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内容摘要:

2、有进行分析、猜想的机会,让学生去发现、探索,大胆猜测问题的答案。 例如在进行大气压强的教学中,可通过下面实验导出课题,取一玻璃杯,内盛满水,举起硬纸片,问学生硬纸片能否托起倒扣的满满一杯水。 学生都肯定的说不能,但实验演示结果却不出所料,倒扣着的水被纸片稳稳托住,并不外流,进而鼓励学生大胆去猜想产生这种有悖常理的现象的原因,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火花,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实验促学,升华教学理论实验探索体现了学生学习知识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即实践到理论;而验证过程则由理论到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只有通过实验才能使教学理论得到升华。 初二学生分组实验“研究水的沸腾”中, 3、有部分学生得出水沸腾一段时间后,水温降低的结论,这与水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的结论不一致。 为了弄清原因所在,我们开展了下列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观察到的现象及分析(1)刚开始时,烧杯外壁有一层水珠,这是空气中受热的水蒸气上升遇冷液化而成。 (2)烧杯底和内壁有气泡。 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烧杯和水的温度升高,烧杯外壁的水珠消失,附在杯底和杯壁上的空气以及溶解在水里的空气受热膨胀,在杯底和内壁产生气泡。 (3)水面上方有白气,温度计露出水面的部分附有水珠。 加热过程中,水蒸发加快,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上升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有的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白气,有的附在温度计上。 (4)水沸腾前温度温度讲 2 的示数高 4、于温度计 1 的示数。 底部的水先受膨胀上浮,上面冷水下沉,使烧杯中上部水的温度高于下部的温度。 (5)水沸腾时,看到大量气泡上升液面破裂。 (6)水沸腾中,温度计 2 示数下降,温度计 1 示数不变。 观察发现温度计 2 露出水面的玻璃泡的温度低于水中温度计 1 玻璃泡的温度。 这说明了使用温度计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为什么要完全浸入液体中,不能露出液面的原因。 (7)水烧干后,两温度计示数急剧上升,此时烧杯和气体继续受热,它们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实验结果表明,温度计示数下降的原因:一是温度计的玻璃泡露出水面,二是停止对水加热进而巩固、升华水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的理论。 三、实验助学,培养发散思维发 6、出有独立见解的实验报告,然后根据不同的实验类型,在课堂上进行点评,分析得出合理的器材与步骤。 如在讲到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密度时,我让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去设计实验,写出实验器材和步骤。 对于器材,有些学生将玻璃杯换成了口杯;在步骤上,有些学生把倒入部分盐水改为全部倒入,还有些学生在步骤上先称空杯的质量,再称倒入盐水后的总质量。 对于器材,我表扬了学生肯动脑筋;在步骤上,我肯定了将盐水全部倒入的合理性,并对先称空杯后再倒入盐水称总质量的做法进行了实验讨论,分析了这种方法在理论上的可行性,但在将相当于中的盐水倒入量筒测体积时,由于杯底和壁还粘有盐水,使测得的体积小于杯中原盐水体积,会造成较大误差。 又如 7、学过欧姆定律后,让学生自行设计测未知电阻的电路力图,学生根据原理设计出下面几种电路图。 有的还说出他只需一个电压表也可测未知电阻 阻值。 我充分肯定了他们应用学过的知识画电路的做法,并根据实验室现有条件分析得出宜采用的电路,学生感到一种成功的喜悦。 通过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也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 四、实验兴学,老枝绽新芽物理实验作为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的一种特殊教学活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由于实验仪器大金较贵,很难做到允许学生大胆求异自由动手。 曾经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将几位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带进了仪器存放室,他们很快对地上的一台旧蒸汽机模型发生了兴趣,汽缸封面玻璃坏了,有位同学尽说出没有锅炉。 课后我和他们一道用一只果汁筒改成锅炉,用透明的有机玻璃做成汽缸封面,经过一翻整修,它又可以工作了。 活赛、飞轮转动自如,透明有机玻璃可以清楚地观察蒸汽机工作的全过程。 成功的喜悦不禁使想到如能将旧物理仪器开放、利用,不但能给学生提供一个进行实践的条件和场所,还能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想象空间,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全方位的探索。 错了重来,坏了再修,反复体会,反复实践。 我们可以通过这条科学隧道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科学探索性的思维。 这不正是我们在创新教育中所追求的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