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大二轮配套ppt课件 10-26“生命之网”的生态系统内容摘要:

1、必考点 26“ 生命之网 ” 的生态系统专题十 )(1)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三者之间存在怎样的区别和联系。 (2)生态系统四种成分之间有怎样的区别和联系。 (3)食物链和食物网是怎样构成的。 )(1)流入每一营养级的能量有哪些去向。 (2)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区别和联系分别是什么。 (3)如何进行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 )(1)生态系统信息的种类及作用有哪些。 (2)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与信息传递有怎样的区别和联系。 )(1)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存在怎样的区别和联系。 (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自我调节能力及营养结构复杂程度的关系是怎样的。 )人口增长对环境造成怎样的影响。 )全球性环境问题 2、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是什么。 )(1)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及保护措施是什么。 (2)生物多样性有什么价值。 核心提炼 夯实基础 突破要点题组突破 剖析题型 提炼方法栏目索引考点整合 体系重建核心 )生产者:是自养生物 , 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2)消费者:能够加快生态系统 的。 (3)分解者:是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 3” 个常考点(1)起点:生产者。 (2)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传递效率 :。 10% 20% 3” 大功能(1) 生态系统的动力。 (2)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的基础。 (3)信息传递 决定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 3” 大功能(1)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2)保持生 3、物种群 的。 (3)调节生物 的。 )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弱 (2010大纲全国 , 3C)( )(2)防治稻田害虫 , 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2013四川 , 6B)( )(3)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2012安徽, 30 (3)改编 )( )题组一 生态系统的相关判断题组突破(4)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 , 其体型必然越大 (2011海南 , 21C)( )(5)假设将水稻田里的杂草全部清除掉 , 稻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营养级数减少 (200 4、9海南 , 20B)( )(6)食物链各营养级中 10% 20%的能量会被分解者利用(2014江苏 , 10C)( )(7)富营养化水体出现蓝藻水华的现象,可以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 (2014江苏, 10A)( )(8)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2014江苏 , 10D)( )(9)直接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将消耗生态系统更多的能量(2010江苏 , 11B)( )(10)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都必然是有利的(2011海南 , 21B)( )(11)变色龙变化体色 , 主要是向同类传递行为信息 (2015江苏 , 9D)( )(12)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 5、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2009福建, 2B)( )(13)落叶阔叶林 、 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遭到严重破坏时 , 往往不易在短时间内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 原因是其自我调节能力丧失了 (2013海南 , 29改编 )( )(14)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 , 对此所作的分析是: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 , 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 (2012江苏 , 24B)( )(15)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 (2010北京,5A)( )(16)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 (2010北京 ,5D)( )(17)某地区为打造灰椋鸟品牌 , 计划在林区大规模清除其他树种 , 并改种灰 6、椋鸟喜居的树种 , 招引灰椋鸟 ,该计划的实施将使该区农林害虫数量必然大幅度上升(2011海南 , 22改编 )( )(18)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 (2009福建, 2C)( )(19)沼渣 、 沼液作为肥料还田 , 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2010大纲全国 , 5C)( )(20)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 , 食物网越复杂 , 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 (2009福建 , 2D)( )(21)就生态系统结构而言,生态瓶的稳定性取决于物种数 (2015江苏, 9C)( )易 错警示(1)能量传递效率:能量沿食物链流动 , 以 “ 营养级 ” 为单位 ,传 7、递效率约为 10% 20%。 (2)能量利用率 流入人体中的能量占生产者能量的比值。 流入最高营养级的能量占生产者能量的比值。 考虑分解者的参与,以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 能量传递效率 能量利用率2.(2014海南 , 16)关于土壤微生物的叙述 , 错误的是 ( )而不属于 生产者解析 土壤微生物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土壤微生物 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题组二 生态系统成分与营养结构的确定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为无机物后 , 可被农作物再利用 ,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化能自养需氧型生物 , 因而属于生产者 , 答案 表示某生态系统中构成一条食物链的甲 、 乙 、 丙 、 丁 4个种群的数量变化 8、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第三 丙 乙 、 丙 、 丁 4个种群占据不同的 位臵 , 个种群中相对数量最多,所以其丰富度最大解析 根据种群数量曲线可知 , 这 4个种群构成的食物链为丁 乙 甲 丙 , 所以甲是次级消费者 , 第三营养级。 而 乙 )减少 , 天敌 (丙 )数量增多造成的。 群落 的空间结构指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 , 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丰富度 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 与某一种群数量无关。 答案 其中鱼 a、 鱼 若引入一种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 , 将出现的情况是 ( )于鲈鱼处在土著鱼的下一个营养级 , 每个营养级都要消耗一部分能量 , 所以鲈鱼的 9、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 , 土著 鱼和鲈鱼为捕食关系 , 鲈鱼 的引入会导致土著鱼先减少后增加 , 间接导致浮游动物先增加后减少 , 通过 上面的分析可知 , 浮游植物的变化为先减少后上升 ,答案 炼(1)判断生产者时要注意是否为自养型生物 , 若为自养型生物 , 则为生产者。 (2)判断消费者时要特别注意异养型 、 非腐生等关键词 ,植物 、 微生物都有可能成为消费者。 (3)判断分解者的主要依据是能否把动植物的遗体、残骸等转变成无机物,即营腐生生活,如蚯蚓。 “ 三判 ” 生态系统各生物成分题组三 聚焦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5.(2015福建, 4)下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 10、 (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 Jm 2a 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5% 357 Jm 2a 态系统解析 该食物网中最长食物链的最高营养级为第五营养级 ,能量传递 效率为某一营养级同化量与上一营养级同化量之比 , (3 780 4 200)/31 920 100% 25%, 太阳鱼同化量 (1 483)一部分在呼吸作用中散失 , 另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 , 储存在太阳鱼的有机物中。 太阳鱼有机物中的能量一部分流向分解者 , 另一部分则被鲈鱼摄入 , 故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应小于 1 483 1261 357, 该 食物网中的生物缺少分解者 , 与无机环境不能构成生态系统 , 11、 答案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乙 、 丙 、 丁间以含碳 有机物的 丙解析 由图示可知 , 甲为生产者 , 乙为消费者 , 丙为分解者 ,丁为无机环境 , 代表呼吸作用。 在 食物链中生产者占有碳元素最多 , 碳元素在食物链中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 在生物和无机环境间以 )动物同化的能量摄入量粪便中的能量 , 即摄入的食物只有部分被同化。 (2)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 能量 未被利用的能量。 种成分的判断技巧 (如图 )技法提炼(1)看双向箭头:确定 “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 和 “ 生产 者 ”。 (2)确定生产者:两者中有 3个 “ 12、 指出 ” 箭头的为生产者 ,如 D。 (3)确定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有 3个 “ 指入 ” 箭头的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如 C。 (4)最后 根据 , 确定 角度 1 能量传递效率与食物链选择的计算题组四 突破难点,头鹰体重每增加1 少消耗 ) 生产者的最少消耗量 , 应以最短食物链(AB 猫头鹰 ), 最高能量传递效率 (20%)来计算 , 求得至少消耗 5 案 C(1)低营养级 “ 最少 ” 消耗多少或高营养级 “ 最多 ” 增重多少:需选择最短食物链和最高能量传递效率 20%。 (2)低营养级 “ 最多 ” 消耗多少或高营养级 “ 最少 ” 增重多少:需选择最长食物链和最低能量传递效率 10%。 技法提炼 确定食物网中的 “ 最多 ” 和 “ 最少 ” 问题角度 2 假如鹰的 食物 有 2/5来自兔 , 2/5来自鼠 , 1/5来自 蛇 , 那么鹰若要增加 20克体重 ,至少 需要消耗植物 ( )00克 能量传递效率为最大值即 20%时 , 消耗的植物量最少。 鹰 经兔途径消耗的植物量 为 20 (2/5) 20% 20%200(g);鹰经鼠途径消耗的植物量为 20 (2/5) 20% 20%200(g);鹰经蛇 、 鼠途径消耗的植物量为 20 (1/5。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