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楼梦》看“死活读不下去”的缘由内容摘要:

2、去”。 最早接触红楼梦,是在读中文期间学习明清文学时,正好赶上中央电视台播放电视剧红楼梦。 那时国产古装戏很少,又加上是名著,影响很大,电视台也在配合电视剧,搞红楼梦知识竞赛活动。 一时间,形成一股红楼梦热,我就是受这影响开始阅读的。 但那时的图书馆藏书数量有限,根本借不到,只好作罢。 直到1988 年夏毕业前夕,才在新华书店花了 购买了这部名著,那时这是个不小的数目。 起初阅读是囫囵吞枣,尤其是书中的前五回,虚虚实实,真真假假,众多人物出场,头绪繁多,关系网密集,时空转换跨度大,诗词曲较多,多用隐语,搞得自己一头雾水,是“死活读不下去”。 别看在上学时,老师对红楼梦讲得头头是道,我们也听得津津有味,记了大 3、量笔记,但是真正阅读原著,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 但我还是参考注释坚持读了下去。 为了能更好地阅读这部小说,帮助加深理解,我还特意订阅了两年的红楼梦学刊,至今还保存着。 就这样,在假期闲暇时就坚持读,陆陆续续地阅读了好多遍,这才能够清楚地理出四大家族的人物关系网,也能够将大观园的平面结构图画出来,这两张早先梳理的结构图表,至今还夹在书里。 开始体会到,这部名著的确不一般,不愧是一部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时至今日,具体细节还记得非常清楚。 虽说阅读了好多遍,可越读越爱读,爱不释手。 但这仅指阅读前八十回而言,后四十回勉强读过两遍,并且越读越不爱读。 情节安排是一个原因,关键是其语言风格与前八十回迥异,艺术水准急剧下跌,读后没有前八十回那样有余味的感觉,所以至今也没有阅读兴趣。 这倒不是受了专家、老师的影响,而是在阅读时的亲身感受。 当然这仅仅是一种个人的阅读体验,拿来与大家交流分享。 (作者单位:山东五莲县潮河中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