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ppt课件(19页)内容摘要:

1、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杨振宁(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作者简介 杨振宁 1922年 9月 22日出生于中国安徽省合肥市。 1938 1944年在中国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读书,先后获学士、硕士学位。 1945年赴美求学, 1948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958 1979年获普林斯顿大学和波兰、美国等六所院校的理学博士学位, 195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71年以来杨振宁多次到中国,对中国的科技政策提出许多很有建设性的重要建议。 在促进中美科技交流和合作中起了重要作用,还努力帮助中国学者和留学生在美进行科研和学习。 著有 基本粒子发现简史 等。 文章涉及的几位科学家 富兰克林 本杰明 富兰克林是 18 2、世纪美国最伟大的科学家,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1706年 1月17日,本杰明 富兰克林出生在北美洲的波士顿。 富兰克林不仅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社会活动家。 他参加了第二届大陆会议和 独立宣言 的起草工作。 1787年,他积极参加了制定美国宪法的工作,并组织了反对奴役黑人的运动。 爱因斯坦( 1879 1955)爱因斯坦是 20世纪最伟大的自然科学家,物理学革命的旗手。 1879年 3月 14日生于德国一个经营电器作坊的小业主家庭。 1905年在物理学中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特别是狭义相对沦的建立和光量子论的提出,推动了物理学理论的革命。 1939年他获悉铀核裂变及其链式反应的发现,上 3、书罗斯福总统。 建议研制原子弹,以防德国占先。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美国在日本两个城市上空投掷原子弹,爱因斯坦对此强烈不满。 战后,为开展反对核战争的和平运动,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1955年 4月 18日逝世于普林斯顿。 爱迪生托马斯 阿尔瓦 爱迪生是位举世闻名的美国电学家和发明家 ,他除了在留声机 、 电灯 、 电话 、 电报 、 电影等方面的发明和贡献以外 , 在矿业 、 建筑业 、 化工等领域也有不少著名的创造和真知灼见。 爱迪生一生共有约两千项创造发明 , 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学习目标 了解课文内容:新事物出现的原因,中美教育哲学的异同等。 掌握文章使用的说明方法。 了 4、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需掌握的字的读音几 ( )乎 光 纤 ( )趋 ( )势 芯 ( )片挠 ( )头 聘 用( ) 着( )眼点 弥 补( )胆 怯 ( )j 无穷无尽: 归根到底: 与日俱增: 层出不穷: 创新: 辩证: 弥补: 着眼:没有穷尽;没有限度。 归结到根本上。 都、全。 随着时间增长而增长。 接连不断地出现。 抛开旧的,创造新的。 合乎辩证法的。 把不够的部分补足。 从某方面观察、考虑。 世纪之交,杨振宁先生回顾了近两百年来世界上出现的许多新事物,分析了近两百年,特别是近二三十年新事物层出不穷的原因,并循此提出了“科”和“技”哪一个更重要的问题,进而溯源说明了中国和美国的教育哲学在鼓励创新上 5、的异同。 科:基础科学;技:应用技术根据文章主旨的提示,我们可以把文章分为两大部分根据文章主旨的提示,我们如何把文章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二部分1 910 17两百年间新事物层出不穷原因: 工业的发展大大促进了人类的生产力举例子列数据作比较分析“科”与“技”的关系( 1 2)( 3 9)( 10 13)分析中美两国教育哲学的异同( 14 17)因地制宜鼓励创新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中美两国教育哲学的异同美国教育哲学 中国教育哲学相同点不同点适应对象及后果学习方式都能鼓励创新对前 30 40的学生很有益,比较容易成功。 对后 30 40的学生很有益,成才后可以跟比他聪明的人竞争跳跃式学习,很有自由度, 6、自己可以探索很多东西按部就班的训练,扎实,可以了解很多不是几天就能学到的东西。 杨振宁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如果是美国学生,就要鼓励他多学一些有规则的训练;如果是一个亚洲学生,他的教育是从亚洲开始的,那么就需要多鼓励他去挑战权威,以免他太胆怯对于不同对象的学生,应根据受教育背景的不同,区别对待。 一 、 指出下面的语段中出现的说明方法 , 并分析它的作用我可以随便举个例子:一百年以前,世界的农业人口占人口总数的 80以上;今天,美国的农业人口,只占全国人口的 1 2,可是他们生产出来的粮食,不仅可以供全美国人食用,还可以出口到世界各地去。 1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2有力地说明了“工业的发展大大促进了 7、人类的生产力”。 二 、 下列各句中红色的字 、 词能否去掉 , 为什么。 1 财富 杂志说, 近 30年来新成立的科技公司的总资产,已经 接近 1万亿美元,而这个增长速度还在与日俱增。 2这两百年尤其是近一百年、五十年来,世界是由三个 相互关联 的环节推动着前进的。 不能。 因为“近”和“接近”都是表示约数的词,使所列的数字更具准确性。 不能。 “关联”是指事物相互之间发生牵连和影响。 三个环节是科学、工业和经 济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三 、 为什么在这两百多年间能够产生这么多的新事物呢。 归根到底 , 很简单 , 是因为工业的发展大大促进了人类的生产力。 这个变化是一件非常惊人的事情。 我可以随便 8、举个例子:一百年以前 , 世界的农业人口占人口总数的 80以上;今天 , 美国的农业人口 , 只 占全国人口的 1 2 , 可是他们生产出来的粮食 , 不仅可以供全美国人食用 , 还可以出口到世界各地去。 1 选段以 _ 的修辞手法提出了说明的重点:设问两百年来产生这么多新事物的原因在于工业的发展大大促进了人类的生产力。 2 为了阐释清楚说明重点 , 作者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3 文中加横线的 “ 只 ” 起到了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只”,强调了美国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率之低,并和下文他们粮食产量之高形成更为鲜明的对比,突出“工业的发展大大促进了人类的生产力”。 4作者对于“科”与“技”的关系持什么看法。 二者谁更重要些的问题,没有简单答案,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国家制宜。 文中第 6段作者指出,世界是由三个互相关联的环节推动前进的,用“ 、 ”表示出三者的关系。 明确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科技 经济 你学了本文之后学到了什么。 你认为自己应该怎样学习。 学习目标 了解课文内容:新事物出现的原因,中美教育哲学的异同等。 掌握文章使用的说明方法。 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