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曲解生妙趣内容摘要:

2、解,又能表达深层语意,达到讽刺、揭露的目的。 古代笑话集嘻谈录中有一则武弁看戏。 说的是武官与文官坐一起看戏,演出的是三国时的故事“七擒孟获”。 武官说:“这个孟获竟这样野蛮无礼,不服从正道的教化,被孔明七次擒住七次释放,尚且不服,想不到孟子的后代竟会有这样性情暴戾而不驯服的人。 ”同席看戏者听后个个掩口而笑。 文官接口说道:“老兄说得太对了,到底还是孔子的后代孔明,比这孟子的后代孟获强多了。 ”在这里,武官把孟获误作孟子的后代,这是误解而非曲解,足见其浅薄而又自作聪明;而文官顺势对诸葛亮的字“孔明”作了曲解,含蓄有力地嘲讽了对方的无知。 这类曲解,意味深长,耐人咀嚼。 在论辩对答中巧用曲解,更是语出惊人,妙 3、不可言。 周恩来总理是世界著名的外交家,有一次他举行记者招待会,介绍我国建设成就。 一个西方记者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 ”这涉及到国家机密,不可能直言相告。 总理眉头一皱,很快答道:“有 18 元 8角 8 分。 ”在场的人全都愕然。 总理解释说:“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面额为 10 元、5 元、2 元、1 元、5 角、2 角、1 角、5 分、2 分、1 分,共十种主辅人民币,合计为 18 元 8 角 8分。 中国人民银行有全国人民作后盾,信用卓著,实力雄厚,人民币是世界上最有信誉的一种货币。 ”话音刚落,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总理有意回避问题的实质,以“总面额”替代“总金额”,于是堵了外国记者的口,又不损害招待会和谐的气氛。 运用曲解,使语言犀利而风趣,充分表现出他过人的应变能力和高超的语言艺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