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计的发展史内容摘要:

2、,他把玻璃泡的体积缩小,并把测温物质改为水银,这样的温度计已具备了现在温度计的雏形。 以后荷兰人华伦海特在 1709 年利用酒精,在 1714 年又利用水银作为测量物质,制造了更精确的温度计。 他观察了水的沸腾温度、水和冰混合时的温度、盐水和冰混合时的温度;经过反复实验与核准,最后把一定浓度的盐水凝固时的温度定为 0,把纯水凝固时的温度定为 32,把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的温度定为 212,用代表华氏温度,这就是华氏温度计。 在华氏温度计出现的同时,法国人列缪尔(16831757) 也设计制造了一种温度计。 他认为水银的膨胀系数太小,不宜做测温物质。 他专心研究用酒精作为测温物质的优点。 他反复实践发现,含有 3、 1/5 水的酒精,在水的结冰温度和沸腾温度之间,其体积的膨胀是从 1000个体积单位增大到 1080 个体积单位。 因此他把冰点和沸点之间分成 80 份,定为自己温度计的温度分度,这就是列氏温度计。 华氏温度计制成后又经过 30 多年,瑞典人摄尔修斯于 1742 年改进了华伦海特温度计的刻度,他把水的沸点定为 0 度,把水的冰点定为 100 度。 后来他的同事施勒默尔把两个温度点的数值又倒过来,就成了现在的百分温度,即摄氏温度,用表示。 华氏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为 9/5+32,或59(。 现在英、美国家多用华氏温度,德国多用列氏温度,而世界科技界和工农业生产中,以及我国、法国等大多数国家则多用摄氏温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