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初中古诗阅读及赏析内容摘要:

2、个初步感知,为理解诗歌作好铺垫。 了解诗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了解诗人的诗风。 如学习古诗望庐山瀑布 ,有了感性体验后,明确李白那豪迈奔放的诗风,再学习望天门山。 这样,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认识过程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对诗人、诗歌的感知在不断深化。 2、阅读诗人的评价。 如:孟浩然是唐朝第一个大量写山水的诗人,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 他的诗,受到李白、杜甫的高度赞扬。 大诗人李白在赠孟浩然这首诗中,不同寻常地写到:“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还发出“高山安可仰”的长叹。 杜甫也称赞他“清诗句句尽堪传”。 想一想,能得到李杜高度赞扬的诗人,可见其诗歌是多么的不同凡响。 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学习他 3、的过故人庄了。 3、熟悉诗人的创作背景。 如杜牧泊秦谁创作的时代背景:杜牧生活在晚唐时代,当时唐朝已呈衰落迹象,风雨飘摇,然而当朝的达官贵人却不顾国家安危,夜深了仍然在花天酒地,醉生梦死,有家不归,有案不办。 杜牧是一个有正义感和远见的诗人,他在秦淮河畔看到这个场面后,感到非常悲愤:那些向歌女点歌的达官贵人,怎么就不知道亡国之痛呢。 奢华不除,大唐必亡。 二、解读诗题诗题往往点出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写作对象和场景。 解读诗题往往要前后延伸和拓展,从多个角度了解诗歌。 举例如下:、 泊秦淮:诗人杜牧什么时候停船靠在秦淮河岸。 (夜泊)当时环境怎样。 (夜色迷茫, “笼” )诗人的情绪是怎样的,欢快还是忧愁。 为什么。 5、的诗情,获得强烈的审美体验,真正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效果。 1、散文描述法 如次北固山下:我家住河南洛阳城,本月我乘船来到这风景如画、景色秀丽的江南。 于是,将船停靠在北固山下的江边,欣赏起这里的风光。 远方旅客过往的山路曲曲折折,好像已经跨出了青山之外,明天也许我就走在这逶迤的山路上,为前途而奔波。 再看长江,江水浩淼,那遥远的行船好像飘到了碧绿的江水前边,就要驶入天际。 我来到江南,正是冬未腊月,就在江边度过了一个冬夜。 独在异乡为异客,往往不能入睡,黑夜还没有散尽就看到一轮桔红色的太阳冲破黑暗,从东边海面上徐徐升起,带来了温暖的气息。 这里不光太阳来得早,好象春天也来得早,寒冷的旧年还没过去春意就 6、来到了长江边上。 唉。 江南虽好,却不是我的家乡。 想念家乡,想念亲人,该写一封家信了。 家信写好了,该怎么寄呢。 古人传说鸿雁能够传递书信,那就托归雁捎信到洛阳去吧。 2、音乐烘托法 如题破山寺后禅院:写寺院的闲雅幽静和诗人的忘情脱俗,淡泊宁静,意境幽深寂静,抒发了诗人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这样,可在朗读中配以幽雅、空灵的空山鸟语古筝曲,让音乐走进古诗,用音乐来诠释古诗,烘托气氛,在弥漫着钟磬之声的赏心悦耳的古曲中展开联想,引入意境, “因为音乐和诗词是同一棵树上的两片翠绿的叶子”。 3、绘画激趣法 利用古代山水画、课文的插图或自己绘制的简笔画创设情境,演绎古诗。 如制作观沧海:茫茫大海辽阔无边、汹涌澎湃, 7、配以登山远眺,雄心勃勃的诗人,强烈的海风吹拂着他的战袍和须发,使人身临其境,领悟到曹操海涵天下的博大胸怀和统一中原的宏伟抱负。 四、理解诗句初中所选古诗词都是名篇佳作,语言凝炼,音韵优美,含义深刻。 由于古今异义、通假、词类活用、用典现象和押韵的关系,能否准确、生动地释词解句直接影响到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意象的领悟。 理解诗句,通常有释、补、调、想、品五法。 1、 释(1)商女:以卖唱为生的女子,歌伎。 (2)宦游人:出门求官之人。 (3)儿女共沾巾:分手时的少男少女。 (4)潭影空人心:空,使一扫而空。 空人心,使人的追名逐利的世俗杂念一扫而空。 2、补(1)君问(我)归期(我)未有期(2)泊(于,在)秦淮 9、)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品一个“潜”字,写出了春雨滋润万物而又默默无闻的美好品格,从中也折射出诗人杜甫关心天下苍生疾苦的善良情怀。 (2) “山光悦鸟性,谭影空人心。 ”品不说山光使诗人心情宁静愉悦,而写山光使飞鸟怡然自乐,这就是含蓄不露,这就是诗味。 鸟的怡然自乐,正是诗人淡泊宁静的反映。 这就是借物境写心境,用光和影营造了一种幽静清寂的境界。 (3)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 品这句诗有三层境界, “孤帆”一层, “运影”一层, “碧空尽”又一层。 老朋友孟浩然坐船走了,渐渐地,连他的船也望不见了,只能望见孤帆一片,李白还在岸上望着。 直到孤帆也看不见了,只看见隐隐约约的帆影, 10、李白还在岸上望着。 最后连帆影也在碧空里消失了,李白还在岸上望着,只看见长江默默无语地在天边流着。 这是多么深厚多么感人的友情。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五、坚持朗读1、通过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朗读,更深入地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更能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强烈真挚的情感,更能引起读者与诗人的共鸣,从而受到思想教育和美好情操的陶冶。 朗读时要配合面部表情、动作等体态语,注重理解作者的感情基础和感情积累、酝酿的过程。 、古诗朗读要讲究节奏,这样才能琅琅上口,音韵优美。 一般来说,按表音节奏划分多,按表意节奏划分少。 四言为“二二”节奏,如“东临/碣石,以观/ 沧海”。 “蒹葭/ 苍苍,白露/为霜”。 五言有“二二一”节奏,也有 11、“二一二”节奏,如“大漠/孤烟/ 直,长河/落日/圆” , “晨兴/理/荒秽,带有/荷锄/归”。 七言有“二二三”也有“二二二一”节奏,如“商女/不知/ 亡国恨,隔江/ 犹唱/后庭花” ,另外还有“二二一二”节奏,如“春蚕/到死/ 丝/方尽,蜡炬/成灰/ 泪/始干”。 同时,韵脚要读得响亮而稍长,读出诗歌的韵味。 、古诗的读法有三种类型:朗读、朗诵和长吟,朗读时应该有所区别。 、古诗词朗读还要注意掌握感情基调,如壮志难酬、苍凉悲怆的渔家傲 ,豪迈奔放、想象瑰丽的望天门山 ,气壮山河、慷慨悲壮的过零丁洋 ,委婉含蓄、缠绵绯恻的情诗无题 ,与世无争、清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件及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尽在金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