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儒林外史》内容摘要:

2、是名门正派,“儒林”本正,哪来“外”乎。 如果有人写一部青楼正史,肯定没有人相信,因为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眼中,“青楼”天生就是用“外”、“野”来描述的。 不过话说回来,好像元朝时候有“一僧、二道、三官、四吏八娼、九儒、十丐”之说,读书人的地位还在妓女之下,凭什么读书人非得占正统史书得篇幅,把千百年来那么多才貌双全的的女子挤兑到荒野之地。 上天不公,自有人打抱不平,于是乎吴先生拿起如椽大笔写了一部儒林外史。 当然了,以上文字也都笑谈了。 不管“外史”还是“歪史”,这书也算是让范进之流的那些不值钱的破名得以流传后世。 南北朝的时候,有个叫刘义庆的王爷还算看的起那帮不三不四的文人,组织了一帮子人写了一部世说新语 3、,此后多少年这帮人都没人理睬。 吴敬梓之前有个叫蒲松龄的山东人,考功名也是屡次不中,于是也改行当了作家,他不屑写读书人,就写一些妖狐鬼怪的事情,不过还是改不了读书人的天性,里面有不少读书人与美丽妖精女子的激情戏,不知道蒲先生是否有意淫的嗜好。 读书人还是要有人写的,别人不屑,吴先生就担当大任,一部儒林外史横空出世。 区区几百来字,也实在谈不了儒林外史多少,如果真的有个儒林外史的杂谈,我这顶多也就算个“野谈”、“外谈”、“笑谈”、“胡谈”那么多的“谈”综合起来,也算是某种意义的“杂谈”了。 最后想起余秋雨先生的话:“中国古代,一为文人,便无足观”。 似乎说的欠妥,也许相互的理解不同,但是一部儒林外史就让现在的文人看着以前的文人哈哈大笑,我不禁想改改余先生的话:“中国古代,一为文人,便太有趣了”,挖哈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