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知识检测及答案(人教版)内容摘要:

2、夹堤,土膏微润,一望平阔,若脱笼之鹄。 A比喻 排比 对偶 比喻 B拟人 对偶 比喻 比喻C对偶 排比 比喻 比喻 D对偶 对偶 比喻 拟人3下边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A山峦为晴雪所洗山峦被融化的雪洗干净。 B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C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宴会喝酒的乐趣,没有丝线,也没有竹子。 D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4在横线处依次填写恰当的句子,构成前后连贯,合理的排比句子。 (4分)人的一生像金,要刚正,_;人的一生像木,要正直,_;人的一生像水,要灵活,_;人的一生像火,要耀眼,_;人的一生像 4、其弟并称为“”。 7默写。 ( 6 分 )采菊东篱下,_ _。 长风破浪会有时,_ _。 落红不是无情物,_。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景写冬雪的千古名句是: ,。 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真是“ ”,意在借此干涉别国内政。 (用醉翁亭记中原句回答)8仿写使之与前面的句子构成排比句(2 分)拥有诚实,就舍弃了虚伪;拥有充实,就舍弃了无聊; ,。 9 模仿下列括号里的成语对前面数字的形象而别致的描述,在最后一个括号里填上一个合适的成语以形象地描述最后一个算式。 (2 分)A1/100(百里挑一) B1000 2=100100100 (千方百计)C100000000 ( )三、你一定能合理地解释语段 5、后的问题。 (40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 1016题。 (12分)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0解释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4 分)( 7、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我能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 3 分 )去国怀乡 春和景明 把酒临风 15文言翻译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 4 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微斯人,吾谁与归。 16阅读理解我能用原文填空。 ( 3 分 )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_,_”的心态。 文中与“悲” 9、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 10、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8、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 (3 分)名之者谁? 饮少辄醉 日出而林霏开 19、对“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翻译最准确的一项( )(2 分)A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挽着走,来来往往不断,滁州的人在游玩。 B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老老小小来往不断,这是滁州人在出游啊。 C老年人和小孩互相扶持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是滁州人在游玩。 D老年人提携着小孩走,来来往往不断的是滁州的人们在游玩啊。 20、第一段的写景顺序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3 分)21、第三段文字中描写了几幅画面?各用简洁的文字概述出来。 12、2)不要忘了拟一个题目。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否则会扣分。 (4)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最好不要少于 500 字。 参考答案 62C 9 万无一失10 缠绕 / 左右,来/在侧面描写水,可谓是“无一句写水,却又句句写水”。 通过鱼的影子射在石头上、与在水底的活动可以看得一清二楚,都能表现出潭水的清澈。 12.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3 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柳宗元参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14(1 )离开国都 (2 )日光,阳光( 3)对着15(1 )不因外物的好坏和个人得失或喜或悲。 (2)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同谁一道呢。 16(1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2)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心旷神怡,宠辱偕忘,3在朝廷为官,退就是为庶人或隐居山林,也可解为被贬到远出,远离天子的荒野之地为官,17 先天下之忧而忧,名 19B 320 由远及近。 写醉翁亭周围环境的优美,引出醉翁亭,为下文作铺垫。 21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22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与民同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