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课文全译 太史公自序(1)内容摘要:

2、守之。 错孙靳【音:,事【义:事奉】武安君白起。 而少梁更名曰夏阳。 靳与武安君阬赵长平军,还而与之俱赐死杜邮,葬于华池。 靳孙昌,昌为秦主铁官,当始皇之时。 蒯聩玄孙卬【音:武信君将【义:部将】而徇【义:攻占】朝歌。 诸侯之【义: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相王【义:一并封王】 ,王卬于殷。 汉之伐楚,卬归汉,以其地为河内郡。 昌生无泽,无泽为汉巿长【古义:掌握市场的官长;今义:行政长官】。 无泽生喜,喜为五大夫,卒,皆葬高门。 喜生谈,谈为太史公。 太史公既掌天官,不治民。 有子曰迁。 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义:山南水北为阳】。 年十岁则诵古文。 二十而南【义:南下】游【义:游历】江、淮,上会稽【音:,探禹穴,窥九疑 4、山,而余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 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 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夫天下称诵周公,言其能论歌文武之德,宣周邵之风,达太王王季之思虑,爰【音:公刘,以尊后稷也。 幽厉之后,王道缺,礼乐衰,孔子修旧起废,论诗 书 ,作春秋 ,则学者至今则【义:以为准则】之【义:代词,指春秋 】。 自获麟以来四百有馀岁,而诸侯相兼,史记【义:史书的通称】放绝。 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为而死】义之士,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义:表语气,可要】念哉。 ”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义:整编 6、道之不行也,是非【义:褒贬评定】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义:把作为】天下仪表【古义:标准;今义:人的外表】 ,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义:来】达王事而已矣。 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夫春秋 ,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活用:形动,奖】善恶【活用:形动,惩】恶,贤贤贱不肖,存【活用:使动,使恢复】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 易著天地阴阳四时五行,故长于变;礼经纪【义:名动,规范】人伦,故长于行;书记先王之事,故长于政;诗记山川谿谷禽兽草木牝【音:雌雄,故长于风【通假:通“讽” 】 ;乐乐所以【义:的原因】立,故长于和;春秋辩 7、是非,故长于治人。 是故礼以【义:用来】节人, 乐以发和, 书以道事, 诗以达意, 易以道化, 春秋以道义。 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 春秋文成数万,其指【通假:通“旨” 】数千。 万物之散聚皆在春秋。 春秋之中,弑【音: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句式:定语后置】。 察其所以【义:的原因】 ,皆失其本已。 故易曰失之豪厘,差以千里。 故曰臣弑君,子弑父,非一旦一夕之故也,其渐久矣。 故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 ,前有谗而弗见,后有贼而不知。 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 ,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 为人君父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蒙首恶之名。 为人臣子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陷篡 9、论,欲以何明【句式:宾语前置】。 ”太史公曰:“唯唯,否否,不然。 余闻之先人曰:伏羲至【义:极,十分】纯厚,作易 八卦。 尧舜之盛, 尚书载之,礼乐作焉。 汤武之隆,诗人歌之。 春秋采善【活用:形容词作名词】贬恶【活用:形容词作名词】 ,推三代之德,褒周室,非独刺讥而已也。 汉兴以来,至明天子,获符瑞,封禅【音:,改正朔,易服色,受命于穆清,泽流罔极,海外殊俗,重译款塞,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 臣下百官力诵圣德,犹不能宣尽其意。 且士贤能而不用,有国者之耻;主上明圣而德不布闻,有司之过也。 且余尝掌其官,废明圣盛德不载,灭功臣世家贤大夫之业不述,堕【通假:同“隳” ,毁】先人所言,罪莫大焉。 余所谓述故事 11、愤【义:抒发愤懑】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于是卒【义:最终】述陶唐以来,至于【义:到】麟止,自黄帝始。 维我汉继五帝末流【义:遗业】 ,接三代绝业。 周道废,秦拨去古文,焚灭诗 书 ,故明堂石室金匮玉版图籍散乱。 于是汉兴,萧何次【义:整编】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为章程,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义:配合恰当】稍【义:逐渐】进【义:进用】 , 诗 书往往间出矣。 自曹参荐盖公言黄老,而贾生、晁错明申、商,公孙弘以儒显,百年之间,天下遗文古事靡【义:没有】不毕集太史公。 太史公仍【义:沿袭】父子相续纂【音:职。 曰:“於戏【音:w 余维先人尝掌斯事,显于唐虞,至于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