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复习ppt课件内容摘要:

1、苏教版七年级下语文古诗词复习2014年春季学期峨山县锦屏中学七年级语文学科组目录 题破山寺后禅院 登岳阳楼 蝉 孤雁 鹧鸪 采莲曲 莲叶 赠荷花 白莲 使至塞上黄鹤楼归园田居(其一)沁园春 雪卜算子 咏梅木兰诗观刈麦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再别康桥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清晨我漫步走到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丛林。 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 山光明净,鸟儿欢悦地歌唱,深潭倒影,更使人觉得心境的空灵。 万物一片沉寂,只听到那悠悠钟磬的回声。 练习 1、 题破山寺后 2、禅院 作者是 _朝诗人 _。 2、诗中写环境幽静(优美)的句子是 _, _。 3、写美丽的山水使人心灵愈加沉静的句子是 _, _。 4、表达诗人追求清净隐逸思想的诗句是: 5、 诗中以动衬静的诗句是: 6、诗中表明诗人对佛学向往的诗句是: 7、诗中表现了中华文化对曲折美的追求的诗句是: 8、出自本文的成语是 、。 登岳阳楼(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很早以前就听说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浩瀚的洞庭湖好像把吴、楚东两地在东南边隔开,天地日月仿佛都在湖上荡漾漂浮。 亲戚朋友没有一点消息,年老体 3、弱的我只好带着一家靠着这一叶孤舟任意漂泊。 关山以北的战争烽火仍然没有停息,依在窗前遥望破碎的河山,不禁涕泪潸然。 练习 1、这首诗中写景的名句是 ,。 2、诗中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 ,。 3、“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句中“坼”和“浮”有何妙处。 答: 既是写实,又寓想像,一“坼” 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丽而又生动。 4、“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 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 5、结合作者的个人经历,谈谈你对“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这两句诗的理解。 答: 个人经历:举目无亲,年老多病,以孤舟为 4、伴;国家命运:战争未平、国家多难,老泪纵横,作者不仅哀叹自己的身世孤苦晚境凄凉,更为国家动荡不安战乱不休而悲伤。 6、你还知道哪些写洞庭湖的名句。 试写出连续的两句。 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蝉(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栖身高树,却只喝清洁的露水。 连续不断的鸣叫声从枝叶稀疏的梧桐中传出来。 因为蝉本来就身居高树,所以声音自然能传得很远。 赏析: 文中的蝉带有什么样的喻意。 你能读出诗中“高”字的几重含义。 作者借本诗抒发何种议论。 喻指清高尊贵的人。 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明远播。 两层含义:一是实指蝉所居的梧桐树高,二是暗指“饮清露”的品格之高。 5、 以之比人,不光是 地位高,品格也高。 孤雁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鸭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孤雁一只失群的孤雁不吃不喝,只是一个劲地飞着,叫着,思念着,追赶着它的同伴。 昔日的同伴已经消失在云端里,谁会同情这只形单影只的大雁呢。 孤雁边飞边远望,似乎望见了同伴的身影。 追飞不及,心中哀伤不已,似乎又听见了同伴的呼叫声。 一群野鸭全然不懂孤雁的心绪,纷纷鸣噪不停。 赏析: 孤雁在干什么。 作者为何“怜”它。 作者为何在尾联提到野鸦。 诗中传递出作者什么样的情绪。 它不饮、不啄,只是一个劲儿飞着、叫着,追寻它的同伴。 作者同情失群的孤雁,其实是融入了自己 6、的思想感情。 经历了安史之乱,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可 他无时不渴望骨肉团聚,无日不梦想知友重逢,这孤零零的雁儿,寄寓了诗人自己的影子。 作者用了 衬托的写法 , 表达了爱憎感情。 “无意绪”是孤雁对着野鸦时的心情,也是杜甫既不能与知己亲朋相见,却面对着一些俗客庸夫时厌恶无聊的心绪。 表达了乱离漂泊中失群人的痛苦心情。 鹧鸪郑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译文 鹧鸪在温暖的烟色荒地上面嬉戏,只见他们五彩斑斓的羽毛那么整齐;看它们的行动举止,类别与平日活泼的山鸡相 7、象。 天空阴沉雨水淋漓的时候,从巴丘湖,洞庭湖东南湖边的青草地上经过;黄陵庙花瓣飘落,只听鹧鸪的啼叫声音。 身在异乡的客人刚一听到鸣叫,就不由自主抬起手臂,听任泪水沾湿衣袖;美丽的女子刚一听到鸣叫,开口唱和一曲充满相思情意的 山鹧鸪 ,青黑色的眉毛黯然低垂。 宽阔的湘江上鹧鸪叫声此起彼伏,同是不幸境遇的人们的情怀水乳交融;茂密的竹林丛中深处鹧鸪寻找温暖的巢穴,夕阳就要落山,带来悲凉的苦意。 赏析: 颔联渲染了什么样的意境。 为何提到“青草湖”和“黄帝陵”。 作者借鹧鸪啼声抒写什么情怀。 直接写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联。 渲染出一种凄迷幽远的意境,一种令人魂消肠断的氛围。 借助传说渲染令人魂销肠断氛围。 抒写了游 8、子的乡愁旅思。 颈采莲曲(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1、一群采莲姑娘身穿和绿色荷叶一样颜色的罗裙,粉红的荷花映照着姑娘们鲜艳的脸庞。 她们混杂在池塘中难以发现,听到姑娘们的歌声,才知道有人出来的一番景色。 2、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分不清楚,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人花难辨。 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 莲叶(唐 郑谷) 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摇柄柄香。 多谢浣纱人未折,雨中留得盖鸳鸯。 船儿前行,河水溅起,参差的绿荷在荡漾,倚在船边的栏杆旁,风一阵阵的吹来,摇动着一柄柄荷叶,送来缕缕清香。 要多 9、多感谢那些浣纱的女子,她们没来采摘荷叶,这样,在雨中荷叶还可以遮盖戏水的鸳鸯。 赠荷花(唐 李商隐)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世间的花和叶是不同等的,一般人总是重视花,不重视叶。 唯有碧绿的荷叶衬着未开的荷花,无论是开放还是合拢的都是天然本性。 荷花与荷叶长时间互相交映,一直到荷叶减少,荷花凋谢时令人愁苦至极。 白莲(唐 陆龟蒙) 素花多蒙别艳欺 ,此花真合在瑶池。 无情有恨何人觉 ,月晓风清欲堕时。 白色的莲花经常被其他姿色艳丽的花所欺。 其实这冰清玉洁的白莲花,真应该生长在西王母的仙境瑶池之中。 白莲好像无情但却有恨,在天欲破晓而残 10、月尚在,凉爽的晨风吹着,无人知觉的时候,白莲正在悄然凋零。 使至塞上 (唐 王维 )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吴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使至塞上 (唐 王维 ) 首联: 一随轻车简从,将去宣慰将士护疆守边,奉使前行啊,车轮辘辘辗过居延。 颔联: 恰是路边的蓬草,随风飘转出了汉朝的世界,又如那天际的大雁,翱翔北飞进入胡人的穹天。 颈联: 只见 灿黄无限的沙漠,挺拔着一柱,灰黑直聚的燧烟,横卧如带的黄河,正低悬着一团,落日火红的苍凉与浑圆。 尾联: 行程迢迢啊,终于到达萧关,恰逢侦察骑兵禀报 守将正在燕然前线。 使至塞上 (唐 王维 )赏析 1、这首诗作于王维被 11、排挤出朝廷,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赴边途中。 诗题“使至塞上”中“使”的意思是 ,“征蓬出汉塞”一句中“征蓬”的意思是。 2、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 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出使飘飞的蓬草写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 1分);营造了“苍茫”(或“空旷”“旷远”“辽阔”“广袤”等,意思相近即可)的意境( 1分);表现了孤寂的情感( 1分)。 使至塞上 (唐 王维 )赏析 3、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第一、二句叙事,写诗人以使者的身份,轻车简从,要到遥远的西北边塞去慰问将士。 B第三、四句叙事兼抒情,以“ 12、蓬”“ 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 C第五、六句“直”“ 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D第七、八句写诗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达边塞,侦察兵萧关却骑马来报:“长官正在燕然前线。 ”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崔颢)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 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黄鹤楼( 13、崔颢)赏析 1、首联和颔联叙说了“费祎登仙”的传说故事有什么作用。 如今仙人已去黄鹤楼依旧,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诗中描写诗人登上黄鹤楼所见实景的诗句是 ,。 3、末句用 烘托作者的思乡愁情。 仙人故事为黄鹤楼蒙上一层神奇的色彩,今昔变化表达了作者的寂寞、惆怅之感。 烟波浩渺的长江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南山坡下有我的豆地,杂草丛生,豆苗长得很稀。 清晨我下地松土除草,星月下我扛着锄头回家歇息。 草木覆盖了狭窄的归路,夜露打湿了我的粗布上衣。 衣服湿了又有什么可惜,只求我那心愿至死不移。 归园田居(其一)陶 14、渊明赏析 1、这首诗属于田园诗,诗中流露出的 的思想,颇为旧社会仕途不顺的文人欣赏。 2、本诗语言朴素自然,把平凡的劳动写得富有美好诗意,描写“月夜归耕图”的诗句是。 出自该诗句的成语是。 厌恶官场,喜爱田园晨光理荒秽,戴月荷锄归披星戴月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赏析3、“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中的“愿”是作者喜爱田园生活的根本原因,请从字面意思和作者心情处境两个方面分析其含义。 从字面看, “ 愿 ” 可以理解为多收些豆子,期待丰收。 从作者处境和心情分析,“ 愿 ” 指隐居躬耕,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用劳动实践他的意愿。 沁园春 雪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 15、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 雪毛泽东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 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 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好像蜡白色的巨象在奔驰,它们都想试一试与天老爷比比高。 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十分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 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 一代上天骄宠的儿子成吉思汗,只知道弯弓射大雕。 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数一数英雄豪杰,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沁园春 雪(赏析)1、 “ 词 ” 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和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着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做长短句。 2、 沁园春 雪 中,词牌名是 ,题目是。 3、 沁园春 雪 中,上阕描写了 的壮丽雪景,热情赞美祖国大好河山。 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