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作文兴趣的训练方法内容摘要:

2、生在作文中表达的思想和感情,总认为学生抒写的思想感情不够成熟,不够深刻;二是对学生的实际生活理解、尊重不够。 学生真实地书写自己的生活,常常被判为幼稚、琐碎、不典型。 这样一来,学生面对写作常常怀疑自己的情感和生活的价值,不敢写自己的普通的生活和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只好撇开自己真实的生活体验而编造生活,装腔作势,故作高深。 因此,教师首先要学会理解和尊重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和情感体验。 其次,不要求全责备。 在作文评改时,我们喜欢用范文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的作文,把评改的着力点放在挑毛病上,有一点毛病就意味着作文的失败。 事实上,任何一篇文章都能挑出毛病,即使经典之作。 对于学生作文的评改,当然应该指出问题所在,并 3、指出问题之后帮助他们找出原因,但是,最重要的最主要的应是发现、发掘学生在作文中所表现的语言表达、思维发展的优势和特长,并帮助其进一步发展。 第三,要学会欣赏。 在以往的作文评价中,教师缺乏欣赏的意识和心情,即使学生写出了在教师看来是“优秀”的作文,教师给予的往往是“表扬” 而不是欣赏,更不是激赏。 表扬是馈赠,是“我”与“ 他”的关系,而欣赏才是平等的交流,是“ 我们”的情感共鸣;表扬诉诸价值判断,而欣赏诉诸审美价值。 欣赏更易于通达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享受到尊重、理解的快乐。 因而,对于学生中的优秀作文或作文中的某一闪光点,最重要的不是堂而皇之的表扬,而是发自内心的激赏。 一次对学生作文发自内心的激赏,往 5、科技制作、摄影、美术、音乐、民俗等,让学生去观察四季的变化,体验世间的嬉笑怒骂,让他们将笔触面向家庭、学校,深入到社会。 “一根鱼刺 ”、“一盘棋局” 、“一次改选 ”、“ 一场战争风云”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来源。 用眼睛观察生活,用心灵感受生活。 这样,学生不再是游离于文章之外的苦心经营的编造者,而是体验生活表现生活的能手,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利用写作“干预生活”的能力。 3、给学生一个锻炼写作的广阔空间。 教师要努力更新作文教学观念,不能将写作局限于一种文体或特定的要求中,可以让学生写一些应用性强的文字,如消息新闻、对联谜语、知识小品、故事新编、文章赏析、打油诗顺口溜等,一者使学生有话可写,二者联系了生 6、活,达到了作文的功利性目的。 教师要根据现实生活的需求,及时寻找让学生写作的机会。 如学校举行文体活动,可组织学生创作开幕词、闭幕词、出简报、写新闻报道;充分利用板报、橱窗等宣传阵地,积极撰写稿件,组织投稿。 教师要拓宽学生写作的渠道,不能将作文局限在规定的时间和场景中,要给学生一个自由练笔的空间。 如:让学生准备一个“随笔本” ,随时进行作文练笔。 随笔本上的作文,内容不限,体裁不限,让学生将当天、本周、近段时间内自己感触较深的人或事写下来,并持之以恒。 二、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展示成绩的平台。 1、优美句段欣赏。 学生的作文如果不是“做”成的或“凑” 成的,而是认真写出来的,它都有习作者认为写得满意的句段,教 8、文片段。 最好每学期教师编印一至两期班级作文专刊,专刊中,班上每位同学的作文至少有一篇,在班内、校内传阅(如果举办报纸性的个人专集、班级专刊邮寄出去也很方便,既节省了眷抄作文的时间,又节省了邮费,增加作文发表的机会),有条件的话,可以每人印发一份,作长期保存。 假期让学生将自己在本期内的作文汇编成集,自编文集,自制封面,自取集名(如:“深思集”“ 一叶集”“草虫集”“鼓呼集”“ 一得集”“学海萍踪集” ),自写序言,假期结束后在全班交流甚至学校展览。 3、校内优秀习作展示。 对那些有一定水平、有较高欣赏价值的作文,教师要及时推荐给学校广播站、校园板报、校园作文专刊,扩大习作者的社会影响,提高学生作文的 9、兴趣。 4、作文发表。 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各种作文竞赛活动,并且力争获奖,利用竞赛主办单位的权威性、竞赛活动的高等级性、竞赛舆论的社会性刺激学生写作的热情。 由于网上发表作文比在报刊公开正式发表难度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达网络发表自己的文章,达到“奇文共欣赏 ”。 如:通过电子邮件传送给亲朋好友,先睹为快;通过老师或学生的个人网站上传作文,在学校或者一些大的语文网站发表作文,这就给更多的学生提供了发表文章的机会,使学生尝到成功的欢乐。 当教师发现学生中的作文有一定的品位,要迅速指导修改,在确认到达发表质量后推荐给有关报刊。 由于报社的发行周期短,日报、周报的发稿量大,发表文章的速度和几率也相应大和快些,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