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选修《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柳宗元)诗歌鉴赏内容摘要:
2、革新派的主要成员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分别谪降为远州司马。 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二王八司马”事件。 直到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初,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等五人才奉诏进京。 但当他们赶到长安时,朝廷又改变主意,竟把他们分别贬到更荒远的柳州、漳州、汀州、封州和连州为刺史。 这首七律,就是柳宗元初到柳州之时写的。 全诗先从“登柳州城楼”写起。 首句“城上高楼” ,于“楼”前着一“高”字,立身愈高,所见愈远。 作者长途跋涉,好容易才到柳州,却急不可耐地登上高处,为的是要遥望战友们的贬所,抒发难于明言的积愫。 “接大荒”之“接”字,是说城上高楼与大荒相接,乃楼上人眼中所见。 于是感物起兴, “海天愁思正茫茫 3、”一句,即由此喷涌而出,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辽阔而荒凉的空间,望到极处,海天相连。 而自己的茫茫“愁思” ,也就充溢于辽阔无边的空间了。 这么辽阔的境界和这么深广的情意,作者却似乎毫不费力地写入了这第一联,摄诗题之魂,并为以下的逐层抒写展开了宏大的画卷。 第二联“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写的是近处所见。 惟其是近景,见得真切,故写得细致。 就描绘风急雨骤的景象而言,这是“赋”笔,而赋中又兼有比兴。 屈原离骚有云:“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又云:“擥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 謇吾法大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 ”在这里,芙蓉与薜荔, 4、正象征着人格的美好与芳洁。 登城楼而望近处,从所见者中特意拈出芙蓉与薜荔,显然是它们在暴风雨中的情状使诗人心灵颤悸。 风而曰惊,雨而曰密,飐而曰乱,侵而曰斜,足见对客观事物又投射了诗人的感受。 芙蓉出水,何碍于风,而惊风仍要乱飐;薜荔覆墙,雨本难侵,而密雨偏要斜侵。 这怎能不使诗人产生联想,愁思弥漫呢。 在这里,景中之情,境中之意,赋中之比兴,有如水中着盐,不见痕迹。 第三联写远景。 由近景过渡到远景的契机乃是近景所触发的联想。 自己目前是处于这样的情境之中,好友们的处境又是如何呢。 于是心驰远方,目光也随之移向漳、汀、封、连四州。 “岭树” 、 “江流”两句,同写遥望,却一仰一俯,视野各异。 仰观则重岭密林、遮。苏教版选修《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柳宗元)诗歌鉴赏
相关推荐
2、生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非常低,也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若教师能调整自己的角色定位,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 教师由课程的忠实执行者向课程决策者转变,多给学生发挥的机会。 这样学生就能发展成为探索知识的主动参与者。 在引入新课时,教师必须唤起学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注意,让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做课堂的“主人”。 例如北师大版六年级课程中的正负数教学时
224。 i (效率) (率领) 踏 tā t224。 (踏实) (踏步) 我会理解 民谣 虐待 劳累 憔悴 效率 花卉 赢得 举目无亲 衣食无忧 百感交集 潜心研究 虐待 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待人。 憔悴 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举目无亲 抬头张望,看不到一个人。 形容孤单,无依无靠。 衣食无忧 指生活上很富裕,没有什么忧虑。 百感交集 无数感想交互汇集,形容感慨无比。
2、在收藏夹中创建文件夹:选“收藏”菜单中的“整理收藏夹”建文件夹”. 如何移动收藏夹中文件夹外的网址到某一文件夹中:选“收藏”菜单中的“整理收藏夹”后按“移动到文件夹”按钮再选相应的文件夹即可。 9. 如何保存网页中指定的图片:保存图弹出菜单中的“图片另存为”命令体根据题目要求)。 10. 如何下载软件:找到相应的链接弹出菜单中的“目标另存为”,即可下载。 11.
2、空是蓝色的,阳光照在人身上挺暖的,鸟儿叫着。 白杨树长出了绿叶,这说明春天来了 修改意见 练习:把下面的句子改成拟人句或比喻句。 1 我们欢笑着来到郊外,春天的景色出现在我们的眼前。 ( )2 风吹着柳树的枝条。 ( )3 、一开闸,那水就从地下冒出来,急速地向田野,村庄流去。 ( )4 、我长大了后决心去探索大海里的奥秘。 ( ) 这里的“吵”、“ 梳理”、“流进”、“ 揭开”等动词
家乡,黄道婆 无私 的向父老乡亲们传授崖州的植棉技术,使当地的棉花产量逐渐提高。 她耐心地教人们用新式的工具纺纱织布。 ( “无私”充分体现了黄道婆心系家乡和无私奉献精神。 ) 后来,为了迚一步提高效率,她又潜心研究 并创造出更先迚的纺织工具,设计出了一套轧籽、弹花、纺纱、织布的操作方法 ( 体现了她是一个善于钻研、勇于创新的人。 ) 黄道婆改良设备的性能对比 原来 创造改进及作用 轧棉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