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ppt课件(16)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内容摘要:
1、专题 16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三部分 现代史部分600分易混 概念 &考点700分综合 考法 &考练600分基础 考点 &考法本专题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 一是为应对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美国实行了罗斯福新政,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大力干预经济,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二是二战后,资本主义各国普遍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使经济发展进入黄金时期。 从 20世纪 70年代初起,资本主义经济陷入了 “滞胀 ”状态。 为了摆脱 “滞胀 ”,发展经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不断进行经济改革,促进了经济的复兴。 600分基础 考点 &考法考点 49 1929年至 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 2、经济危 机考点 50 罗斯福新政考点 5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考法 1 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考法 2 经济危机的表现及特点考法 3 经济危机的影响考点 49 1929年至 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 机1 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2 具体原因: 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 3 直接原因: 股票投机过度。 纽约证券交易所股市崩溃。 1 表现: 波及所有资本主义国家 , 影响所有的经济部门 , 银行倒闭 , 企业破产 , 生产下降 , 失业剧增 , 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 2 特点: 波及范围特别广。 这场由美国 3、开始的经济危机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持续时间特别长。 破坏力特别强。 1 经济危机引发了严重的政治危机 , 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 , 各国示威游行 、 罢工等抗议运动不断发生 , 法西斯分子乘机兴风作浪。 2 危机使世界局势动荡不安 , 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 加紧对国际市场的争夺 , 使彼此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 , 同时它们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 , 激起当地人民更强烈的反抗。 考点 50 罗斯福新政考法 1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考法 2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考法 3 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及影响考法 4 凯恩斯主义的内容和意义1 经济危机爆发后 , 以胡佛为首的 4、政府采取了 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 使经济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 2 1932年 , 罗斯福在大选中击败胡佛 , 并于 1933年就任美国总统。 1 整顿银行与金融业:通过 整顿银行 , 恢复银行正常的信贷活动 , 重建人们对银行的信心。 2 调整农业政策: 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 , 并规定由政府收购剩余农产品以控制市场价格。 3 复兴工业 (中心措施 ): 美国国会通过了 全国工业复兴法 以及其他一些立法 , 力图消除生产过剩 , 复兴工业。 4 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 政府开展大规模的救济工作 , 采取社会保障措施; 兴办许多公共工程 , 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 对缓解失 5、业起到了重要作用。 1 实质: 罗斯福新政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管制 , 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新政通过法律形式 , 把国家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固定下来 , 在 未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 , 对美国经济制度进行了深刻改造。 2 影响(1)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 , 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恢复和改善。 (2)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 , 缓解了经济危机引发的社会危机;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 (3)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 对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1 内容: 政府必须放弃自由放任主义 , 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 2 意义: 改变了传统经济学的观念 , 6、被称为 “ 凯恩斯主义 ” ;成为二战后西方各国制定经济政策的理论依据 , 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考点 5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考法 1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考法 2 “人民资本主义 ”与 “经营者革命 ”考法 3 建立 “福利国家 ”考法 4 第三产业的兴起和 “新经济 ”的出现考法 5 二战后西欧经济与美国经济发展历程1 国家干预经济的加强 :从二战结束到 20世纪 70年代初 , 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 出现了经济发展的 “ 黄金时期 ”。 2 国家干预政策的调整: 到 20世纪 70年代初 , 由于中东石油提价 ,引发经济危机 , 美国和西欧 7、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 “ 滞胀 ” 现象 , 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 逐渐形成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 , 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 “ 混合经济 ”。 1 人民资本主义(1)含义:资本家和企业普通职工都拥有股票 , 股票呈现出分散化的趋势 (大众持股 )。 (2)评价:缓和了社会矛盾 , 反映了资本的社会化趋势;企业的决定权仍掌握在少数大股东手中。 2 “ 经营者革命 ”企业所有者退出经营第一线 , 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 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 经营管理人员成为 “ 新中间阶层 ” 的重要组成部分。 1 目的: 缩小贫富差距 , 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 8、问题。 2 含义: 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 , 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 , 保障其经济安全 , 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 3 内容: 包括医疗保健服务 、 养老 、 住房 、 失业保险 、 教育等。 4 实质: 国家运用财政手段实行社会财富的再分配 , 从根本上说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 , 反映了分配领域的社会化趋势。 5 特点(1)由单纯的救济发展为公民的社会福利 , 并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障。 (2)福利种类繁多 、 覆盖面广 , 低收入阶层受益较多。 (福利资金来源于对富人征税 )6 发展(1)产生于 19世纪的欧洲。 (2)20世纪 30年代在经济危 9、机的冲击下 , 罗斯福 “ 新政 ” 强化了社会保障措施。 (3)二战后 , 西方福利制度进一步发展。 (4)20世纪 80年代 , 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缩小福利规模。 7 西方国家调整福利政策的原因(1)挫伤人们工作积极性 (惩勤助懒 )。 (2)福利开支大 , 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3)经济增长速度慢 , 贫困人数增加 , 引起社会不满。 8 评价(1)积极:缓解了社会矛盾 , 有利于社会稳定;扩大了社会消费。 (2)消极:导致国家财政负担不堪重负;助长了惰性 , 降低了人们工作积极性。 1 第三产业的兴起(1)原因:科学技术的进步 、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 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消费需求的 10、多样化。 (2)表现: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产值与就业人数迅速上升。 (3)作用:传统行业竞争力提高;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 , 增加了就业;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 使经济发展发生质的变化。 2 “ 新经济 ” 的出现: 20世纪 90年代 ,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推动下 , 在美国出现以知识经济为基础 、 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1 二战后,西欧经济发展状况 2 战后西欧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利用马歇尔计划的援助;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 加强对经济的客观管理;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 , 发展高科技; 建立 “ 福利国家 ” 制度。 3 二战后 , 美国经 11、济发展历程(1)“ 黄金时期 ” (20世纪 50 70年代 )原因: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客观管理;开拓世界市场;建立 “ 福利国家 ” ;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 , 发展高科技。 (2)“ 滞胀 ” 阶段 (20世纪 70年代 )原因: 1973年 , 中东石油提价 , 引发经济危机 , 导致 “ 滞胀 ” 出现。 特点: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 , 相互交织。 调整: 发展 “ 混合经济 ”。 (适当减少国家干预 , 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 、 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 )(3)复苏 (20世纪 80年代 )里根政府调整:通过减少政府开支和紧缩货币 , 抑制通货膨胀;大规模减税 12、 、 加大国防开支 、 减少政府对经济干预等来抑制生产停滞。 结果:出现高赤字 、 高国债 、 高利率 、 高贸易逆差。 (四高 )(4)繁荣 (20世纪 90年代 )原因: 克林顿改革 , 实行 “ 新经济 ”。 (5)衰退 (21世纪初 )原因: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 经济思想 时间 ( 阶段 ) 内容 原因 重商主义 工场手工业时代 ( 商业资本主义时期 ) 金银是国家财富的象征,国家要获得财富必须大力促进产品出口以换取金银,阻止产品进口,防止金银的流失 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 自由主义 ( 自由放任 ) 代 表 人 物 是 亚当 斯密 工业革命后 自由贸易、自由竞争、自由经 13、营,反对国家干预经济 工业革命后资产阶级力量增强,要求摆脱封建束缚 凯恩斯主义 (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 期 国家全面干预经济,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 世界近现代经济发展的主线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经济模式的探索 ,此考法多出现在主观性材料题中。 命题角度有:1 资本主义经济模式的探索: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 、 经济大危机以及应对危机的两种方式 (罗斯福 “ 新政 ” 与法西斯道路 )、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等。 2 社会主义经济模式主要包括苏俄 (联 )的经济模式探索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历程。 3 以计划与市 14、场为主线和切入点 , 往往把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与经济危机背景下的苏联 “ 斯大林模式 ” 形成和美国罗斯福新政的比较 , 及中国改革开放后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年的 “ 南方谈话 ” 与中共十四大 )等内容结合起来 , 综合考查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者经济模式的相互借鉴与启示。 体现邓小平提出的计划和市场仅仅是发展经济的手段 , 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 的观点。 4 结合罗斯福新政的相关内容与当今世界性金融危机这一热点问题 , 考查全球化背景下 , 我们应如何共同应对危机。 1 随着新的史学研究方法与成果不断在高考命题中运用 , 在备考时我们在掌握基本史实的情况下 , 要多关注新史观与新史学研究方法。 2 罗斯福新政取得成功的原因(1)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 (2)与美国国情分不开。 世界经济霸主地位与雄厚的经济实力 , 以及独立战争以来形成的民主传统为新政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 、 政治保障。 (3)20世纪 30年代 , 国家干预经济理论特别是凯恩斯主义的运用。 (4)采取的措施全面且行之有效。 (5)罗斯福个人的作用和能力。 同时 , 我们也应该看到罗斯福新政的不足之处 , 即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高考历史二轮专题ppt课件(16)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相关推荐
1、专题 17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第三部分 现代史部分600分易混 概念 &考点700分综合 考法 &考练600分基础 考点 &考法本专题主要叙述了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包括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世界多极化趋势、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是国际形势动荡复杂的时期,美苏两国从战时同盟变为对手,逐步形成“冷战”态势,影响世界格局 40多年。 20世纪六七十年代
1、专题 11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第二部分 近代史部分600分易混 概念 &考点700分综合 考法 &考练600分基础 考点 &考法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又是不同阶级的抗争与探索史。 从 18401901年,列强发动四次大规模侵华战争及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逐渐加深,中国地主阶级、农民阶级
1、专题 9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第二部分 近代史部分600分易混 概念 &考点700分综合 考法 &考练600分基础 考点 &考法本专题的主要线索是 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创立 (马克思主义诞生 )到革命实践 (巴黎公社 )再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俄国十月革命 )的历程。 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显露。
第六包的供应商注明是“全部”或“办公耗材”或“办公用品”。 , 恩施州综合招投标(政府采购)中心将拒绝接受投标人的投标文件。 19.投标截止时间 投标人应在不迟于投标邀请 书中规定的截止日期和时间将投标文件递交至恩施州综合招投标(政府采购)中心。 20.迟交的投标文件 (政府采购)中心将拒绝并原封退回在本须知 19(条 )规定的截止期后收到的任何投标文件。 21.投标文件的修改和撤回
1、专题 15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第三部分 现代史部分600分易混 概念 &考点700分综合 考法 &考练600分基础 考点 &考法本专题主要讲了俄国的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二是苏联 (俄 )开辟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模式,经过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新经济政策的探索,最终确立了 “斯大林模式 ”。
1、专题 19 现代科学技术与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三部分 现代史部分600分易混 概念 &考点700分综合 考法 &考练600分基础 考点 &考法本专题主要包括近现代科技和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两大部分的内容。 1 近现代科技的发展: (1)相对论和量子论的诞生 , 引发了物理学领域的革命 , 并对其他相关学科产生了重大影响。 (2)二战结束前后 , 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