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传》导读 最后的春雷内容摘要:
2、,他一口气跑回家,躺在床上,双手捧脸,痛苦至极。 1824 年 5 月 7 日,第九交响曲在维也纳首演。 全聋的贝多芬在舞台上背对观众,低头看着乐谱,打着节拍,监督演出。 在激动人心的歌词和激情澎湃的旋律的相互烘托下,在四个不同声部的演绎下,人们对自由、平等、博爱的追求迸发出共鸣。 乐章的最后,人类战胜苦难与挫折的欢乐情绪表现到了极致,整部作品在无比光明、无比辉煌的高潮中结束。 观众们近乎疯狂地鼓掌、欢呼,整个音乐大厅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 很多人留下了激动的泪水,人群顾不得礼仪,不住地朝着舞台方向涌去。 而贝多芬本人因为耳聋,听不到任何欢呼声和掌声,最后还是台上一位女歌唱家轻轻拉他的袖子,他才转过身来。 看 3、到这久违的热烈喝彩的场面,他热泪盈眶,鞠躬道谢,激动得晕厥过去,一度不省人事。 这是贝多芬最后一次面对公众。 演出的成功丝毫没有改变贝多芬的经济窘困,1827 年 3 月 14 日,贝多芬还在给朋友的信中祈求,“在受死的磨难的时间去经受艰苦可怕的命运”。 3 月 18 日,他嚎啕大哭地回信给为他筹备音乐会款项的朋友,感谢他们分担他“悲惨的命运”。 五天后,1827 年 3 月 23 日,一声春雷划破了维也纳黄昏的上空。 贝多芬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突然睁开了眼睛,抬起右手,久久地凝视着那举在头顶上紧握的拳头,好像是在对狂暴的雷鸣闪电疾呼:“我要与你们抗争。 我是个英雄,无畏的英雄。 ”在举行葬礼的时候,两万多维也纳人自动走上街头,八位当时著名的指挥家走在人群的前面。 年轻的舒伯特举着火炬,紧随其后。 跟在灵柩后面的人群好像没有尽头。 贝多芬的音乐集中体现了他那个时代人民的痛苦和欢乐,斗争和胜利, 也启迪着现在和将来的人们去直面人生的磨难与挫折,失败与落魄。 (罗方荣)。《名人传》导读 最后的春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