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人教版)内容摘要:

2、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抓住描写伊林娜情绪变化的语句,探究感受故事的情趣,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信息资料:生字卡片、图片、实验器材。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切入举偶1、启发谈话:同学们,我们人类都有两件宝贝,知道是什么吗。 (双手和大脑)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离不开动手和动脑,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动手做做看。 (板书课题)2、图片导入。 出示两张图片:这个小女孩怎么了。 (一个是撅着嘴巴生气的样子,另一个是面带微笑的样子)这个小女孩就是伊林娜。 她为什么生气。 又为什么笑了呢。 学完课文动手做做看你就会明白了。 【疑问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金钥匙。 教师创设 3、的问题情境正是课文的疑点,以此为切入口,利于突破重点,激发探究读文的兴趣。 】对话平台自读1、自主选择学习方式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小组内讲一讲自己会认的字,读字音,再组词,并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3、全班交流汇报:说说你认识了哪些字,是怎么记住的。 【识字教学应该以游戏和活动为主。 二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能力,采用小组交流汇报的形式,达到资源共享,有利于提高自主识字的效率。 】读思1、指名检查读文,师生共同评议。 2、默读课文,画出伊林娜情绪变化的句子,引导学生质疑。 (教师梳理问题:伊林娜的为什么生气。 又为什么笑了。 )3、以小组为单位读书解决问题,教师巡视指 5、3、指名读妈妈的话:“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读句子,体会“光”在句子中的意思。 反复读句子,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4、指导朗读:小朋友说的话要用肯定、想当然的语气。 妈妈说的话要用鼓励的语气来读实验1、按照课文中的描写,和伊琳娜共同做实验验证猜疑。 2、学生谈谈自己实验后的感受。 【亲自动手实验,使学生切身体会到伊林娜生气的原因,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动手做做看,积极参与实践的意识。 】写字学习写“哄、喝、提、题”四个字。 1、 学生仔细观察:你觉得应该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1、 做一做“原来是这样”的发现问题的游戏。 教师可以先做发现示范:示范书写“哄、喝”两个字,然后自言自语:“要想把口字旁的字写好看,口字旁 6、得写得高一点,小一点。 哦,原来是这样啊。 ” “提、题”是左右结构,“题”是半包围结构,“题”字中“是”的“小脚丫”伸得好长啊。 2、 学生临写一遍,然后请学生同桌或小组合作、探究,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在全班交流【用情境式的游戏指导书写,更利于激发学生书写的兴趣,使他们体验到书写和发现的乐趣。 】第二课时对话平台复习1、 开火车检查生字。 2、 指名分角色朗读 16 自然段。 读文默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思考:伊林娜为什么笑了。 交流1、指名读朗志万的话,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2、读读下面的句子,你觉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1)科学家讲的话,我们都应该尽可能地去试一试。 (2)我们要怀疑科学家讲的话。 (3)当我们 8、践,有礼貌地指出来。 【从课内走向课外,在各种语文活动中强化学生不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写字1、学生练习书写,教师相机指导。 2、班级交流展示,对于写得好得同学奖励一面小红旗。 伴教锦囊阅读在线 小郑和造船明朝时候,有个著名的航海家,曾率领船队,七次下西洋。 他们历尽千辛万苦,战胜过数想不到的困难,先后访问了三十多个国家,最远到过非洲东岸、红海和伊斯兰教圣地麦加,传播了我国古老的文化和生产技术,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文化、经济的交流,这些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创举。 这个航海家就是郑和。 郑和是云南昆阳人。 小的时候,他的祖父和父亲曾经乘着大船,去过很远很远的地方。 每逢他们归来,小郑和都要缠着他们讲故事。 9、那些新奇的故事,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扎下了根。 他多么盼望自己也能驾着一条船去远航啊。 可是他不太小,驾驶不了大船,他就经常做些小船玩。 小郑和找来纸,叠了许多小船。 他把小船放在水面上,让微风把它们吹向远方。 他目送着顺水飘荡的小船,心中有了远航的愿望。 郑和暗暗下定决心:长大以后,一定要做个航海家,像祖父和父亲那样,乘上船,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 渐渐地,郑和不再叠纸船了。 只要一有空儿,他就围着造船的叔这一天,郑和捡了一些碎木条和小木片,在屋后的空地上,自己悄悄地造起小木船来啦。 郑和一心一意地造船,把别的事情都丢在了脑后边。 为了造船,他常常忘了吃饭和睡觉。 没用多少天,郑和就造出了三十多只小木船。 船造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