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ppt课件(8)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内容摘要:
1、专题 8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第二部分 近代史部分600分易混 概念 &考点700分综合 考法 &考练600分基础 考点 &考法本专题以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为主线,介绍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 17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启蒙思想的传播,欧美主要国家英美法德旧的社会基础走向瓦解,专制制度或殖民统治在革命和改革中走向灭亡,英美法德逐步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 由于国情不同,各国政治制度呈现出不同的特征,资产阶级代议制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推动世界政治文明的发展进程。 600分基础 考点 &考法考点 25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考点 26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考点 2、 27 法国共和制的确立考点 28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分考点 1 资产阶级革命和 “光荣革命 ”政治前提考法 1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背景考法 2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考法 3 “光荣革命 ”分考点 2 权利法案考法 4 权利法案 (1689年 )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分考点 3 责任内阁制形成、政党制度和 1832年议会改革 君主立宪制的发展完善考法 5 责任内阁制及运行机制考法 6 1832年的议会改革考法 7 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与作用考法 8 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不断发展考点 25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7世纪初 , 英国资本主义有了较大发展 , 但斯图亚特王朝的国王詹姆士一世和继承者查理 3、一世信奉 “ 君权神授 ” , 厉行专制 , 迫害清教徒 , 严重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 阶级矛盾尖锐。 为了镇压苏格兰人民起义 (导火线 ), 筹集军费 , 召开休会多年的议会 (开始标志 ), 国王要解决财政困难 , 资产阶级与新贵族却要限制王权 , 矛盾最终激化 , 1640年革命爆发。 1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 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2 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结成联盟共同领导革命的原因: 17世纪初 ,英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够充分 , 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封建统治势力强大;新贵族与资产阶级有共同的利益要求。 这也是后来英国政治发展中经常出现 4、用妥协的 、 和平的 、 渐进的方式实现社会变革的原因。 164 0 年 16 49 年 16 60 年 16 88 年 革命开始 处死查理一世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 光荣革命 ” 资产阶级共 和国成立(克伦威(查理二世君主专制)(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统治确立)尔独裁 ) ( 和平、不流血、妥协 的方式实现社会变革 ) “ 光荣革命 ” 中 , 议会邀请荷兰执政威廉和他的妻子玛丽共同入主英国的原因:1 玛丽和威廉有继承权。 (目的:为 “ 光荣革命 ” 披上合法外衣。 )2 信奉新教。 3 代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4 权力来源不是 “ 神授 ” 而是议会 , 便于控制 , 政府权力由英 5、王开始转向议会。 1 限制了国王的立法权 、 财政权 、 司法权和军权等。 2 保证议会的权力。 3 确立了 “ 议会权力至上 ” 的原则 , 国王逐渐 “ 统而不治 ” , 标志君主立宪制确立。 局限性:没有解决国家行政的决策和执行问题。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才解决此问题 ) 王位继承法 : 1701年 , 为进一步限制王权 , 议会有权决定王位继承和任命法官问题 巩固了君主立宪制。 1 形成过程: “ 光荣革命 ” 前 , 国王的最高咨询机构是枢密院;“ 光荣革命 ” 后 , 内阁成为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 ;乔治一世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的惯例使国王的行政权逐渐移交到内阁;沃波尔开创下院多数 6、党领袖任首相并组建内阁的先例 , 内阁对议会负责 , 形成 “ 内阁遭下院反对首相须辞职 , 或解散下院由新选出的下院决定去留 ” 的惯例。 18世纪中叶 ,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标志君主立宪制的发展。 国王真正 “ 统而不治 ” , 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 2 内阁权力膨胀: 19世纪 70年代 , 内阁逐步凌驾于议会之上 (议会许多权力转向内阁 )。 3 影响: 议会取得对行政权 (内阁 )的监督与控制。 4 内阁形成后 , 两党在英国长期轮流执政 , 议会中政党制度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 5 内阁、国王、议会之间关系及运行机制 英国代议制的发展完善 1832年议会改革 (议会选举规则的制定 ); 7、19世纪 70年代后议会权力被削弱 , 内阁权力膨胀。 1 原因: 议会采用的选举制度不合理;伴随工业革命深入发展 , 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参与国家政权。 (根本原因 )2 内容: 放宽对选民财产资格的限制;重新分配议席。 3 结果: 选举权扩大;主要受益者 工业资产阶级。 4 评价(1)积极: 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选举权和参政权 , 推动工业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2)消极:工人 、 贫民 (和妇女 )的政治权利受到限制。 1 君主立宪制的特点(1)议会权力至上 , 是国家权力中心 , 掌握立法权。 (2)内阁只掌握最高行政权 , 对议会负责。 (3)国王 “ 统而不治 ” , 只是 8、国家的象征。 (4)君主制 、 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 2 作用(1)结束君主专制制度 , 是历史的进步。 (2)稳定社会秩序 , 缓和社会矛盾。 (3)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4)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了资产阶级政体的一种发展模式。 1 “ 光荣革命 ” 确立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 , 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奠定基础 (前提 )。 2 权利法案 颁布 , 确立 “ 议会权力至上 ” 的原则 , 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 国王逐渐 “ 统而不治 ” (国王依然有相当大的权力;国王与议会之间仍然存在权力斗争 )3 1721年 , 沃波尔担任内阁首相 , 责任内阁制形成 , 国王真正 “ 统而不治 ” 9、 , 君主立宪制最终确立。 4 18世纪 , 内阁制形成后 , 两党轮流执政 , 政党制度形成。 5 1832年议会改革 , 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权力 , 推动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考点 26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分考点 1 1787年宪法诞生的背景考法 1 1787年宪法颁布的背景考法 2 邦联制分考点 2 美国 1787年宪法的内容考法 3 1787年宪法考法 4 联邦制考法 5 三权分立考法 6 美国的民主共和制度分考点 3 美国两党制的形成和发展考法 7 “驴象本一家 ”:民主党与共和党轮流执政1 政治前提: 1776年 独立宣言 发表 , 标志着美国诞生。 2 当时国情: 独立之 10、初的美国实行邦联制 , 严重影响美国发展。 3 主观认识: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 , 必须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和统一强大的国家才能促进美国繁荣。 4 理论来源: 启蒙思想的影响 , 特别是孟德斯鸠 “ 三权分立 ” 学说;潘恩启蒙思想的影响。 5 历史借鉴: 美国不赞成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 希望建立共和制。 美国独立战争胜利之初,政治形势非常严峻,实行邦联制,名义上是一个国家,实际上是 13个州的 松散联盟 ,严重影响美国经济发展和自身的安全。 1 内容(1)联邦制原则 :成立一个强有力的联邦政府 , 包括总统 、 国会和最高法院。 同时宪法让各州保留了一定的自主权。 (中央与地方关系;联邦制 11、意义: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2)三权分立原则 :国家权力分为立法 、 行政 、 司法三部分 , 分别由国会 (参 、 众两院 )、 总统和最高法院行使 , 又互相制约。 (3)人民民主原则 :规定总统和国会议员都由选举产生 , 总统和议员实行任期制。 2 特点: 体现 “ 分权与制衡 ” 的原则。 (制约与平衡 )3 积极意义(1)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 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 (2)西欧的启蒙思想政治学说与美国实际的结合 , 在整个政治制度史中堪称典范 , 对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制度的建立起到示范作用。 (3)联邦制赋予政府强有力的权力 , 有利于国家的巩固; 12、联邦政府实行三权分立原则 , 权力之间制约平衡 , 防止专制独裁 , 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4)地方自治权与中央政权形成较为和谐统一的关系 , 维护国家主权的同时 , 有利于地方积极性的调动和创造性的发挥。 (5)体现和维护了独立战争的重大成果 , 使政府建立在民主原则的基础上 , 有利于美国的长期稳定。 4 两大局限性(1)宪法没有规定废除奴隶制度 , 这是它反民主的表现。 宪法不仅没有否定奴隶制度 , 而且在分配众议院各州代表名额时 , 黑人人口按 3/5折算。 (2)宪法没有提到保证人权问题。 相反 , 宪法明文规定了保留奴隶制和种族歧视的条款 , 将黑人 、 印第安人 、 妇 13、女和穷人排除在人权保护之外。 联邦制原则 (国家结构 ): 联邦政府的权力是各州赋予的 ,但联邦地位高于各州;各州有处理本州内部事务的权力。 意义: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为了防止专制 , 维护民主 , 1787年宪法把联邦政府权力一分为三 , 即美国政府权力分为立法 、 行政 、 司法三部分 , 分别由国会 、 总统和联邦法院掌握。 三权分立体现的核心原则是 “ 分权与制衡 ”。 1 积极: 可避免滥用职权 (避免独裁或绝对权力的出现 ), 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 , 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消极: 有时也会出现三权扯皮 , 甚至相互否决 , 导致效率低下 , 影响 14、统治集团意志的有效贯彻。 民主共和制:资产阶级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政体形式。 共和范围形式上包括全体公民在内 (注意与贵族共和制的区别 ), 国家最高权力由多人执掌和行使 , 权力执掌者由选举产生 , 任期限定。 按照不同职能机关与职位的地位和权限 , 特别是按照议会 、 政府首脑和国家元首的关系 , 可以分为 议会共和制 (法国 )和总统共和制 (美国 )。 美国国会是不同政党角逐的政治舞台 , 19世纪 50年代中期以后 , 出现民主党 (驴 )与共和党 (象 )两党对峙与轮流执政的局面。 1 “ 驴象之争 ” 的本质:资产阶级内部不同党派的利益之争。 2 “ 驴象 ” 的根本利益相同:维 15、护资产阶级利益。 考点 27 法国共和制的确立分考点 1 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考法 1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背景考法 2 法国共和制确立前的政权更迭考法 3 人权宣言分考点 2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875):共和制确立考法 4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 18世纪时 , 法国波旁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根本原因 )2 社会形成三个等级 , 不同等级之间界限森严;国王路易十六的腐朽统治 , 使阶级矛盾尖锐。 3 启蒙运动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 4 路易十六为解决财政危机 , 召开三级会议 , 第三等级要求限制王权 ,矛盾激化。 5 1789年 7月 14日 , 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 大革命爆发。 解读示意图 , 把握法国政局变化的特点与认识:(1)政局动荡不安 、 政权更替频繁和政体反复变化。 (2)焦点表现为君主制和共和制政体的斗争。 (3)共和之路是艰难曲折的 , 但民主共和的趋势不可阻挡。 1 政权更替频繁、政局动荡 2 理清法国历史发展脉络 (17891875)2 理清法国历史发展脉络 ( 1789 1875 ) 3 法兰西共和之路艰难的原因(1)法国资本。高考历史二轮专题ppt课件(8)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相关推荐
1、专题 6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二部分 近代史部分600分易混 概念 &考点700分综合 考法 &考练600分基础 考点 &考法本专题核心是人文精神,内容包括古希腊人文主义的起源 (智者学派、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近代的发展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及成熟 (启蒙运动 )三个阶段,人文主义思想一脉相承并不断发展。 结合三个阶段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
1、专题 7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二部分 近代史部分600分易混 概念 &考点700分综合 考法 &考练600分基础 考点 &考法本单元运用全球史观阐述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包括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及全球化发展趋势等。 学习时以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整体看待历史事件,掌握基础知识;加强联系,形成知识脉络体系。 以全球视野研究世界历史
specif ied locat ion. Agent a copy of t he applicat ion shall have t o num ber t he pages and signed or iginal copy ( copy) ( including suppor ting document s) , and copy should be exact ly t he same
1、专题 5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第一部分 古代史部分600分易混 概念 &考点700分综合 考法 &考练600分基础 考点 &考法本专题主要讲述古希腊 (雅典 )民主政治与古罗马的法律制度形成、发展及演变的过程。 把握民主政治形成的条件、运作方式、特征和两大局限性以及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影响。 罗马法的起源发展、体现的原则、特征及其影响。
1、专题 9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第二部分 近代史部分600分易混 概念 &考点700分综合 考法 &考练600分基础 考点 &考法本专题的主要线索是 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创立 (马克思主义诞生 )到革命实践 (巴黎公社 )再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俄国十月革命 )的历程。 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显露。
1、专题 11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第二部分 近代史部分600分易混 概念 &考点700分综合 考法 &考练600分基础 考点 &考法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又是不同阶级的抗争与探索史。 从 18401901年,列强发动四次大规模侵华战争及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逐渐加深,中国地主阶级、农民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