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ppt课件(13)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内容摘要:
1、专题 13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二部分 近代史部分600分易混 概念 &考点700分综合 考法 &考练600分基础 考点 &考法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使中国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主导地位 )开始逐渐解体 (仍占主导 ),中国近代经济结构 (经济构成 )发生重大变动,形成五种经济形态:外国资本主义经济、自然经济、洋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等。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艰难曲折地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及民主革命的发展,在政治、经济、思想、社会风俗等方面,深刻影响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600分基础 考点 & 2、考法考点 41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考点 42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分考点 1 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考法 1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考法 2 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分考点 2 洋务经济考法 3 洋务运动的背景、目的考法 4 洋务运动的措施考法 5 洋务运动的影响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考法 6 全面理解洋务运动分考点 3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考法 7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千呼万唤始出来 ”考法 8 列强经济侵略的阶段特征与侵略方式的变化考点 41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在近代中国的发展历程:1 鸦片战争后 , 19世纪四五十年代西方列强在通商口岸非 3、法创办了一些船坞和工厂 , 在这些外国人所办的船坞和工厂里 , 诞生了 中国最早的产业工人 (无产阶级 )。 这是中国境内最早的近代经济成分。 2 19世纪 60年代起 , 列强开始在中国经营轮船公司;英国还把持了中国海关管理权 (赫德 1863 1908年任大清海关总税务司 ), 逐步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 , 中国社会经济日益陷入资本主义市场。 3 甲午中日战争后 , 由于 马关条约 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 , 其他列强纷纷在中国投资设厂。 对中国资本输出合法化。 4 一战期间 , 由于西方列强无暇东顾 , 日本乘机扩大投资 , 一度形成独霸中国的局面。 战后列强卷土重来 , 使 “ 门户开 4、放 ” 政策下的共同支配局面再度形成。 5 抗日战争时期 , 在沦陷区 , 日本侵略者将矿业 、 钢铁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等定为 “ 统制 ” 事业 , 实行野蛮的经济掠夺。 6 解放战争期间 , 美国通过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获得政治 、经济 、 文化及军事方面的特权。 7 新中国成立后 , 人民政府没收了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 肃清了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在华的侵略势力。 1 背景(1)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2)鸦片战争后 , 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2 解体过程与表现列强侵略倾销商品 洋纱 纺、织分离洋布 耕、织分离并非男耕女织掠夺原料:农副土特产品日趋商品化 并非自给自足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3 5、 影响(1)积极:客观上促进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瓦解着中国社会自然经济 , 为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提供条件(劳动力和市场 )。 (2)消极: 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 1 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 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形成。 2 根本目的: 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 , 利用西方先进科技 ,维护清朝统治。 3 指导思想: “ 中体西用 ”。 4 洋务派代表: 中央以奕 为代表 , 地方以曾国藩 、 李鸿章 、 左宗棠 、 张之洞为代表。 顽固派以大学士倭仁为代表 , 主张 “ 立国之道 , 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 , 在人心不在技艺 ” , 6、 即以传统儒家思想伦理道德维护封建统治 , 反对学习西方。 1创办军事工业前期: 19世纪 6070年代。 口号: “自强 ”。 代表性企业:安庆内军械所 (曾国藩,最早 )、江南制造总局 (李鸿章,最大 )、福州船政局 (左宗棠 )、天津机器制造局 (崇厚 )。 性质: 封建性质的近代企业。 2 创办民用工业后期: 19世纪 70 90年代。 口号: “ 求富 ”。 目的: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 、 燃料 、 运输等方面的困难。 代表性企业:轮船招商局 (1872年上海 , 李鸿章 )、 开平煤矿 (李鸿章 )、 张之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 性质: 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企业。 3 筹划海防: 北洋 7、、 南洋 、 福建三支海军。 4 创办近代教育: 创办新式学堂 、 派遣留学生出国。 1862年创办京师同文馆 (培养洋务人才 );派遣留美幼童 (第一批有詹天佑等 30人 ,共四批 120人 , 后被召回 )。 1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1)结果: 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 , 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2)失败原因 根本原因:没有从根本上变革封建制度。 洋务派缺乏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 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 列强不希望中国富强 , 阻挠中国掌握先进技术。 2 实质: 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3 评价(1)积极:引进了科学技术 , 培养了人才;瓦解了自然经济;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一定程度上抵 8、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是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2)局限:只学习西方的科技 , 不改变封建制度。 说明 “ 中体西用 ” 的洋务运动不可能使中国走向富强。 4 洋务运动推动中国近代化的表现(1)工业 (经济 ):洋务派首先在中国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 为近代化发展提供物质条件 , 诱导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航运业和铁路运输业的近代化由此开始。 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 , 所以有人称之为 “ 器物 ” 之变。 (2)技术: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 培养一批技术人才 , 推动中国技术进步。 (3)军事:编练新式军队;筹划海防 , 创建北洋 、 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军事近代化开始 9、。 (4)外交: 由古代的 “ 朝贡外交 ” 向近代外交转变 , 建立第一个外交常设机构 总理衙门 (1861年设立 , 外交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 辛丑条约 把它改为外务部 , 外交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 ), 加强中国与外国的联系。 (5)教育:创办新式学堂 , 其目标 、 教学内容与旧式教育有很大区别 ,奠定了新式教育的基础;派遣留学生。 中国教育近代化起步。 (6)思想:洋务派提出 “ 中学为体 , 西学为用 ” 的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近代化思想。 (7)移风易俗:最早断发 、 易服等开始于留美幼童。 1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1)鸦片战争后 ,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 为其产生提供了条件 10、(劳动力和市场 )。 (2)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 (3)洋务运动的诱导。 2 概况(1)时间: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地区:东南沿海地区。 (3)民族资本家来源: 官僚 、 地主和商人。 3 企业代表: 上海发昌机器厂 (1866, 方举赞 )、 广东南海县继昌隆缫丝厂 (1872, 陈启沅 )、 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1878, 朱其昂 )。 4 企业性质: 民族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企业。 5 影响: (1)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2)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 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占有中国市场 , 加紧对中国倾销商品 , 掠夺生丝等农副土特产品 , 导致中国自 11、然经济逐渐解体 , 中国纳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 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资本输出 , 在中国修铁路 、开银行 、 设工厂等。 对近代中国政治 、 经济 、 思想 、 教育 、 社会风俗等各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考点 42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分考点 1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考法 1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19世纪末或甲午中日战争后 )“小荷才露尖尖角 ”分考点 2 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短暂的春天 ”)考法 2 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19121919)“忽如一夜春风来 ”分考点 3 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考法 3 国民政府前期的较快发展 (19271937 12、)“千树万树梨花开 ”考法 4 抗日战争时期遭受沉重打击 (19371945)“东风无力百花残 ”考法 5 解放战争时期陷入绝境 (19461949)“无可奈何花落去 ”分考点 4 综合考查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曲折发展考法 6 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考法 7 中国近代化1 初步发展的原因(1)甲午战争后 , 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 , 进一步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 , 为其发展提供条件。 (2)清政府为扩大税源 , 解决财政困难 , 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主要 )。 2 初步发展表现典型代表:光绪年间状元张謇 “ 挂冠从商 ”“ 实业救国 ” , 在江苏南通创办 “ 南通大生纱厂 ” 等。 荣宗敬 、 13、 荣德生兄弟创办的荣氏企业。 (1)资本总额大增。 (2)企业数量增加和规模扩大。 (3)分布: 沿海向内地扩展。 3 特点: 资金少 、 规模小 、 技术力量薄弱;以轻工业为主;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 4 影响(1)经济:民族资本家实业救国 , 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 (2)政治: 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 , 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推动维新变法和的进行。 1 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原因(1)的影响。 (2)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3)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 , 提倡国货运动。 (4)一战期间 , 欧洲帝国主义忙于战争 , 暂时放松侵略。 (最主要 )说明:外国经济侵略是阻碍 1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只有民族独立 , 民族工业才能真正发展和振兴。 2 表现(1)新增资本达 (2)新建厂矿企业 470多家。 面粉业和纺织业等轻工业发展最快 , 重工业也有所发展。 3 特点 (弱点 )(1)总体弱势。 (2)部门不平衡 :轻工业为主 , 未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3)地域不平衡 :仍集中在沿海 、 沿江通商口岸。 4 影响(1)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 为民主革命发展 (如新文化运动 )奠定了经济基础。 (2)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 为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和中共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1 发展原因(1)全国的基本统一。 (2)南京国民政府推行有利于发展 15、经济的政策和措施。 特别是从1927年到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 , 南京国民政府开展了一个旨在全面发展经济的 “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 , 民族工业有了较快的发展。 2 表现 :纺织 、 面粉 、 化工 、 橡胶等都有较大发展。 3 影响: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纪录;为抗战胜利提供一定的物质保障。 1 原因(1)沦陷区:被日军所毁或吞并。 (2)国统区:国民政府实施战时体制。 (3)官僚资本的垄断压制。 2 表现(1)民族资本主义遭受沉重打击。 (2)以四大家族为主的官僚资本迅速膨胀。 3 影响(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2)官僚资本急剧膨胀。 (3)近代化的进程更加曲折。 抗日战争时期遭受沉重打击 (沦陷区日军的吞并 、 挤压;国统区的战时体制;官僚资本的压榨等因素 )。 1 原因(1)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 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 , 排挤国货。 (2)官僚资本垄断与挤压民族企业。 (3)国民政府增加苛捐杂税和滥发纸币 、 通货膨胀加剧。 2 表现: 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 工厂 、 矿山 、 店铺纷纷倒闭。 3 新中国成立后获得新生 “ 花落时节又逢春 ”。 4。高考历史二轮专题ppt课件(13)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相关推荐
1、专题 19 现代科学技术与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三部分 现代史部分600分易混 概念 &考点700分综合 考法 &考练600分基础 考点 &考法本专题主要包括近现代科技和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两大部分的内容。 1 近现代科技的发展: (1)相对论和量子论的诞生 , 引发了物理学领域的革命 , 并对其他相关学科产生了重大影响。 (2)二战结束前后 , 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 ,
1、专题 15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第三部分 现代史部分600分易混 概念 &考点700分综合 考法 &考练600分基础 考点 &考法本专题主要讲了俄国的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二是苏联 (俄 )开辟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模式,经过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新经济政策的探索,最终确立了 “斯大林模式 ”。
1、专题 1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第三部分 现代史部分600分易混 概念 &考点700分综合 考法 &考练600分基础 考点 &考法该专题囊括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和各阶段的特征。 1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初期到 20世纪 60年代末 , 主要是美国建立了以它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经济体系由于意识形态的斗争相互隔绝。 2 从
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进一步落实县卫生局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坚持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 的安全生产方针,采取 有力措施,深化安全生产工作,普及安全生产知识,增强全院职工的安全意识,积极消除事故隐患,健全和完善我院长效安全管理机制,较好的完成了县卫生局下达的安全责任目标。 现就我院上半年安全生产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1、专题 14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二部分 近代史部分600分易混 概念 &考点700分综合 考法 &考练600分基础 考点 &考法本专题主要讲述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探索使中国走上独立富强道路的思想解放历程。 基本线索是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核心主题是救亡图存和近代化。 要把握五个重点:“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思想、激进派的民主与科学思想以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