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借据惹的祸?-易卜生《玩偶之家》内容摘要:

2、击,这不由令人想起一位作家的慨叹:你怎么夸张都夸张不过生活,你怎么想象都想象不过现实。 复杂的生活矛盾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社会问题,这一切却在情节的发展中让读者看了个明白。 剧情被巧妙安排在圣诞节前后 3 天之内,突出表现了节日的欢乐气氛与家庭悲剧之间的对比。 作者以柯洛克斯泰被海尔茂辞退,利用借据要挟娜拉为他保住职位一事为主线,引出了多种矛盾;娜拉也在这短短 3 日内,经历了一场激烈复杂的内心斗争,从平静到混乱,从幻想到破裂,在痛苦中自我觉醒,取得了强烈的戏剧效果。 由作家使用的“回溯法”,我们可以了解到:娜拉出身中产阶级家庭,从小就是父亲的玩偶,结婚以后又是她丈夫的玩偶,如她自己所说,是父亲的“泥娃娃 3、女儿”,是丈夫的“泥娃娃老婆”。 但她热爱生活,热爱家人,为了他们的幸福,她不惜牺牲自己,为了挽救丈夫的性命而冒名在借条上签下了她父亲作为担保人的名字。 海尔茂是一个自私且虚伪的资产者形象,在外人眼中,他无疑是一个“正人君子”“模范丈夫”;随着剧情的发展、矛盾的展开,他的面具被层层剥离,我们很容易得出结论:在家庭中他是一个大男子主义者,在社会上他是一个资产阶级道德、法律、宗教的维护者,他的生活目的就是追求金钱和地位,他不懂爱,亦不知被爱,妻子只是他的一件私有财产。 听听他所说的话吧:他将娜拉倾吐的痛苦心声斥为“花言巧语”“装腔作势”,将她的牺牲评价为“把我一生幸福全都葬送了”“前途也让你断送了”,称爱他的妻子为“坏东西”“犯罪的人”;当风平浪静后,他第一个反应即为“我没事了”,尔后“安慰”妻子说“你的事都由我做主,都由我指点”,“你只要一心一意依赖我”;当娜拉作出离开“玩偶之家”的抉择,他竟说出“你最神圣的责任是你对丈夫和儿女的责任”的话,并为自己辩护“男人不能为他爱的女人牺牲自己的名誉”。 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在中国的传播起于五四时期,由于中国新文化发展的需要,这部戏剧在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就这样,“娜拉”离开挪威本土,逐渐和中国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成为中国社会变革尤其是女性解放运动的一部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