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教案 李将军列传(2)内容摘要:

3、军击匈奴,因“杀首虏多” ,提为汉中郎。 汉景帝时为上郡太守时,发生“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 “李广解鞍惑胡骑”一事,表现李广临危不乱、镇定自若的超人胆略。 第二部分(从“后汉以马邑城诱单于”到“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 ) ,写汉武帝对匈奴作战以来,李广为边将的一系列活动,重点记述他出雁门击匈奴和为右北平太守的经历,赞扬了他关心士卒、宽缓简易的名将风度。 这一部分突出写了李广娴熟、高超的射技。 如受伤被俘后夺马逃脱途中“射杀追骑” ;居蓝田南山中“射猎” ;打猎中, “射石” , “射虎” , “射猛兽” ;平时, “讷口少言” , “专以射为戏” ,一直到死。 作者在着力描写这些精彩片段中加以渲染、烘 4、托,如“广暂腾” ,飞身跳上胡儿马,匈奴号称“飞将军” ,“虎腾伤广” , “射阔狭以饮” ,生动地展示了这位名将的丰采。 同时,也写了他屡遭不顺,如“当斩,赎为庶人” , “家居数岁” , “将兵数困辱” ,暗含了他悲剧性的人生。 这一部分还详细写了李广治军简易,体恤士卒,是颇受官兵爱戴的将领。 他在战斗中身先士卒,生活中先人后己,尤其是与士卒同甘共苦,所以士兵都甘愿在他麾下。 然而,就是这样战功卓著、备受士卒爱戴的名将,却一生坎坷,终身未得封爵。 不得不令人同情和慨叹。 尽管作者对李广多是赞扬,但在这一部分中还如实写了他的缺点,李广家居时,曾被霸陵尉拘留,等到李广被召为右北平太守时, “广即请霸陵尉与 6、悲剧,暴露出当时社会对人才的摧残,也寄寓了作者深深的同情。 所以,明代茅坤说:“李将军于汉,为最名将,而卒无功,故太史公极力摹写淋漓,悲咽可涕。 ”(史记钞 )第四部分(从“太史公曰”到文末) ,是作者的论赞,表达了对李广的无限景仰。 “李将军列传赞”用叙述和比喻评赞李广,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用孔子的话赞扬李广为人能以身作则,强调正人先正己的重要。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用古代广为流传的谚语高度评价李广的品格,赞美他诚实朴直,事事以身先行,因而赢得了士兵和百姓的崇敬, “至今犹忆李将军”。 2、主人物形象李广是司马迁笔下一个具有卓越才干和优秀品质的一代名将形象。 作为作 8、,而士有饥者。 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骠骑尚穿域蹋鞠。 事多此类。 ”(见卫将军骠骑列传 ) ,形成鲜明的对比。 其三,为人简易,号令不繁。 李广“讷口少言” , “宽缓不苛” ,所以士兵们都愿意跟随他打仗,乐于为他效力。 生前他受到士卒爱戴;死后,受到天下人的志哀。 李广的“为人简易” ,绝不是循规蹈矩、只知照章行事的呆板做法;而是不喜欢当时儒生的繁文缛节,讨厌酷吏们的舞文弄法,不愿意“对刀笔之吏”。 他的“为人简易” ,与他所欣赏的道家人士的“清静无为”是互为表里的。 但实事求是地说,李广还是有缺点的,如杀霸陵尉。 司马迁尽管用一唱三叹的情感在写李广,但仍然高度尊重客观史实;他不仅没有用这种情感去 9、捏造历史,甚至也没有用这种情感去掩盖李广的弱点、缺点。 读了他写的李将军列传 ,虽然感到李将军能冲锋陷阵,令敌生畏,但并没有感到他有统帅三军之才和百战大功。 由此看出司马迁感情上的爱憎与史实的叙述是极有分寸的。 这种爱不虚美,恶不毁功的“实录”精神在李将军列传中尤为突出。 当然,在感情上司马迁的确是同情李广的,但他只是把这种感情抒发在对李广不公平的遭遇上:痛其立功不得封侯,惜其有才不得施展,悲其年老受辱于刀笔之吏。 司马迁的这种同情是有道理的,李广最后跟随卫青攻打匈奴一仗中,本来是“前将军” ,但由于汉武帝的迷信,怕因李广的运气不好,带累整个战局,卫青则出于个人私心,想让他的朋友公孙敖打前锋,以便有机会 11、广悲剧形成的直接、客观的原因。 广既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青捕虏知单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而令广并于右将军军出东道。 东道少回远,而大军行水草少,臣部为前将军,今大将军乃徒令臣出东道,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今乃一得当单于,臣愿居前,先死单于。 ”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 而是时公孙敖新失侯,为中将军从大将军,大将军亦欲使敖与俱当单于,故徙前将军广。 广时知之,固自辞于大将军,大将军不听,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曰:“急诣部,如书。 ”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怒而就部,引兵与右将军食其合军出东道。 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 大将军与单于接战,单于遁走,弗能得而还。 13、盖的运气,黄盖遇明主可以愿打愿挨,李广未遇明主,又不愿打愿挨,终至无可收拾。 2、李广自身的性格缺陷是造成其悲剧的重要的主观原因透过“太史公叙广得意处”我们还可以看到李广本人的另一面,应该说李广在性格上是有缺陷的,我们这里所说的“性格缺陷” ,不是指人格心理学上说的那种典型的变态人格,而是指人的社会属性,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天接触最多的就是人,每天所要处理最多的就是与他人的关系,尤其是专制集权的汉武帝时代,处理好与上级的关系、与权贵的关系、甚至是与皇上的关系,显得比其他任何时候都重要,这对于“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阔狭以饮。 专以射为戏”的李广来说应当是一个相当大的难题。 研究一下李广 15、的少言,这时就有了质的分别。 言少脾气倔,受不得半点委屈,这在家人面前,或许能得到谅解与宽容。 到了外面,就是在普通的上司那里也要倒霉的,而况李广面对的是专制的君王,所以虽是战功卓著,最终得不到好的结果,竟至“引刀自刭”。 霸陵尉罪不至死,而倔人不管这些,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没有任何顾忌,做事过于冲动。 对于这件事别人会怎么想。 会不会传到皇上那里。 会不会影响自己的前程。 李广没有考虑过。 事实上这件事对李广也是有影响的,司马迁写这一段,恐怕也有所暗示,因为我们从传中看不出司马迁的彰表之意。 (2)胸无城府、没有政治见解。 如“梁王授印”一节,从汉景帝对李广的态度可以折射出李广在政治上的幼稚,在专制制度下,不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