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pptx课件(26页)内容摘要:
1、鲁迅: 姓周名 树 人、字豫才,浙江 绍兴人,我 国伟 大的 文 学 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他流 学 日本, 毕业 于 东 京弘文 学 院。 1918年发 表我 国现 代文 学 史上第一篇白 话 小 说 狂人日 记。 作品有 杂 文集 二心集 、小 说 集 彷徨 、 呐 喊 、散文集 朝花夕拾 、散文 诗 集 野草 等。 1936年 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 课 文 选 自 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 : 是 鲁 迅先生的一部散散文集 , 共搜集了 10篇文章 , 几乎是他回 忆 自己童年 、 少年 时 代生活的。 这 部散文集 题 名为 朝花夕拾 , 意思是 :早上的花到 晚 上才拾取。 鲁 2、 迅先生 40多 岁 了 , 才回 忆 起少年 时代的事 , 表 达 了 对 童年生活念想之情。 作家作品字词音形q s b 文题目给你提供了哪些信息。 2、文章哪几自然段文字写百草园。 哪几 自然段 文字写三味书屋。 你感受到作者喜欢哪个地方 ?第 1 8自然段 写 百草 园 ;第 10 24自然段 写 三味 书 屋。 可以看出 课 文是按空 间 方位 顺 序 来写 的;在 内容上先 写 百草 园 再 写 三味 书 屋。 我 觉 得作者更喜 欢 百草 园。 整体感知赏析内容百草 园 的 春夏秋 三季的美景美女蛇的故事冬天 在百草 园 的雪地里捕 鸟1、 “ 百草园 ” 部分写了哪些内容。 鸣蝉黄蜂叫天子 3、蟋蟀油蛉蜈蚣 、 斑蝥2、春夏秋三季的百草园有哪些自然景物。 体会用词的准确性、写景态势和写景顺序。 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何首乌藤木莲藤覆盆子植物动物高低低高低 轻 捷的肥胖的碧 绿 的光滑的高大的紫 红 的 静态动态 长 吟伏窜弹 琴低唱缠络攒拍、 喷3、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调动了哪些感觉器官来具体描写了百草园春夏秋三季的景物。 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作者 从颜 色、 形 状 、 声 音和味道等角度, 调动 了 视觉 、 触觉 、听 觉 和味 觉 等感 觉 器官 来 具体描 写 百草 园 春夏秋三季的景物的。 在 语 言上准确生 动 地 运 用 形容 词 和 动词 , 并运 用 拟 人、比 喻 和排比 4、等修 辞 手法,把百草 园 的景色 写 得有 声 有色、有滋有味, 写 出了孩子心中奇妙的想象和特殊的感受, 乐 趣无 穷。 4、 “ 不必说 也不必说 单是 ” 这个句式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不必 说 也不必 说 ”是 撇开 一些 东 西不 说 ,“单 是” 是在 强 调 突出 后面要 说 的 内 容。 因 为 “单 是”这 一点已 经 趣味无 穷 了,所以百草 园 中的 乐 趣就比比皆是了。 作者用 这样 的句式 来写园 的景物,突出了百草 园 的无 穷乐 趣。 你能用这个句式写一个动态场景吗。 5、写了百草园的春夏秋的景物后,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 在文中属于什么记叙方式。 美女蛇的故事 本 5、 来与 文中提到的百草 园 中的赤 练 蛇 没 有直接 关 系,但作者却由此生 发联 想,表 现长妈妈 的迷信思想;寄托了作者用善良制服邪 恶 的愿望;使人 们从 中得到一些 教训 ,悟出一些道理; 最 为 重要的是 给 百草 园 增添了神秘色彩 ,丰富了百草 园 作 为儿 童 乐园 的情趣。 属 于 插叙。 6、作者怎样写冬天的百草园的。 说说其写法的作用。 作者先 写 百草 园 冬天的 “无味 ”, 然后 写 下雪 带来 的 乐 趣。 这种写 法叫 先抑后 扬 ( 或 欲 扬 先抑 ) , 其作用是 用 没 有下雪的无味 来衬 托下雪 带来 的巨大 乐 趣 , 为 下文 写 雪中捕 鸟 做了 铺 6、垫。 7、 找出表示捕鸟动作的词 , 说说这些词的作用。 作者 写 捕 鸟动 作 的词 有 “扫 、 露 、 撒 、 牵 、看 、 拉 、 罩 ”。 这 九 个动词 , 准确而生 动 地描 绘 出了雪地中捕 鸟 的具体 详尽 的 过程 , 体 现 了雪后捕 鸟 的极 大 乐 趣。 8、 作者为什么说百草园 “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 ()百草 园 的景物有 声有色,有滋有味,充 满 无 穷乐趣。 ()美女蛇故事增添了神秘色彩,增强了情趣。 ()雪地捕 鸟带来 了无穷乐 趣。 因 为 :9、 “ 我”即将结束在百草园的生活,要去私塾读书,“我”是怎么想的。 三 个 “也 许 ”表 达 了 “我 ”的想法。 童年 7、的作者在反 复 揣 测 , 认为 可能是做 错 了事才受到的 惩罚而已。 其 实 是他到了 入 学读书 的年 龄 了。 可 见 童年的作者 对 百草 园 是多 么 留 恋啊 , 还预 示着三味书 屋 与 百草 园将 是截然不同的一片天地。 10、 “我的蟋蟀们 !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 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表达了作者什么心理 ? 为什么。 运 用了 拟 人手法,表 达 了“我” 对 百草 园 的依恋 不舍之情。 因 为 “我 ”在百草 园 中生活得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快 乐 无限, 还学 到了 许 多 东 西,比如捕 乌 的技能技巧。 这 是“我”在老 师 那里和 书 本中学 不到的知 识。 1 8、1、三味书屋的陈设是怎样的,你能用平面图画出来吗。 周围环境怎样。 为什么中年的鲁迅还记得这样清楚。 第 10段、第 17段的描 写。 中年的 鲁 迅之所以 记 得 这样清 楚,是因 为 他 对这 段童年的读书 生活的深沉感情情。 12、作者在 文中写了他的老师 寿镜吾先生,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喜欢他吗。 作者对他的态度如何。 寿镜 吾先生是一位 极 方正、质 朴、博 学 、和 蔼 、 对学 生 严而不 厉 的先生。 他有戒尺、有罚 跪 规则 而不常用, 说 明他 对这种 落后的 教 育方式持保留着态 度,也反 应 了他 对学 生有很开 明的思想。 鲁 迅 对 先生主要是敬慕, 对 他 渊 博的知 识 9、 感到信服。 同 时 , 鲁 迅也很 爱 他,因 为学 生很 调 皮,很 贪玩,但先生很少体 罚 ,通常不 过 是瞪瞪眼睛而已。 13、作者在三味书屋读书快乐吗。 我 认为 作者在三味 书 屋的 读书 生活是枯燥无味的,但三味 书 屋的生活 还 是有一定的情趣, 既让 作者 难忘又使作者快 乐 着。 14、探究“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的关系。 两 部分是 和 谐统 一 的 关 系,因 为贯 穿全文的是作者 甜 美快 乐 的回 忆 ,是作者 对 大自然的 爱 和 对 知识 的追求,是一 颗 天 真调 皮的同心。 这 篇回 忆 性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就在 这 里了。 把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思考,这 10、篇散文表现了怎样的主题思想 ? 通 过鲁 迅先生 对 百草 园 和三味 书 屋的回 忆 ,体 现出他 儿 童 时 代 对 自然的 热爱 , 对 知 识 的追求,以及天 真 、幼稚、 欢乐 的心理,反映了他 对 无 忧 无 虑 ,天 真 快 乐 的童年生活的念想之情。 理解主题 从 百草 园 到三味 书 屋 是 鲁 迅先生 儿时 生活的一段美好回 忆。 这 段生活 经历对鲁 迅先生的人生 发展 产 生 过 巨大的影 响。 我 们 要像 鲁 迅先生一 样 ,保持 儿 童 纯真 活 泼 的天性,要有求知的欲望和 进 取心。 今天, 时 代 变 了,我 们 的生活 环 境和 学习环 境也 变了,我 们 的思想行 为 也 应当为 之一 变。 我 们 要 从 小努力 学习 , 热爱 自然、 热爱 生活,把自己培 养 成 为对 社 会 用的人才。 总结全文1、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 2、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3、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挤,总还是有的。 4、我好象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 5、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前进。 6、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7、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8、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 鲁迅名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pptx课件(26页)
相关推荐
1、2016/11/2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重点 :分析、理解文中关键词句,通过对重点词句的把握,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2、 难点 :文中一些概念的理解以及它们与文章主题的关系。 2016/11/2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题中 “ 公理 ”和 “ 敬畏 ” 的有何含义。 2、文题中 “ 人类社会公理 ” 具体指什么。 2016/11/2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1、2016/11/2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1/2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剧创作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街头剧、活报剧、和独幕剧非常活跃。 当时影响最大的有 放下你的鞭子 、 三江好 等。 2016/11/28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是一种反映时事新闻的短小的戏剧样式 ,因常在街头演出而得名 动性、时效性、通俗性,它所反映的往往是当时时代的最热门的话题。 2016/11/28
角形拼成的。 这幅图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 返回 二、你问我说 小花是由圆、三角形、长方形拼成的。 这幅图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 返回 二、你问我说 小房子是由长方形等拼成的。 这幅图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 返回 二、你问我说 大树是由圆和
1、1964年 10月 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 6月 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抛砖引玉中国人就是从我国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这一天开始拥有了自己“铁的脊梁骨”,挺直了腰板。 你知道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者是谁吗。 是 邓 稼先。 他 为 我 国 成功 研制原子 弹 、 氢弹 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重大 贡献。 1999年,中共中央、 国务 院、中央 军 委 给
1、第二部分 专题备考5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理想主义的旗帜与人生的教科书作 家 作 品一、作者简介:尼古拉 奥斯特洛夫斯基( 1904 1936),是苏联一名普通的工人、红军战士,更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和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 由于家境贫寒,他只念了 3年书。 十月革命胜利后,他积极投身于保卫苏维埃政权的斗争中,后因负重伤转业,不久,在与洪水的搏斗中重病,23岁后瘫痪, 24岁双目失明
2、:当赫克里斯去解救普罗米修斯的时候,他是坐在一个瓦盆里飘洋过海的。 这个故事其实正是对于人生的象征:因为每一个基督徒也正是架着血肉之躯的轻舟,横渡波涛翻滚的生活之海的。 幸运所需要的美德是节制,而厄运所需要的美德是坚忍;后者比前者更为难能可贵。 A学生齐读B就“论厄运”而言,培根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C这个关于厄运的深刻认识,是怎样一步步分析得出的。 或者说这一片断的说理有何特点。 D这个片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