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商山早行》教案(苏教版选修)内容摘要:
2、。 二、鉴赏商山早行1、介绍温庭筠2、朗读,整体感知诗人的思想情感。 明确:悲故乡思乡。 3、品味两幅画面。 (品味意象,领会意境 ,体会情感。 )(1)这首诗营造了两幅不同的画面,一幅是异乡的画面,一幅是故乡的画面,找出相应的诗句。 (2)“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四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诗人在此融入了怎样的情感。 (用笔写,交流) (3)作者在旅途的奔波中他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象 “凫雁满回塘”。 “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联系首联解说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明确:“凫雁满回塘”描写了一幅故乡杜陵春天的画面:春天来了,回塘水暖,凫雁在明净的池塘嬉戏,自得其乐。 表现了春回 3、故乡、野鸭满塘的温暖意境。 以乐景衬悲情,通过这个温暖的乡梦反衬了漂泊在外的作者对家乡杜陵深切的思念。 4、品味佳句:(自由鉴赏)问:第二联历来脍炙人口,此诗颔联上下句除对仗外,其构成形式还有么特点。 与我们学过的哪些诗词句子异曲同工。 这两句诗可分解为代表十种景物的十个名词,虽然在诗句里,“鸡声”、“茅店”、“人迹”、“板桥”都结合为“定语加中心词”的“偏正词组”,但由于作定语的都是名词,所以仍然保留了名词的具体感。 这两句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确实称得上“意象具足”的佳句。 与此类似的意象叠加的诗句还有:杨柳岸晓风残月/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细草微 5、思方悠哉。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寒 塘 赵 嘏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1)填空: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_五言绝句_。 这两首都是抒发_思乡之情_。 (2)简答: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 雁是候鸟,春秋迁徙。 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 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 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 宿建德江 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 写出这首诗点题兼写环境的诗句,作简要分析,2. 体会“日暮客愁新”中“新”的内涵。 【评析】:这是一首刻划秋江暮色的诗。 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 “野旷天低树, 6、江清月近人”以工整的对句写景:野旷、天低、江清、月近。 诗人抓住建德江畔景色的特点,写出它的自然之美,并以移情手法写“月近人”,写出自然景物的移情之美,又运用以实衬虚的手法,以清新之景衬羁旅之愁,使情物化。 诗中虽不见“愁”字,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 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句点题兼写环境。 “移舟”点出江行,“泊”字点出题面上的“宿”字,而“烟渚”二字,既写出了江边烟雾茫茫的时空环境,逗引出日暮无归的莫名惆怅,又为下面抒写羁旅客愁作了铺垫。 2.“新”内涵丰富。 一方面,它明说“日暮”引发了“新”的客愁,即“日之夕矣,牛羊下来”(出自诗经君子于役),而自己无归之愁;另一方面又暗示了“新愁”之外,自己心中还有许多旧忧。温庭筠《商山早行》教案(苏教版选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