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人教版新课标语文一轮复习课件 专题八 古代诗歌阅读内容摘要:

1、课标版 语文 专题八 古代诗歌阅读 1.(2015课标 ,8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问题。 (11分 )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岑 参 闻说轮台路 ,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 ,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 ,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 ,私向梦中归。 注 临洮 :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 :唐六都护府之一 ,治所为庭州 (今新 疆吉木萨尔北 )。 轮台 :庭州属县 ,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1)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 ,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 ? 请简要分析。 (5分 ) (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 用 ?(6分 ) 答案 (1)本诗描写的边塞风光并 2、非作者亲眼所见 ,而是出于想象。 从 标题可以看出 ,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 ;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 后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 (答出描写出于想象的 ,给 3分 ;进行简要分析的 , 给 2分 ) (2)第一问 :表现了诗人虽有羁旅思乡之愁 ,却能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热忱。 (3 分 ) 第二问 :使得诗中的思乡之情不至流于感伤 ,也提升了全诗的格调。 (3分 ) t 解析 (1)两首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明显的不同在于 :白雪歌送武判 官归京是实写 ,写的就是诗人眼前所见之景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是 虚写 ,写的是诗人出发之前想象之景。 (2)鉴赏思想情感 ,首先要明确诗句大意 ,诗歌尾联的 3、大意是 :勤于王事不敢 嫌道路遥远 ,只有在梦中才能偷偷回到家乡。 然后通观全诗 ,把握情感。 前 六句极言北庭环境的艰苦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 ,表达了诗人虽有勤于王事和 思念家乡的矛盾心理 ,但思想上还是爱国情感占上风。 2.(2015课标 ,8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问题。 (11分 ) 残春旅舍 韩 偓 旅舍残春宿雨晴 ,恍然心地忆咸京。 t 树头蜂抱花须落 ,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 ,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 ,拂拭朝簪待眼明。 注 韩偓 (约 842923):字致尧 ,京兆万年 (今陕西西安 )人。 这首诗是作 者流徙闽地时所作。 咸京 :这里借指都城长安。 梁 :官 4、帽上的横脊 ,古 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 朝簪 :朝廷官员的冠饰。 (1)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 ,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 ,并简要 赏析。 (5分 ) (2)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6分 ) 答案 (1)构思巧妙 ,把“花须落”“柳絮行”这些常见的残春景象 与“蜂抱”“鱼吹”联系起来 ,十分新奇 ;用词巧妙 ,“抱”“吹”的使 用虽然出人意料 ,却又显得非常自然。 (答出的 ,给 3分 ;答出的 ,给 2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 ,只要言之成理 ,可酌情给分 ) (2)表达了作者内心孤寂愁苦 ,但仍忠于大唐、心系故国之情。 通过参禅使 自己平静 5、,通过饮酒化解“愁阵” ,表明他内心孤寂愁苦 ;避免染“尘埃” , 整理朝冠期待“眼明” ,表明他不愿依附奸佞 ,对大唐一片忠心。 (答出什 么感情的 ,给 3分 ;进行简要分析的 ,给 3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 , 只要言之成理 ,可酌情给分 ) 解析 (1)颔联首先抒写诗人对皇都美好春光的回忆 :仰望绿暗红稀的树 梢 ,蜜蜂抱着花须随花飞落 ;俯观柳絮飘坠的池水 ,鱼儿吞吐着 ,像是在吹着 柳絮游弋玩耍。 飞花、落絮本是残春景物 ,而蜜蜂、鱼儿却为这残春平添 了无穷意趣与几分生机 ,故没有半点伤春伤别的落寞 ,更不见晚唐衰飒的诗 风。 因为诗人是带着曾经沐浴皇恩的深情在回忆这皇都的风物 6、 ,所以在诗 人笔下 ,虽然已是暮春 ,这长安的晨昏与草木也总带着几分温暖与芳菲。 (2)颈联的“禅伏诗魔归净域 ,酒冲愁阵出奇兵” ,具体写诗人客居馆舍的寂 寞。 诗人客居馆舍 ,感到无聊 ,想用诗来抒写自己的心境。 然而 ,几番思考 终未写成。 诗人只好以“禅伏诗魔归净域”来为自己解嘲。 诗未写成 ,悲 忧郁愤越积越深 ,只好用酒来冲荡这重重愁阵。 酒精的作用使诗人产生了 信心和希望 :“两梁免被尘埃污 ,拂拭朝簪待眼明。 ”要好好地保存珍贵的 朝帽 ,千万不能让它被尘埃污染。 诗人的言外之意是宁肯终生潦倒 ,也不改 变自己的气节。 想到这儿 ,诗人不愁了 ,也不悲了 ,他轻轻地擦拭着朝簪 ,心 中暗暗地 7、决定 :一定要耐心地等待 ,一直等到大唐复兴 ,到那时我再戴上朝 帽、穿上朝服来参与朝政。 闻一多说 :“作者深知唐王朝避免不了灭亡的 命运 ,而自己又无所作为 ,故所作之诗多缅怀往事 ,情调悲凉。 ”这首诗中作者没有直抒悲凉之思 ,但他深深眷顾的往日温馨 ,实已成为今 日悲凉的衬托。 3.(2014课标 ,8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完成问题。 (11分 ) 阮郎归 无名氏 春风吹雨绕残枝 ,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渌欲生漪 ,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 ,燕双归。 讳愁无奈眉。 翻身整顿着残棋 ,沉吟应劫迟。 注 作者一作秦观。 讳愁 :隐瞒内心的痛苦。 劫 :围棋术语。 (1)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 8、抒发起了什么作用 ?请结合内容分 析。 (5分 ) (2)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 ?是如何表现的 ?请简要阐述。 (6分 ) 答案 (1)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 春风吹雨 ,残红满地 ,词一开始就给人 以掩抑低回之感 ;接下来写风雨虽停 ,红日却已西沉 ,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 解除 ,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2)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 是通过人物自 身的动作来表现的。 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 ,借以转移愁情 ,可又因心事重 重 ,以致犹豫不决 ,落子迟缓。 解析 (1)鉴赏景物描写的作用 ,要理解描写景物的词句 ,体悟景中蕴含的 情感 ,指出景物描写的句子在 9、结构、主旨表达、抒情方面的作用。 (2)词中末尾两句 ,主要是动作描写 ,抓住所描写的动作的特点 ,结合上文景 中所含之情 ,不难得出正确答案。 分析时 ,首先要翻译词句 ,由动作中归 纳、提炼体现词中人物情感的肢体语言。 4.(2014课标 ,89)阅读下面两首诗 ,完成问题。 (11分 ) 含山店梦觉作 唐 韦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 ,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 ,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 宋 郭震 几代生涯傍海涯 ,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 ,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 韦庄 (约 836910):字端己 ,长安杜陵 (今陕西西安东南 )人。 曾流离 迁徙于汴洛、吴越等地。 郭震 :字希声 10、 ,成都人。 生卒年及生平不详。 (1)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 ?请简要分析。 (5分 ) (2)两首诗都写到“灯前” ,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 情 ?(6分 ) 答案 (1)诗人是用衬托的方法来表现感情的。 诗人虽然到处漂泊 ,但 好像对此并不在意 ,认为这是“等闲”之事 ;而客中一觉梦醒 ,思家乡、念 亲人的惆怅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写出“衬托”方法的 ,给 2分 ;进行具体分 析的 ,给 3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 ,只要言之成理 ,可酌情给分 ) t (2)韦诗中 ,“灯前”表现了诗人旅途漂泊中的凄清、失神、怅惘之情 ;郭 诗中 ,“灯前”表现了诗人住宿在渔 11、家所感到的温暖、愉悦之情。 (答出韦 诗中“灯前”表现出什么样感情的 ,给 3分 ;答出郭诗中“灯前”表现出什 么样感情的 ,给 3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 ,只要言之成理 ,可酌情 给分 ) 解析 (1)韦庄是唐末乱世的漂泊者 ,他的行迹遍及大半个中国。 首句写 羁旅漂泊的身世已让他习以为常 ,其中“惯别家”体现了韦庄的无奈与辛 酸。 通过“等闲”一词可看出 ,诗人好像对此并不在意 ,认为这只是“等 闲”之事而已。 诗人长久漂泊江南 ,远离家乡 ,但思乡思亲之情深埋心间 , 挥之不去。 一觉醒来 ,面对无言的山月 ,这个孤独的游子倍感惆怅。 (2)韦诗前两句 ,虽一再表白“流离”“惯别家”“客 12、天涯”不过“等闲” , 可客中一觉梦醒 ,孤苦凄清之情油然而生。 把握韦诗“灯前”的感情 ,关键 扣住“惆怅”一词 ,“惆怅”是诗人情感表达的转折点。 郭诗首句写渔家 世代与海为伴 ,二句写渔家简陋的生活环境 ,三句写一家人其乐融融 ,和谐 幸福的场景 ,这让诗人这个游子倍感家的温暖。 诗人虽是夜宿渔家 ,但其漂 泊的孤独凄苦被渔家的温暖愉悦融化。 把握郭诗“灯前”的感情 ,关键扣 住“笑说”一词 ,“笑说”透露出诗人的情感指向。 5.(2013课标 ,8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完成问题。 (11分 ) 鹊桥仙 陆 游 华灯纵博 ,雕鞍驰射 ,谁记当年豪举 ?酒徒一一取封侯 ,独去作江边渔父。 t 轻 13、舟八尺 ,低篷三扇 ,占断 洲烟雨。 镜湖 元自属闲人 ,又何必君恩赐与 ? 注 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 博 ,古代的一种棋戏。 占断 :占 尽。 洲烟雨 :指长满 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镜湖 :即鉴湖 ,在今浙江绍 兴。 唐天宝初 ,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 ,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1)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 ?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5分 ) (2)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 ,这有什么用意 ?请简要分析。 (6分 ) 答案 (1)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受赏封侯 ,而自己只能做个闲 散的江边渔翁。 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 (2)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 14、及愤慨不平。 皇帝既置我于闲散 ,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 ,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 呢 ?再说 ,天地之大 ,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 ,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 ! t 解析 (1)本词发端便以一往情深的笔触追忆当年与同僚纵情博弈 ,猎射 驰驱的豪迈戎马生涯。 第三句由前两句回忆而折入现实 ,如今无人记得当 年豪情壮志 ,愤慨之情便油然而生。 因此上阕最后两句便描绘出了两类人 物的两条道路 ,以此对比 ,作者的深沉孤愤与掉头不顾的傲岸之情全面展 现。 (2)本词为作者闲居故乡山阴时所作 ,表现的是身寄湖山、心存河岳之情。 下片前三句写湖上生活 ,无拘无束 ,占断烟雨。 四、五句借用典故翻出新 意 :官 15、家既置我于闲散 ,这镜湖风月本属闲人 ,何用官家赐予 ?再说天地之大 , 江湖之迥 ,谁又稀罕官家赐予 ?夷然不屑之态 ,愤慨不平之情 ,蓄积而出。 6.(2013课标 ,8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完成问题。 (11分 )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 (其一 ) 朱 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 ,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 ,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 ,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 ,却望柴荆独自回。 (1)这首咏梅诗中 ,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 ?请简要分析。 (5分 ) (2)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请简要分析。 (6分 ) 答案 (1)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 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 ,而 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 ,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 (答出烘托和 渲染的 ,给 2分 ;能作简要分析的 ,给 3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 ,只 要言之成理 ,可酌情给分 ) t (2)表现了作者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