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选择题题型方法(14)如何做好引文类选择题课件内容摘要:

1、1 典题分析 2015 江苏单科 世间万物,变动不居。 “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 这说明 ( )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 移 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A B C D 解析: 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观点,排除。 “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 说明了。 题目未体现对立统一,排除。 答案: A 方法指导 (1 ) 引文的类型。 从近年高考试题看主要有如下几种类型: 诗文名言类。 本类题以考查其蕴含的哲理为主 ( 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中也零星可见 )。 考哲学道理时又分两种,一是直接问 2、诗文名言的哲学寓意,一是问与 题干诗文名言蕴含相同 ( 相通、相近 )哲理的诗文名言有哪些。 权威人士的发言类。 政策法规材料类。 俗语或寓言类。 (2 ) 解答引文类选择题的方法是: 先明确引文的准确含义,尤其是对诗文名言类中的诗文名言,必须全面、准确解读出其含义。 与教材相关知识进行链接,即上升到理论高度。 干肢对照决定取舍。 (3 ) 解答此类题应注意如下几点: 解答诗文名言类选择题,关键在于双向理解和把握。 一方面,对诗文名言的理解把握应结合语文知识,借助文言文阅读,努力提高古文阅读、诗文名言鉴赏能力;另一方面,还要熟练把握、准 确理解生活与哲学、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相关原理。 3、人们常说,文史哲不分家,因此,在学习中,要注重学科间的知识渗透,努力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 对权威人士的发言一般要向正确方向解读,个别的或反向或正反结合。 解读政策法规类材料,应结合时政信息,把握时代脉搏,从整体上理解,立足于国家大局和发展趋势。 尤其是平时要养成关注时政的好习惯,对于时政,不能仅仅是 “ 知其然 ” ,更要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即又要 “ 知其所以然 ”。 俗语或寓言类的,一定要注意辩证思维的运用,寓言类的要注意标题,说 明性文字等。 对各类引文 主旨的把握,一定要坚持整体性、侧重性、针对性原则。 划分层次,注意其内容层次和逻辑关系。 2 专题集训 1. 2015 浙江温州十校 4、联考 为了刺激消费需求,温州各大商场2014 年国庆节期间促销不断,但有市民认为: “ 每一份商品的品质都是由其成本堆积起来的,没有真正物美价廉的东西。 ” 这一观点蕴含的经济生活道理是 ( ) A 商品的价格由其价值决定,它一定要等于其价值 B 商品的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它不 会等于其价值 C 商品的价格由其价值决定,它一定要反映其价值 D 商品的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但它不会偏离价值 解析: “ 每一份商品的品质都是由其成本堆积起来的 ” ,说明商品的价值决定其价格,此处没有体现供求对价格的影响,故排除 B 、D 两项;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反映价值,但不是一定要等于价值,价格与价值要相符, C 5、 项正确, A 项错误。 答案: C 2. 2015 课标全国文综 2015 年 5 月,我国存款保险制度正式实施。 按照存款保险制度规定,成员银行交纳保费形成保险基金,当成员银行破产清算时 ,使用银行保险基金按规定对存款人进行偿付。 这一制度对银行业发展的积极意义在于 ( ) 防范金融风险、稳定金融秩序 增强银行信用,推动银行平等竞争 促进利率市场化,增加银行收益 降低银行经营风险,提高其竞争力 A B C D 解析: 本题考查有关银行的相关知识,考查对金融体制改革的影响的理解和认识能力。 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增强银行信用,为银行间平等竞争创造条件, 观点正确,故 A 项应选。 6、 中的 “ 增加银行收益 ” 说法过于绝对, 中的 “ 提高其竞争力 ” 说法过于绝对 ,均不选。 答案: A 3 亨利 福特曾说过: “ 如果我最初问消费者他们想要什么,他们会告诉我 要一匹更快的马。 ” 有人说,如果真这样,汽车大王就不会出现了。 材料体现的经济学道理是 ( ) A 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B 产品开发不需要考虑市场需求 C 产品开发要利用人们的求异心理 D 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会引导生产 解析: 本题考查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的有关知识。 “ 产品开发不需要考虑市场需求 ” 和 “ 产品开发要利用人们的求异心理 ” 的说法明显有误,排除 B 、 C 两项。 亨利 福特的话说明的是生 7、产对消费的决定作用,故 A 项符合题意。 D 项与题意不符。 答案: A 4. 2015 天津文综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 “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 ” 这意味着 ( ) 法律要代表公民的意志 法律要造福人民和依靠人民 政府要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公民要树立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法治意识 A B C D 解析: 本题考查依法治国与人民的关系。 法律具有阶级性,社会主义法律代表人民的意志, 观点错误 ; 强调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统一,不符合题意,排除。 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故 D 项应选。 答案: 8、 D 5. 2015 重庆文综 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常态下,党风政风为之一新。 但不可否认,一些地方出现了 “ 为官不为 ” 现象。 因为怕工作失误冒风险,部分干部宁肯不干事,也要不出事。 纠正这一现象,应采取的措施是 ( ) 建立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 强化对权力滥用的制约和监督 法定职责必须为,问责 “ 为官不为 ” 者 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和宗旨意识教育 A B C D 解析: 本题考查党风政风建设问题,考查分析和理解能力。 材料中的 “ 为官不为 ” 属于 “ 懒政 ” 行为,要纠正这一现象,一要靠加强法律问责,二要靠加强党性修养和宗旨意识教育, 正确,故 D 项应选。 观点不符合题意,排除。 9、答案: D 6. 2015 福建文综 2015 年 4 月,中国领导人在万隆亚非峰会上表示,中国将于年内对已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 97% 税目产品给予零关税待遇,并继续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的援助。 此举体现了中国坚持 ( ) A 合作共赢理念,推动亚非地区共同发 展 B 求同存异思想,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C 和平共处原则,主导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D 开放包容态度,顺应多极化发展的潮流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外交政策等知识,旨在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材料介绍的是我国对建交的不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帮助,与 B 、 D 两项没有直接关系, C 项说法错误,因此选A 项。 答 10、案: A 7. 2015 天津文综 “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 在太湖边上的杨湾村,夜里曾 “ 聒噪 ” 的蛙声,如今成了农民增收的资源。 有人根据当地青蛙多的特点,想到在银色 月光下,听着蛙唱,喝着碧螺春,可能是城里人向往的惬意生活,于是用这个文化创意建起 “ 青蛙村 ” ,搞起休闲游,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这体现了 ( ) A 文化对经济发展有促进的一面 B 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C 文化创意增强了人的精神力量 D 古典文化提升了人的需求层次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建 “ 青蛙村 ” 的文化创意给当地农民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A 项正确。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 11、基础, B 项观点错误;优秀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C 项观点错误; D 项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答案: A 8. 2015 江苏南通二模 孔子的 “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 、老子的“ 道生万物 ” 、庄子的 “ 天人合一 ” 等生态智慧,至今仍引领着中华民族在保护自然、利用自然中繁衍生息。 这主要说明 ( ) A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B 传统文化推动社会的发展 C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D 传统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 解析: 孔子、老子和庄子的生态智慧,至今仍引领着中华民族在保护自然、利用自然中繁衍生息,主要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故应选 A 项;传统文化若能顺应社会生活的 12、变迁,就能推动社会的发展,否则会阻碍社会的发 展,故 B 项表述不科学; C 项与题意无关;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而传统文化未必都具有包容性,故不选 D 项。 答案: A 9. 2015 河南商丘一模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说:就中国人来说,几千年来,比世界任何民族都成功地把几亿民众从政治文化上团结起来。 他们显示出这种在政治、文化上统一的本领,具有无与伦比的成功经验。 这表明 ( )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 A B C D 解析: “ 从政治文化上团结起来 ” 表明中华文化具有求同存异的特点,故应选 ,同时表 13、明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故应选 ; 与题意无关,故不能入选;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故不选。 答案: B 10. 2015 山东实验中学质检 下列两句表述都体现了对世界的看法既唯物又辩证的是 ( ) A 量力而行,尽力而为;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 ( 培根 ) B 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 ( 培根 ) ;万物独化,物各自生 ( 郭象 ) C 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 管子 ) D 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 ( 培根 )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 管子 ) 解析: 万物独化、物各自 14、生是形而上学的观点,排除 B 项。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排除 C 、 D 两项。 A 项观点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入选。 答案: A 1 1. 2015 福建莆田质检 “ 人间随处有诗意,千年至美莫如诗。 ” 诗词之美,美在意境,贵在意境。 诗词的意境,是指诗词的意 ( 情意、思想内容 ) 和象 ( 景象、画面 ) 的结合, “ 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 ”。 诗词的意境是 ( ) A 人脑加工改造的产物,其本质是人脑的机能 B 诗人通过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能动地反映客观存在 C 诗人通过直接再现自然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寓情于景 D 艺术家自身主体意识的产物,是实现艺术创作意图的物质载体 解析: 诗词意境其本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排除 A 项。 诗词意境是诗人通过具体的艺术形象能动地反映客观存在,源于客观事物,不是主体意识的产物,排除 D 项,选 B 项。 诗人借助自然景色,抒发自身情感,并不是直接再现自然,排除 C 项。 答案: B 12. 2015 山东日照一模 “ 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音符;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其中骤然翻起的浪花;如果说人生是湛蓝的天空,那么失意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