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第五册《哈姆莱特》教学设计内容摘要:
2、大家举例。 教师归纳:梁山伯与祝英台、刘兰英与焦仲卿、贾宝玉与林黛玉同学多举的是爱情悲剧,除此以外还有哪些。 大家可知道莎士比亚著名的四大悲剧是哪四部。 教师归纳: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罗密欧与朱丽叶。 其中又以哈姆莱特最为著名。 这是一部五幕剧,请同学简要了解剧情。 二、明确:第一幕:老王鬼魂显现,告知哈姆莱特自己是被克罗迪斯害死的,这是复仇的缘起。 第二幕,国王克罗迪斯心怀鬼胎,派原为哈姆莱特之友的罗森格兰兹等人对他展开试探。 第三幕:克罗迪斯进一步利用哈姆莱特的恋人奥菲利娅对哈姆莱特试探的同时,哈姆莱特佯装疯癫,通过俳优所演的戏证实了克罗迪斯的恶行,并为复仇误杀了正在偷听的弄臣波格涅斯。 第四幕:克罗迪斯为 4、呈现在读者脑中,而分析人物间关系可帮助我们熟悉剧情,把握人物的心理及命运走向。 请同学们根据剧本出场人物提示和课前自读,说说本剧中的人物关系。 明确:哈姆莱特和克罗迪斯名为叔侄,实为仇人;哈姆莱特和葛忒露德虽是母子,但又有母嫁仇敌的隔阂。 克里迪斯和葛忒露德原为叔嫂后为夫妇,二人间又有毒杀亲夫和企图谋害其子的矛盾。 另一个家庭波洛涅斯一家同样既有自身的矛盾又与哈姆莱特一家关系错综复杂。 波洛涅斯既是国王帮凶又是哈姆莱特挚爱的女友的父亲。 奥菲利娅挚爱哈姆莱特又与父亲有骨肉亲情。 雷欧提斯本是哈姆莱特朋友,后又因与其有杀父害妹之仇而成仇人。 由此可见,主人公哈姆莱特的复仇事件是被放置在一个错综复杂的极为矛盾的环 5、境中,他既担负着复仇的使命,又承受着亲情、爱情、友情等复杂感情的折磨。 同学们在朗读他的台词时要深深体味他矛盾的感情,体会他的复杂情绪。 四、利用多媒体,观看话剧片段(节选相关内容,放时隐去声音,为学生配音留有余地),请两名同学为哈姆莱特和奥菲利娅配音。 请同学们为二位配音者点评,教师相机进行朗诵指导。 然后放原剧作配音(最好是孙道临的)从语气语感、节奏的把握等方面找差距,为进一步品味作品诗化的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奠定基础。 分析后,可抓住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选几组同学即兴配音,互相点评。 五、布置作业:从课后的“理解鉴赏”四道题中任选二题,为下节课讨论作发言准备。 第二课时一、导入:同学们给话剧配音 7、相信哈姆莱特真的疯了,和她由此产生的极为担忧痛苦的心情。 二、再说“生存还是毁灭”一段,请选作“理解鉴赏”第一、第三题的同学谈谈自己的理解。 明确:这是莎翁戏剧中最经典的哲理性独白,既能表现人物激烈的内心矛盾冲突、展示人物性格,又能推动情节的发展。 这段独白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哈姆莱特对生死问题的思考,第二层次是他对思想和行动之间关系的思索。 这之前,他已决定复仇,但他毕竟置身于种种矛盾旋涡中,难以立即付诸行动,这段独白正是他思想转变期激烈的矛盾斗争的产物。 面对邪恶,是坚强还是软弱,是拼死作战还是消极忍受,在哈姆莱特看来,这是生死选择,或挺身反抗或自杀了之。 而即使选择拿起武器挺身反抗,也可能要付 8、出生命的代价。 这是哈姆莱特历数资产阶级社会种种不平等和非正义现象,表现“活”也并不容易,但由于惧怕不可知的死后世界,人们并不情愿结束自己的生命,顾虑使人们变成懦夫。 这是哈姆莱特在经历了一场灵魂的对决后转而思索决心和行动的关系,告诫自己过于“审慎”就会使“赤热”的决心蒙上“灰色”,复仇的大业也会“逆流而退”。 三、讨论第三题时,请同学们谈自己对哈姆莱特性格的分析,可自行做出对人物的评价,教师再介绍不同时期人们对哈姆莱特的不同评价。 让学生认识每个个人,每个时代的个人都会因不同的境遇和个性、思想文化构成而在不同意义上与哈姆莱特发生共鸣。 由此出现了“一千个人眼中的一千个哈姆莱特”,这也正是这个艺术形象塑造成功之处。 四、请选作第二、第四题同学说学习体会。 参考答案见“课文说明”。 五、“说不尽的哈姆莱特”留给后人无限的话题,课文虽为节选,我们仍有许多讨论中未涉及的地方。 课下请同学们从下面题中选一个或自行设题写一篇读后感。 参考题:哈姆莱特超越时代的艺术典型我看奥菲利娅是社会悲剧还是性格悲剧六、请同学们自行选择角色,自愿结合组成演出小组,课下排练本课的课本剧,一周后演出。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