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词词义推断八法内容摘要:

2、言真实。 此句中的“ 信”就解为“真实”。 1999 年高考题文言文中有一句“启听淮北取籴 ”,其中“籴” 就是一个会意字,联系“ 粜”意思是卖出粮食,“籴”与“粜 ”相对,意思是买进粮食。 2、借助课文推断词义 试卷上常出现一些难以理解的文言实词,我们可以联想课文中有关语句中同一词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异同,然后再确定文言语料中该词的含义。 如 1998 年全国卷第 16 题“金人曳出,击之败面”一句将“曳” 解为“蜂拥”,将其放在句中考查作“出”的状语似可通,这是不顾它本身的含文而望文生义。 我们可以联想课文中口技中的“曳屋许许声” 及寡人之于国也中的“弃甲曳兵而走 ”等句就可解为“拖、拉” 的意 3、思。 3、借助语境推断词义 古代汉语中的实词 90%以上是具有多义性的,因此在理解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把理解代入语境中,解释准确而无滞碍者应为正确,这就是常言说的“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篇不离境”,如祭十二郎文 “汝时犹小,当不复记忆”一句中的“犹” 多数同学把它解为“还”,句意为“你当时还小,一定不再记得了 ”乍一看也没有什么问题,但放在语境中就错了,因为作者与“十二郎”虽为叔侄,但年龄相差无几,不会这样说话,因此解为 “更”才更合理。 再如“郦道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 ,“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句根据前文语境可知,郦道元对石钟山的命名,有自己的看法,只是在观点表述上说得不够详 4、细,由此推知这句中“言”为“ 叙述” 之意。 句联系全篇及背景看,渔工水师虽知石钟山命名的真正原因,但因文化水平低,不能 用文字记载下来,因此这句中的“言” 可以理解为“记载”,而不能理解为“ 说”。 2006 年全国卷文言文翻译第二句“居数郡,见可欲终不变其心 ”中的 “居”有的同学译为“ 居住”,有的同学译为“待过”,放在全文语境中考查都不太确切,应为 “做官”才合理。 2003 年全国卷中第 11 题 C 项“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中的“ 遇”解为“优待” , “遇”在句中处于谓语的位置, “优待”虽为动词,但从语境来看是译不通的,只能是“ 对待”。 4、借助语法推断词义 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 5、语、宾语大多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由副词充当。 依据它们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 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中的“水” 受助动词“ 能”的修饰,并处在谓语位置,便可推断它是动词“游泳 ”之意。 报任安书 “仆诚以著此书”中的“ 以”许多书中都未标明其意义,若用语法来断定,本句中“仆” 为主语, “著” 为谓语, “诚”为状语。 因而“以”应为通假字,本字为“已”,当副词“ 已经” 解。 2000 年高考题“ 自放驴,取樵饮爨 (一句,把“樵”解为“打柴” ,看上下文“ 樵”字之前有动词“取”,其后又有动词“饮爨”,整体意思为取柴 7、,因此我们就可借助现代汉语双音节词来解古汉语的单音词。 如“李斯,相也,具于五刑” 中的“具”,我们就应联想到现代汉语的“具备”一词,那么“具” 就可解为“备”,句意为“备受五刑的折磨”,又如“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 ”中的“丐” 我们根据“乞丐”一词,就可推出“乞求”之意。 1999 年全国卷文言文第一题“后因他信,具以白质 ”中的“信” ,我们由现代汉语“ 信使”一词就可推出“使者”之意。 7、借助成语推断词义 成语从古汉语而来,其中保留了古汉语许多实词的用法,我们若能利用现在掌握的成语中的某些语素的含义来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无疑是一条捷径。 如六国论 “始速祸焉”中的“速” 我们可联系成语“ 不 8、速之客” 而推知其应为“招致”。 屈原列传 “举类迩而见义远”中的“迩”我们可联想成语“ 遐迩闻名” 而推出其为“近”又如“ 其文约,其辞微”中的“ 微”,我们可和成语“微言大义”相联系,就可解为“精微,含蓄” 之意。 同学们在学习中一定要注意积累、整理这样的联系,学习就能达到一石二鸟的效果。 8、借助文化常识推断词义 对于有些实词的意思,我们也可借助生活常识、生活经验和文化习俗来推断。 如屈原列传 “邪曲之害公也”一句中的“公” 应为“公家”也就是“ 国家”,因为略有生活常识的人都知道,至今乡村老百姓仍把“国家 ”称为“公家” ,这也是古代的普遍叫法。 1995 年高考文言文材料记叙了一位善良勤劳,深明大义的母亲,试题将“母恒自纺绩,夜分而寐” 中的“夜分”解释为“夜尽时分”,其实只要想一想:白天睡觉,岂算勤劳 ?所以,只能将“ 夜分”解为“夜半时分”。 1999 年高考文言文试题“ 人灾,绝食者千余家”中的“绝食” 据常识可判断出与现代汉语不同,是“无粮可吃”的意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