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柿竹园金属公司现场制造管理制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水平钻孔内,由于卡钻、烧钻、偏斜等原因造成重复钻进时,其重复进尺不予验收。 未经设计部门 ]同意,擅自改变 钻孔设计方位等进行施工的钻孔进尺不予验收。 由于操作人员责任心不强,造成岩芯采取率低于 70%,矿芯采取率低于 75%者,应予追究责任。 立钻、水平钻未达到设计位置,由于客观原因造成停工时,须经主管部门同意方能拆除钻具和钻机。 各类钻探工程,无地质部门孔深验证资料其进尺不予验收。 第 17 条验收人员的职责. 采掘工程验收时间 . 掘进验收时间。 每月最后一周。 验收报表由采,掘工区测量人员于 次月 1 号报生产部,经生产 部审核,总工程师或报生产副矿长批准后于 2 号报公司办公室。 参加验收人员的职责与分工: 生产部负责组织,由工程管理部,财务部、公司办公室,安环部及施工 单位参加成验组,分别对井下各类工程数量、质量进行验收工作。 其具 体职责如下: 测量人员:对施工坑道的方向,坡度、天井的倾角是否符合 设计要求负责,并记录验收数据. 地质人员;对其设计指导施工的坑道质量负责验收。 17. 采矿人员:对开拓,采准坑道的断面, 规格、支护、人行道、 水沟、混凝土工程,采场充填质量等负责验收。 计统人员.负责核对坑道的进尺数和检查计划完成 h 专况。 第 18 条 凡参加验收人员,不执行本制度,按经济责任制考核,情节严 者追究责任。 应参加验收人员,无故缺席一人,扣单位 10 分由各验收组考 上报矿考评会。 第二章 矿山地探管理工作 第 19 条 为扩大矿山地质储量,延长矿山服务年限,在生产主管下,以最合理手段,对矿区成矿有利地段及近圈,外围进行地质详查或勘探。 第 20 条 矿山地探工作是矿山各项工作的一部分 , 在编制矿山工作计划时.须编制地探工作年度计划。 第 21 条 地探工作是矿山地质工作的组成部分,须有专人负责,每年底进行一次年度小结和编制下一年度计划,地探设计由生产部组织会审,经总工程师审查呈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同意后,组织监督施工并负责其地质技术管理工作。 第 22 条 根据矿山生产的需要,对所勘探矿床或矿体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和经济评价,并上 报请上级主管部门,确定地探工作所要达到的程度。 第 23 条 地探工作的全部有关质量要求,按地质部或有色矿山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规范、规定执 行。 第 24 条 地探工作的取样(化学样或其他样品)由地探技术人员负责安排,岩矿心的入库工作由施工单位负责。 第 25 条 从矿山生产需要出发,加强地质科学研究,以解决矿区实际地质问题,有效地指导勘探工作。 第四章 生探工程设计和理管 第 26 条 设计人员必须贯彻执行矿山开采技术政策,充分掌握基础资料,深入现场了解施工条什件,精心设计,尽可能地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以求用最少的投资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第 27条 所有生探工程必须先设计,一般设计由单位地质技术负责人审查、交生产部等有关部门审批并经公司 总工程师,生产副总同意即能施工。 较大设计应出生产副矿长或总、副总工程师会市通过,打印成图后才能交付施工。 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发现有地质安全条件有变化。 需对原设计进行修改,必须提出理由,并将修改后本单垃地质技术负责人审查,报生产部等各部门审批同意后方能按修改设计施工。 较大的工程的修改要报请生产副矿长和总工程师同意。 第 28 条 生探设计原则: 28. 1 新开拓中段由生产部进行地,生探的总体方案设计。 28. 2 开采中段生探设计由单位地质人员承担,设计人员必须根据矿体赋存的地质条件选择恰当地生探工程( 沿脉,穿脉、天井盲申段及水平钻探)探边、扫盲必须由钻探超前。 28. 3 生探设计必须有一定网度。 所以设计工程尽可能考虑采准、开采所利 用。 第 29 条 各项设计必须提供必备的技术参数 t 沿脉、穿脉设计技术参数: a 弯道参数(曲率半径、切绂长、转夹角度数 b 切线交点坐标、施工长度、方位、坡度。 c 贯通坑道还应计算贯通点的工程及两头前进方向的坡度。 d 平巷应设计水沟。 天井设计参数:断面、高度、开门中心座标和倾角和贯通点至上中段中心点坐标,如斜天井、需设计天井上 升的倾角和方位。 盲中段设计参数:长度、方位、坡度,规格、高程。 水平钻设计参数。 长度、方位、倾角、位置及工程质量要求。 施前必须提供施工通知单,并向施工人员交底。 第 30 条 生探设计内容: 生探设计图。 工程名称、比例尺,座标,测点、原有工程,设计工程、设计参数、各种地质界线、矿体界线已采样品,样号、分析结果。 文字说明。 工程设计的目的及预 期效果,工程施工顺序、施工要求、施工过程中有关安全注意事项、各级审查意见。 表格:工程量统计表,责任表。 第 31 条 探矿工程结束后,工区地测人员负责整理下例资料:文字说明、储量和品位计算表、图纸(座标、探矿工程位置、矿体产状、形态厚度、矿石与围岩性质、开采范围内的断层、老窿溶洞、水文地质条件以及与相邻矿体,采空区关系)等部分,经工区技术主管签字后,提交生产部组织会审,并由生产部主管领导签字认可,方可提交作采准设计。 第五 章 采探工程管理制度 采掘工程管理包括探矿、生探工程技术管理和矿房回采中的技术管理工作。 第 32 条 探矿工程管理: 32 .1 纳入年、月采捌技术计划的探矿工程项目,必须按审定的设计图纸施工。 32 .2 探矿工程施工前,通过设计审批,填好一式三至四份施工通知单,生产单位才能组织施工,施工通知单安全部门、生产部和生产单位各留存一份。 当工程结束时,填好停工通知单,发送上述各单位。 32 .3 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发现施工与设计有偏差时,应及时在现场予以纠正(划中线,扩帮线、腰线等)并在四小时之内填好一式四份工作联系通知单,发送有关单位。 32 .4 在施工过程中如因地质、水文、安全等情况的 变化而影响整体设计施工时,应向有关生产部门映情况,并由工区技术组在三天之内提出修改补充设计,经会审通过后,按修改补充设计施工。 32 .5 如因地质情况局部变化,需作局部补充修改时,由工区技术组填写好有关局部补充修改工程示意图的工作联系通知单,经各生产监管部门审核,领导批准即可施工。 32 .6 为了保证安全生产,发现本区段探矿工程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4 小时内应向领导汇报并以书面报告形式通知有关单位及施工单位。 贯穿巷道相距 15 米时; 接近老采区 时; 接近涌水带时; 当地质构造发育,岩石性质破碎松散且需要进行维护时。 32 .7 探矿工程的地质原始编录按地质编录细则进行,测量按工程进度进度情况及时加测成图。 地质编录的工程一般要求沿脉不落后于掌子面 30 米,穿脉坑道原则上不落后于 20 米,所有见矿坑道工程结束后,地质编录的同时布置取样位置,进行取样化验。 32 .8 单矿块探矿工程结束两个月后,按照规范要求整理出正规的地质、测量资料包括: 1/ 200、 1/ 1000、 1/ 20xx 中段地质原图和附中段的 l/ 200 原图,所有图纸、图幅交生产部检查校核并经主管领导签字后方能生效。 单矿快探矿结束后,如果矿块品位变化很大,应对矿体重新进行检查测最或重新测定计算,并写出应包括有投入工程量、工程类别、矿石量、获矿指标、施工中的经验教训年的技术总结。 第 33 条 矿房(采场)回采技术管理 33 .1 地质技术人员进行各次回采范围的矿体地质圈定,计算开采储量、品位及夹石等参数。 33 .2 深孔崩落的切割层及各分层凿岩巷应进行分层的测量和地质原始编录。 浅孔留矿法 ,在每月底要进行一次测量验收并进行地质编录。 如遇到矿体变化大时应增加测量素描分层数。 33. 3 采矿场应建立各次大爆破采矿档案,内容包括爆破范围、时间、采矿量、贫化损失情况。 回采结束后及时圈定空区范围,并跟踪冒落情况,及时在图上圈定。 33 .4 每个采场从开采到最后结束都要建立正规准确的原始资料. 其中内容包括 提交采矿设计的生探地质图纸资料。 每个凿岩分层的地质平面图, 上述资料应依次编号并登记存档作 永久资料交公司资料室保存。 附图: ①分层地质平面图。 ②矿体剖面图。 ⑧矿体定向投影示意图。 第六 章 地质储量的计算和管理制度 第 34 条 矿产资源是矿山生产建设的物质基础,储量管理是矿山生产技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加强矿山地质储量管理工作,各生产单位地质人员负责地质储量管理工作。 第 35 条 地质储量要分中段分矿块建立计算台账,其内容包括勘探工程加权品位计算表,截面加权平均品味计算表,付产矿量计算表和块段储量计算表等。 各种 计算表格要注明计算者和计算日期,以便核查。 第 36 条 储量计算要选用合理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保证计算成果的可靠性。 在一般情况下,可以选用水平截面法计算;对于在垂直方向上形态产状特别复杂的矿块,垂直工程控制网度又比较密的情况下,应选用垂直截面法计算,体积计算公式如下: 当相邻截面矿体面积之差 S1 一 S240%时 体积 V=1/3( S1+ S2+√ S1 S2) h 当相邻截面矿体面积之差 S1 一 S40%时 体积 V= 1/2( S1+S2)h 当相邻截面矿体面积成 一向延长的线状尖灭时 体积 V=1/2 Sh 当相邻截面矿体成点状尖灭时 体积 V_=1/3Sh 第 37 条 负责地质储量管理的人员,要经常深入现场,了解生搽工程施工进度和地质情况变化,及时补充修改设计。 生探结束后,要及时整理生探成果资料。 第 38 条 地质储量应定期按勘探研究程度分级计算。 依据 GT/T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 /储量分类》进行储量分类及估算,分别计算储量、基础储量和资源量。 储量 :是指基础储量中的经济可采部分,即在预可行性研究、可行 性研究或编制年度采掘计划的当时,经过对经济、开采、选冶、环境、法律、市场、社会和政府等诸因素的研究和评价,结果表明在当时是经济可采或已经开采的部分,扣除了设计、采矿损失的可实际开采数量表述。 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评价阶段不同,分为可采储量( 111)、预可采储量( 121)、( 122) 基础 储量 :据 《固体矿产资源 /储量分类》 ( GT/T177661999),基础 储量 是查明矿产资源的一部分。 它能满足现行采矿和生产所需的指标要求(包括品位、质量、厚度、开采技术条件等),是经详查、勘探所控制的、探查明 的并通过可行性研究、预可行性研究认为属于经济的边际经济的部分,基础 储量 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可分为 111b、 121 b、 122b 资源 量 :据 《固体矿产资源 /储量分类》 ( GT/T177661999),资源 量 是指查明矿产资源的一部分和潜在矿产资源的总和。 包括经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证实为次边际经济的矿产资源以及经过勘查而未进行可行性研究和预可行性研究的内蕴经济的矿产资源。 我公司暂分为 33 33 333。 第七 章 生产矿量计算管理制度 第 39 条 为了加强生产计划管理,认真贯彻执行“ 矿山技术政策”,严格遵守合理的采掘顺序 ,保证矿山采用合理比例关系,贮备适量的三级矿量,是实现矿山持续正常生产的保证。 第 40 条 生产矿量按开采准备和勘探程度的不同,划分为开拓、采准、备采三级矿量,三级矿量应按矿块,中段进行计算,建立相应的计算台帐。 第 41 条 三级矿量的计算资料、成果是编制年、季度采掘计划的主要依据。 为加强生产矿量管理工作,生产单位的地测技术人员严肃负责。 第 42 条 生产矿量是平衡表内地质储量的一部分,按开采准备和勘探程度的不同,可分为开拓、采准、备采三级。 各级矿量划 分标准,根据冶金部 1963年颁发的“有色金属矿山生产矿量计算暂行规程”结合我矿具体情况划分如下: 开拓矿量: 开拓矿量是平衡表内地质储量的一部分。 凡开采设计所规定的开拓系统巷道,均已开掘完毕,构成完整的干线运输系统,如竖井、斜井及通往矿体石门,岩层内或矿体内的干线运输巷道,以及铺轨架线工。20xx年柿竹园金属公司现场制造管理制度(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