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孩子的缺点变为优点内容摘要:
2、定孩子一生的发展方向。 这个世界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从陌生到了解不可能完全靠自己,其行为习惯的养成受到父母很大的影响。 在家庭教育的第一课堂中,父母本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只有对孩子有错必纠,才能使孩子改正错误,健康成长。 然而,教育要讲方法,改错要讲规则,纠正要讲艺术。 每个孩子即使犯了错误,可能并不知道错在哪里,即使有了缺点,他们也并不知道如何改正,这就需要家长掌握一些有效的纠正孩子缺点的方法。 有了科学的方法,才能实现孩子由劣向优的转化,才能让孩子在自信中快乐地成长。 最根本的是激发孩子的上进心高深的道理常常无法唤起孩子改正缺点的决心,父母应引导而不是压制,最好的方法是给孩子以足够的动力,激发 3、出他的上进心。 人都是有缺点的,一个有缺点,甚至缺点很突出的孩子能够改正缺点,成长进步,离不开父母的正确引导和激励。 因为要想使孩子成功,就必须先给予孩子足够的动力。 而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只讲复杂的道理是完全行不通的,因为他们也许接受不了。 激发孩子成功的动力只有一个,那就是上进心。 上进心是孩子成功的关键所在。 我们的孩子不管具有怎样的缺点,但他们表现出的强烈的求知欲望与探索精神常常令成年人感到惊讶。 求知欲是孩子上进心的动力源泉,所以在父母们赞叹自己的孩子聪明或是埋怨自己的孩子不争气的同时,都应激励孩子求知上进。 孩子强烈的上进心,首先来源于对远大目标的执著追求。 所以家长应帮助孩子从小树立远大的目标 4、,激发孩子为了实现目标而百折不挠的上进心。 求知欲是推动人们自己去探求知识并带有感情色彩的一种内在要求,它是探索、了解自己所未知事物的欲望,是人们追求知识的动力,这种求知欲能够促使人坚持不懈地探究知识。 求知欲在孩子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这是一种可贵的主动求知的表现。 一个求知欲强烈的人,总是用好奇的目光注视着周围世界的一切事物,从中捕捉自己需要的奇妙的猎物,获取新的知识。 当孩子在奋斗目标和求知欲的驱动下,积极进取时,身上的缺点会越来越少,而优点会越来越多,家长此时更应当不断地激励孩子,使他们保持永远的上进心,纠正身上的毛病,攻克学习的难关,一步步实现他们的人生理想。 让有缺点的孩子充满成功的自 6、弄得老师哭笑不得。 最终,校方通知爱迪生的妈妈将他领走,告诉爱迪生的妈妈说这个孩子不可能有出息了。 小爱迪生非常害怕妈妈会责骂他,而爱迪生的妈妈并没有责骂他,只是说了一句:“孩子,我相信你能行。 ”在妈妈的鼓励下,爱迪生最终成为一个世界闻名的发明家。 自信心,是孩子成长中特别重要的个性品质。 自信心建立在孩子自我意识成熟的基础上,是自主精神的重要内容。 自信心强的孩子,不指望依靠别人的帮助,总是会相信自己的力量,确信自己经过努力一定能够取得进步,有所作为。 因此,自信心是一个有缺点的孩子成长为英才的必要条件。 不要对孩子说“你做还早呢”孩子总喜欢跃跃欲试,做点超过自己能力的事情。 一个孩子脚还够不着自行车的脚 7、蹬子,就想去骑车;从来没有下过水,就跳进水中去游戏,父母对此应该怎样对待呢。 首先不要轻率地否认孩子想要试一试自己能力的举动,说些“你做还早呢”的话,把判断强加给孩子,就是随意损伤他们的自信心,这等于给孩子的成长泼冷水。 父母为什么不让孩子按他们的方式去做事情呢。 另外,孩子不会骑车,父母可以帮助他,让他踩着脚蹬子推着车跑,初次体验一下“骑车”的滋味,父母可以给他买一辆小型自行车,让他学着试一试,总有一天他会学会的。 孩子想游泳,不妨给他套上个救生圈,让他在水中嬉戏,做出游泳动作,他会兴高采烈地喊:“妈妈,我会了。 ”他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就会增强一分自信。 父母亲要格外留心孩子“第一次”的尝试,这在他 8、一生的道路上将是一个良好的起步。 用赞许的话鼓励孩子父母对孩子的信任和评价,对孩子树立自信心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因为孩子的经验是很有限的,他的自信心最初是建立在别人对他的反应上。 如果孩子认为自己讨人喜欢并具有一定的能力,那他就会勇往直前,对自己充满信心,因此家长要用微笑、赞许的话来鼓励孩子。 孩子做风筝,却总也做不好,家长对他说:“你能做好,再做一遍怎么样?”却不要责怪他:“你为什么总干不好。 ”因为家长认为他干不成,他也许就真的什么也干不成了。 只有在家长的鼓励下,风筝才会伴随着孩子的欢笑飞上天空。 自信是孩子学习上进的一把钥匙,每个父母都应注意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 在维护自尊的需要中赏识孩子在家庭 10、尤其是对有缺点的孩子,要相信和尊重他们的价值和潜能。 尊重孩子并不是不能提出严格的要求和批评,只是在严格要求和批评中要体现出爱和尊重。 无论孩子的表现如何,家长都要乐意去教育他、帮助他、尊重他。 赏识教育,就是从孩子的自尊、情感需要入手,多鼓励、引导,坚持正面教育。 赏识教育是一种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教育方法,更是一种使孩子舒展心灵、发掘潜能的教育方法。 比如孩子爱打架骂人,家长只知道训斥一通,写份检查了事。 而老师却不同,他问前来告状的孩子:“这个学生打人的次数比从前多了还是少了。 打人的程度比从前轻了还是重了。 ”别的孩子说:“打的次数少了,也轻了。 ”老师笑着告诉大家:“既然这样,说明他比从前进步了,我相信以后他就不会再打人了,我们应当为他的进步鼓掌!”这个打人的学生在一旁听到这暖烘烘的话语,受到这热烈的掌声鼓励,感动得直掉眼泪。 从那以后,他真的再也不打人了。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良好的家庭关系具有对孩子的心理治疗作用。 一旦家庭真诚、尊重理解的态度建立起来后, “孩子就能离开僵化,走向灵活;离开依赖,走向自主;离开戒备,走向自我接受;离开被束缚,走向一种创造性。 ” 建立在爱、尊重和鼓励基础上的家庭关系,是家庭教育走向成功的一道曙光。如何把孩子的缺点变为优点
相关推荐
2、康答书拒绝,因自说不堪流俗,而非薄汤武。 大将军闻而怒焉。 初康与东平吕昭子巽及巽弟安亲善。 会巽淫安妻徐氏,而诬安不孝,囚之。 安引康为证,康义不负心,保明其事,安亦至烈,有济世志力。 钟会劝大将军因此除之,遂杀安及康。 ” 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嵇康生活的时代司马氏统治的晋朝。 这是一个政治黑暗的高压时代。 嵇康被杀的真正原因是拒绝做官。 拒绝的形式是“答书”。 拒绝的原因是“ 不堪流俗
n xīn c224。 i xī h243。 nɡ sh236。 茄子 辣椒 黄瓜 豆角 萝卜 南瓜 白菜 卷心菜 西红柿 qi233。 zi l224。 jiāo hu225。 nɡ ɡ uā lu243。 bo n225。 n ɡ uā d242。 u jiǎo b225。 i c224。 i juǎn xīn c224。 i xī h243。 nɡ sh236。 茄子 辣椒 黄瓜 豆角
2、表达作用就是正面衬托(烘托、铺垫)答题时注意回答完整,如:过渡是从什么过渡到什么,衬托是用次要物象衬托主要物象什么。 2、中间段如果比较长,而且描写的是选文的主要物象,那么它在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是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者照应前文。 三、末段描述或情节在文章中的作用答题思路和模式:一、末段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呼应开头、或兼而有之。 二、写法的特点和效果是
2、守之。 错孙靳【音:,事【义:事奉】武安君白起。 而少梁更名曰夏阳。 靳与武安君阬赵长平军,还而与之俱赐死杜邮,葬于华池。 靳孙昌,昌为秦主铁官,当始皇之时。 蒯聩玄孙卬【音:武信君将【义:部将】而徇【义:攻占】朝歌。 诸侯之【义: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相王【义:一并封王】 ,王卬于殷。 汉之伐楚,卬归汉,以其地为河内郡。 昌生无泽,无泽为汉巿长【古义:掌握市场的官长;今义:行政长官】。
4、象力,猜出了迷底,也记住了生字。 例 52:乖乘人不备例 53 :俄先人后己例 54:更与人方便例 55:今用心读书例 56:碍砸左边,得右边。 例 57:券拳头对刀例 58:尺上看像口,下看像人,合起一看,刚好十寸。 例 59:余两个小孩棚下站例 60:影 红日高高挂,照在北京城,投下三撇儿,那是它的影。 例 61:哥可上又可下,老二喊老大。 例 62:田一块地,四方方,十字路在中央。 例
2、”,也就是由“感”入“悟”的审美方法就可以。 学情分析:高二学生有独立阅读记叙文的能力,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理性认识不足,逻辑思辨能力不强,对阅读较复杂的记叙文有一定的难度。 同时学生的基础层次不同,阅读文章时,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明思想难;知局部易,观全文难;习得知识易,迁移能力难。 教学目标的分析及依据 :依此学情,根据新课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