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云南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考试模拟试题语文、政治、“三生教育”综合试卷内容摘要:

泡,都会让人看见生命恢复原状的过程 ,一种世间最耐人寻味的过程,一粒种子到开放花朵的过程。 2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写的三个故事。 ( 6 分) 22. 阅读第 ②段画线句子,请指此“ 红色的血 „„ 像一个心的形状 ” 的含义。 ( 5分) 4 23. 结合上下文, 谈一谈第 ③段中画横线的词语 “身手敏捷” 的 表达 作用。 ( 6 分) 24.“ 不是吗。 ”文章第 ⑥ 段以这样一个问句结束,有什么用意。 ( 5 分) 25. 联系上下文 阅读第 ⑦ 段画线句子, 回答问题: 在文中,生命的“原状”指什么。 ( 5分) (六) 作文 (共 40分 )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我曾经因为有几个大学生登山迷途丧生,而访问某位登山专家。 其中一个问题是:‚如果我们在半山腰,突然遇到大雨,应该怎么办。 ‛ 登山专家说:‚你应该向山顶走。 ‛ ‚为什么不往山下跑。 山顶风雨不是更大吗。 ‛我怀疑地问。 ‚往山顶走,固然风雨可能更大,却不足以威胁你的生命。 至于向山下跑,看来风雨小些,似乎比较安全,但却可能遇到暴发的山洪而被活活淹死。 ‛登山专家严肃地说,‚对于风雨,逃避它,你只有被卷入洪流;迎向它,你 却能获得生存。 ‛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也常常会遭遇风雨,难道不也应该迎向它吗。 请以“迎向风雨”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 立意自定 , 文体自选 (诗歌除外) 题目自拟 ; ② 不少于 600 字 ; ③ 不得抄 袭。 二、政治 (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 2分,共 22分) 1.拉开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序幕的标志是 ( )。 A.“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B.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C.改革开放思想的提出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2.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 ) A. 快速发展 B. 与时俱进 C. 改革开放 D. 建设小康社会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政治前提是( ) A. 马克思主义 B.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 民主制度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4.意识的本质是。 A.客观世界的反映 B.社会的产物 C.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D.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5. 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发展是( ) A.事物永恒的运动 B.新事物不断产生和旧事物的不断灭亡 C.事物由不完善向比较完善转变 D.物质世界的一般变化 6.我国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 A.马克思主义 B.社会主义 C.共产主义 D.爱国主义 7.国体、政体、国家职能三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具体表现在。 A.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决定国家职能 B.国家职能决定国体、政体决定国体 C.国体决定政体、国家职能,政体、国家职能反映国体 D.国体反映政体,国家职能反映国体 5 8.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 ) A.个别劳动时间 B. 剩余劳动时间 C.超额劳动时间 9.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 A.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文化 B.保护和发展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自由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D.促进各民族的团结 10.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 )。 A.团结一致向前看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1.下列人员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有 A.已满 14周岁不满 18周岁的人 B.已满 14周岁不满 16 周岁的人 C.已满 16周岁的人 D.不满 14周岁的人 (二)双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两个 符合 要求。 每小题 3分,共 15分)( ) A.其他分配制度为主,按劳分配为补充 B.坚持按劳分 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把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D.坚持按要素分配为主体,按劳分配为补充 13.物质定义的内容主要包括。 A.物质的根本特性是主观能动性 B.物质不可以被人们所认识 C.物质可以被人们所认识 D.物质的根本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14.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 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质变是量变的必要准备 D.量变是质变的必然 结果 15.关于非公有制经济,下列说法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