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课内外古文比较阅读精选精练内容摘要:
2、宗,不暇顾不上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升平太平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2 分)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自是数年之后( )(1)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 ) (2) 或异二者之为 ( )(3)或请重法以禁之 ( ) (4)自是数年之后 ( )2下列句子与成语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不求甚解 鸿鹄之志 温故知新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 分)(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句: (2)安用重法邪。 译句: 4用文中的句子回答下列各题。 (3 分)(1)甲文表达了作者 , 的忧乐观(1 分)(2)乙文中唐太宗认为防止盗窃的三种办法是 , , (1 分) (3)从乙文中可以看出 3、,作为国君,唐太宗做到了(用甲文中的语句回答)(1 分)联系当时范仲淹被贬放邓州这一史实,拟出对下联(2分)上联: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政通人和 下联: 比较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 10。 (16 分)【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盘屈,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 5、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乙)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 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 水以山为面,以亭榭为眉目,以渔钓为精神。 故水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渔钓而旷落,此山水之布置也。 林泉高致6.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2 分)(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2)名之者谁: 7. 选出下列句子中古汉语句式不同的一项( )(2 分)A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B.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C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 D. 故水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渔钓而旷落,此山水之布置也。 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 分)(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 (2)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 译: 9. 上面两段文字都写了山水之美,请你写出两个同时含有“山”和“水”的成语。 (2 分)(1) (2) 10(乙)文的作者郭熙是宋代著名画家。 假如他去游览琅琊山,他会喜欢这座山吗。 为什么。 答:。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课内外古文比较阅读精选精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