深度h=20 毫升所对应的横坐标的含水量 w,即为该土样的液限ω L。 根据本规程 限,通过液限ω L与塑限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