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写作指导内容摘要:

2、的区别,主要在于说明文的目的主要是说明,议论文的目的则主要是说理;说明文要求把实体事物或抽象事理本身的情况说清楚,议论文则要求提出个人对议论对象的看法或主张。 第二,要完成一篇说明文,须将说明文的特点烂熟于心。 说明文的特点主要有说明性、知识性、科学性、实用性。 只有很好地掌握了说明文的这些特点,才能将说明文写好。 第三,须将说明文的类型分清楚,如果从内容上而言,说明文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如果从表达方式上分,可以分为平实说明文和科学小品文。 事物说明文:以具体事物为说明对象,将事物是怎样的作为说明重点,对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构造、发展变化等特征,进行科学说明。 事理说明文:以事物的发生,发 3、展变化以及相互联系的成因等为说明对象的说明文,说清怎么样和为什么,使人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平实性说明文:是指用平实、简洁、明白的语言对事物的外形,内部结构,功用及种属关系加以较客观的说明,用词造句一般不带感情色彩和主观倾向,很少使用描写,更少使用修辞手法。 科学小品文:它是以科学知识为内容,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情文并茂的说明文。 与其它的说明文不同的是,这种说明文具有的很强的文学性,是科学性与文学性的双重产物,寓科学性于趣味性之中。 掌握说明文以上一些类型的特点,就可以轻而易举地面对它。 二、写作方法:说明文写作总的要求是抓住事物的特征和本质。 任何事物都有它自己独特的特征,逐渐地展开说 4、明;其次要反映事物本身的条理,事物往往是比较复杂的,要写出它的特征和本质,就要找出事物本身的条理,以及各部分的相互关系;介绍说明事物的特征和功用,要按先后顺序;文字要确切无误,通俗浅显,说明文的语言特别要求准确、周密。 通俗浅显是为了让读者更好了解你笔下的事物使你笔下的东西具体化,大众化,从而做到飞入寻常百姓家。 说明文除了以上几种总的方法外,还有其独特的说明方法,这对平时训练写作大有裨益。 下定义,就是用最简明扼要的语言,概要说明对象的性质与特点,以达到提示事物本质属性的目的,它有一种比较常见的格式什么是什么或什么叫做什么。 下定义的方法一般用在科普性的文章之中,使用这种方法可以使读者对说明事物的含 6、较优劣,突出某个对象的特点,二是比较差异,显示各个对象的各自特点,三是用两个相似的事物相比较,通过其中比较熟悉的事物,推知另一事物的特征。 但是运用这种方法注意两点:一必须是可以用来比较的,二是明确比较点,拿什么东西去比。 打比方:如果你在写作说明文时,遇到的事物比较抽象、复杂,难以用平实的语言阐述解释清楚,我们就可以用打比方的方法加以说明。 但是要想打个很恰当的比方,一定要记住双方得有相似之点,也就是说喻体要有相似之处,否则反而会弄巧成拙。 列数字:就是运用数字的数量来解释事物,如果恰当使用数字,往往会起到千方百计抵不过一个资料的作用。 作引用:说明文的引用,只是作为说明的依据,有时也是为了使引文摆脱 7、机械呆板和毫无生气,就使用这类方法。 这种引用的材料都是名家的论述,经典材料上的说明等等。 列图表:我们知道图表能增强直观感,使人一目了然。 也可起到一切尽在图表中的效果。 而且使用这种图表说明方法。 使读者容易于接受,并且条理清晰。 三、写说明文容易出现的问题说明文写作比较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对说明对象的特性把握不准确,主要是没有明确说明目的,没有对事物需要说明的那个方面进行认真的思考。 其具体表现是,对事物的某个方面进行说明的时候,文章没有紧紧围绕该方面的特性来写,致使这方面的特性不清晰、不突出。 就像写记叙文跑题一样,出现了偏离主题的情况。 (例如)我家附近的立交桥,桥身是水泥筑成的。 桥面很 8、宽,可以并排行驶七八辆汽车。 桥洞也比别的桥大,所以路面也很宽,起码能并排走四五辆汽车。 这座桥是建桥工人冒着酷暑建的。 从一开工,他们就昼夜不停地干,假日也没见他们休息过。 这段短文,对说明对象的特性就把握得不准确。 文中既对桥的形态进行了说明,也对桥的建设者进行了说明,使人不知道究竟要说明哪一个。 通过全文我们可以看出,小作者无疑是要对桥的形态进行说明。 既然这样,那他就应该紧紧围绕这一点,从形态的不同侧面来写,而不应该写与形态无关的东西,将桥的建设者也搅和进来。 修改的:我家附近的立交桥,是在原来的路面上建起来的。 桥身全是水泥筑成的,长达 200 多米,横向马路从桥的上面通过,纵向马路从桥的下面穿过。 这 9、座桥的桥面很宽,可以并排走七八辆汽车,桥下面的马路虽然窄一点,但起码也能并排走四五辆汽车。 桥洞的两侧,各有一块蓝球场大小的空间,像半个扇面一样,由路边渐渐向一头低下去从远处看,这座桥显得十分雄伟。 小作者舍弃了一个方面,将笔墨集中到一点上,这样给读者的认识就清晰多了。 其次、对事物的特性说明不清晰,主要是文章条理不分明,说明方法不恰当。 其具体表现是,在说明事物特性的时候,不讲究说明方法,或者把事物的几个方面放在一起说,或者事物的一个方面还没说清楚又去说另一个方面,结果使得哪一个方面也没有说清楚。 (例如)所谓搭架子就是在动笔写作之前,对主题提炼及材料安排进行的思考。 写文章时,要根据材料提炼主题,并对 11、前,对主题提炼及材料安排进行的思考。 对主题的提炼,首先应该从全部材料出发,从中提炼出一个具有概括性的主题。 然后,还应该翻过头来,看看现有材料是不是都是与主题十分吻合的,需不需要增删。 材料的安排,也就是文章的结构问题,主要是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将材料有机地排列、组合起来,以达到表现主题的目的。 四、说明文的写作练习说明的目的在于以知益人,它在很大程度上显示着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和思维的精确性、明晰性、条理性。 要准确地运用说明方法,必须有清醒的头脑,细微的观察能力和丰富的知识储备。 此外,还需注意以下几点:要抓住特征说明事物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特征,这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最本质、最主 12、要的方面。 因此,要介绍清楚这一事物,必须把握住它的特征,才有准确性可言;不单写作说明文如此,阅读说明文也同样要把握住事物的特征,才能清楚地认识作者介绍的事物。 要选好说明角度事物的特征,往往是多样性。 从不同的角度来考察同一事物,就会发现,它的特征不止一个。 事物特征的多样性,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正因为如此,要求我们在说明事物时要根据不同的写作目的、读者对象,选好角度,确定重点,有详有略地进行说明。 要合理安排说明顺序要能把某一事物(或事理)的特点准确、清楚地说明,还必须根据事物本身的条理和它的固有特征,选取合理的顺序来进行剖释。 所谓合理,是指在根据事物的特点和符合认识规律的前提下所采取的一种便于说清 13、楚,也容易使人看明白的说明顺序。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1)以说明某一事物构造为主的说明文,常按事物构成部分的组合顺序或人们观察事物的先后顺序来进行说明;(2)以说明某一事物发展过程为主的说明文,常按事物形成的时间顺序来进行说明;(3)以说明某些事物相互关系及其特点为主的说明文,往往按照先总体后局部来进行说明;(4)以说明科学实验为主的说明文,往往按照实验本身的顺序进行说明。 最后指出,合理的顺序有一定的灵活性,需要多实践、勤总结积累。 4要恰当地使用各种说明方法恰当地、灵活地使用多种说明方法,有利于把事物(或事理)介绍清楚、剖释生动。 常用的说明方法有:概括说明;定义说明;诠释说明;分类说明;举例说明 14、;引用说明;比较说明;数字说明;图表说明;形象说明等等。 选用哪种方法要从需要出发,还要看作者本人的写作习惯,但大都是综合运用各种说明方法,使文章生动形象,便于读者对介绍事物(或事理)的认识和理解。 要运用准确、简明的语言说明例文 水在地球上,水是分布最广的一种物质。 可以说,地球上到处都是水的寓所。 地球上到底有多少水呢。 有人粗略地估计,认为整个地球的水量,包括空中、地上、地下的水,总共将近 14 亿立方公里。 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可为什么大海是蓝的,而湖水是碧绿的呢。 原来这是阳光给它们染上的。 阳光中的红光、橙光和黄光这些较长的光波被不同深度的水吸收了,蓝光、紫光和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件及海量高中、初 16、方面都没有说明白。 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其自身的质的规定性,一个事物的特征是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我们要说明一个事物,必须抓住这事物的特征,才能把被说明的事物准确地清晰介绍给读者,让人们对这事物有确切明白的了解。 但事物与事物间的情况又各不相同,有的事物的形态、性质、发展等比较单纯,我们说明这类事物时,不妨将面展得开一点;有的事物的形态、特点等复杂而多样,往往有很多方面的特征。 我们在介绍这类事物时,不可能在一篇说明文中面面俱到,只能根据需要,一次谈一两个特征。 写这类事物的说明文时,更应该注意把握一个明确的说明中心,并以此安排说明顺序。 水这篇文章主要毛病就是没有抓住一个要说明的中心,并以此组织材料、安排顺序,从而给人的感觉就是文章散而乱,什么问题均没有说明白。 比如水是一种液体,并且具有无色、无嗅、无味的特征,可以这样来说明: 例文 水水是什么样的物体呢。 水是液体。 石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